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黄大发事迹新闻报道对媒体融合的启示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对大多数新闻媒体来说,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还没有真正破题。本文通过对先进典型黄大发的一次集中采访报道的对比分析,思考媒体融合如何向纵深发展,提出第一是要“融人”、第二是要“融事”、第三是要“融技”三个融合重点。
  【关键词】典型报道 对比分析 融合重点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在比较中看出的差距
  在中宣部的直接策划推动下,2017年3月底至4月初,中央主流媒体和部分地方媒体集中对黄大发先进事迹进行了采访。作为当地媒体,遵义日报社也派记者参与了这次采访报道。采访结束后,掀起了宣传报道黄大发先进事迹的高潮,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家媒体使出十八般武艺,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既有彰显深厚功力的传统的文字、图片新闻作品,又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音视频、沙画、动漫、连环画、H5、VR等新闻新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澎湃H5产品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以下简称《天渠》)在这批作品中脱颖而出,影响海内外,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遵义日报的作品与澎湃作品的影响力相比有很大差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起点上的差距
  在领受任务之初,澎湃即根据大型主题报道的跨部门联动需求,建立项目制组织机制,成立项目小组系统运作。他们组建了跨部门的采编团队,在团队掀起了头脑风暴,为打造新闻精品、新品,做足了思想意识准备、人力资源准备、技术装备准备、后勤保障准备。遵义日报虽然也派出了由多名记者组成的采访队伍,但采访前的整体策划、创新目标、设备强化等方面,都重视不够,仅仅把这一次集中采访当成了例行任务来对待。现在回过头去看,上海澎湃特种全能部队PK遵义地方常规部队,在还没有进入采访现场时,结果就已经可以预料了。
  2.深度:采访上的差距
  采访现场,是记者的专业水平、新闻敏感、执行能力、工作作风的比武场。从新闻专业的角度,对先进事迹的整体把握观照、新闻故事的构造挖掘,中央媒体和澎湃等省级媒体记者明显胜过我们。在完成已经满负荷的各媒体统一采访计划之外,为了完成采访的“自选动作”,他们起早贪黑、见缝插针,经常忍饥挨饿。为了拍到高质量的镜头,他们甚至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悄悄爬上大发渠最危险的擦耳岩一段去拍摄。这种不要命的敬业精神,这种特别能吃苦的工作作风,为新闻精品的产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3.技术:制发上的差距
  澎湃《天渠》其沉浸式传播,让受众被深度带入,实现了受众与媒体的互动参与,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情感共振,成功俘获了无数受众的心。在这方面,我们因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虽然想到过,但没能做到,拿出的依然只是报纸一个维度的平面产品,遵义日报上的黄大发当然也就未能走出遵义。我们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的新闻报道,当然也就更没能像澎湃《天渠》那样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在反思中得到的启示
  以笔者的观察和感受,单就澎湃《天渠》的策划、制作、传播个例而论,它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已经是走到了前面。它的成功启示我们: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第一是要“融人”,第二是要“融事”,第三是要“融技”。
  1.“融人”:下功夫培养有纵深感有厚积淀的新闻队伍
  这里的“融人”,指的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要“厚积厚发”,要融入当下时代、融入知识文化、融入传播规律。除了新闻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素养外,还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需要至少在某一个领域或某几个领域有所专攻,做到在识见上有干货、在采访中能进入、在作品里说得明白,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几把刷子”。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长期下“死功夫”“憨功夫”“真功夫”,不满足于道听途说,不满足于临时抱佛脚,不满足于做百度上的搬运工。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最根本的支撑是新闻工作人的支撑。新闻工作者思维上、思想上、眼界上、知识上的纵深和积淀程度,决定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程度、可持续度。否则,单靠形式、技术一时的花样翻新,众声喧哗之后,就很难纵深下去了。因为如果没有持续生产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温度的新闻产品,是不可能深入时代、深入受众的。而高质量新闻产品的生产,靠的是高质量的新闻人。
  2.“融事”:下功夫深入到对象的里三层外三层
  “融事”,重点想说的是如何提高采访报道的质量水平问题。新闻报道要客观,这是业界共识。但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呢?客观不是远观,不是浮光掠影。真正的客观,需要对采访报道对象的全面了解,抵近观察、零距离采访、深度介入之后再跳出来,冷静分析、理性判断、客观呈现。否则,所谓的客观,不过是浅观,甚至是偏观、假观。“三贴近”的要求,其实也是融合的要求,它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融入实际、融入百姓、融入生活。深入推进“走转改”活动,交给我们的是与采访对象深度融合的操作方法;“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提出,也是因为我们与采访的人和事融合得不够,对采访对象了解得不够、表达得不够。对采访对象真相的挖掘,需要入乎其内深入到里三层,需要出乎其外延展到外三层。只有功夫下到了这种程度,真情、真理才有可能被我们体验到、提炼出来。融事、融人,是为了真相、真情、真理,为了在此基础上凝聚、传播真正的正能量,更好地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这是我们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落脚点。
  3.“融技”:下功夫打造能够迅速立体传播的全媒体
  新时代,也是媒体新技术的时代。大数据、智能化、区块链、移动互联等等,新技术汹涌澎湃。在新技术催生下,全息再现式、增强现实式、深度体验式等媒体新产品层出不穷。通过用户画像细分定制,点对点精准推送已不是难事。立体化、全过程、全天候、全覆盖传播,已成现实。无远弗届、无时不传播、人人可接收的传播新生态下,技术已成为传播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技术对于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已经是基础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了。传统媒体人过去埋头内容生产,不问新技术、不懂新技术、不用新技术的状态已很难维持下去了,媒体人靠过去的一张报纸、一个喇叭、一块屏幕讨生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通过体制机制的优化、媒体资源的整合、全媒体记者的培养、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中央厨房”的打造,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的深度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全媒体,是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得新技术者得有效的传播,得有效的传播者得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技术站在了制高点。相信,没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技术平台,澎湃的《天渠》既生产不出来,也不能迅速跨越千山万水远播海外。
  在探索中实现突破
  2018年,遵义日报社全力推进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整合全社资源、激发创造活力,组建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央厨房”,实现移动优先媒体联动,引进10多名高端人才充实队伍,实施编采人员全员培训提升综合素质,掀起头脑风暴,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方面主动作为,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了新的突破。
  1.打造“娄山越”理论品牌,舆论引导力增强
  遵义日报社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发力,结合重大宣传主题在重要时间节点不断推出“娄山越”重量级理论、评论作品,引起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加强特约评论员队伍建设,定期密集推出评论专版,涌现出大量接地气通天线、言必中的评论文章,形成了舆论新高地。围绕遵义本土典型人物时代楷模黄大发、杜富国先进事迹,推出的重磅评论文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好评如潮,新华社、人民网、澎湃、凤凰网等10多家媒体转载,仅在新华社APP上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就超过120万人次。
  2.深耕黔北大地,推出系列深度融合报道
  报社集中日报、晚报、杂志和融媒体中心所有新媒体资源,精心策划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巩固、乡村振兴、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实地采访,精研细磨编发,推出了有分量、有影响、有口碑的系列深度报道。《湄潭改革31年记》聚焦湄潭农村土地改革试验取得的土地分配“生不增、死不减”等全国政策性成果,凭眼力纵横中外,用脑力上下求索,携笔力洞穿现实,全网统计阅读量达到300多万人次,新型主流媒体初现。
  (作者单位:遵义日报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2]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7—2018)[D].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责编/李德金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7月(上)P52-53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戴靖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