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地方 • 正文

淮北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淮北新闻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把牢稳住农业基本盘,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打下坚实基础,多次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示范单位、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供给安全基础持续稳固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我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415.15万亩、较上年增加2.14万亩,总产量151.32万吨、较上年增产0.32万吨,小麦单产501.75公斤、较上年增产5.14公斤、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2万亩、油菜1.74万亩。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62.3万亩。
 
  规模养殖居全省前列。2022年,我市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达到32家,木兰牧业成为华东地区单体最大肉牛养殖基地,光明乳业1.2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成投产,标王农牧、翔凤禽业等6家种禽企业年孵化苗禽2亿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0%以上。
 
  “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2022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28.86万吨,同比增长28.32%;蔬菜总产量76.47万吨,同比增长1.7%;水产品总产量2.72万吨,同比增长4.19%。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推进
 
  种业强市工程扎实推进。我市成立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收集农业种质资源20份,建设市级种质资源圃1个,培育并审定农作物新品种4个,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0万亩,农作物制种年销售额达10亿元,濉溪县获国家制种大县政策奖励。培育种业企业44家。建成淮北灰驴濒危动物保护场和淮北麻鸡保种场,大自然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入围国家核心种猪场。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机总动力达283.2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8%。2021年我市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称号。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97.69万亩,占比79.4%。建成濉溪县五沟镇庙前村万亩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以示范区为平台引进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当地种粮大户(合作社)组建优质粮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把示范区打造成为良种繁育和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实现耕地面积、质量、等级“三提升”,粮食产量、质量、效益“三增长”,农民、村集体、企业“三共赢”。
 
  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
 
  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濉溪县入围全省20个重点调度农产品加工强县,百善食品工业园入围全省20个重点调度农产品加工强园。
 
  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建成较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形成年加工300万吨面粉、300万吨饲料,年屠宰加工500万头肉猪、1.5亿只家禽的生产能力,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620亿元,同比增长9.16%。
 
  乡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专用小麦、高蛋白大豆、三元杂交猪、高产奶牛、淮北麻鸡等优势农产品和设施蔬菜、葡萄、石榴等特色农产品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1个,濉溪县获评省级“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县。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现有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3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2个,2022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7.85亿元,相山区入选2022年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生产方式加快转变
 
  农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协同推进。我市持续抓好“两利用”“两减量”“两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以上,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1.5%,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均达到82%以上。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创建“淮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累计认定100家174个“淮优”农产品。有效期内“二品一标”产品总数达176个,其中绿色食品16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累计培育中国驰名商标6个、著名商标51个、安徽名牌2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环境整治全面展开
 
  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
 
  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推进。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扎实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干干净净过大年”活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改善行动,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月度“赛马”机制,在全市掀起月月“打擂”、层层“赛马”、处处“比高”的工作热潮。
 
  农村改厕任务超额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56万户,先后两次组织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分级建立问题清单,分类推进整改。大力推广农村改厕“一站两体系”管护机制,建成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23个,烈山区成功创建2022年农村改厕提升与长效管护机制省级示范县。
 
  美丽乡村建设扩面提质。启动实施“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16816”工程,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2个,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91个,濉溪县荣获2020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培育壮大乡村发展动能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
 
  “小田变大田”改革扎实推进。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基础上,我市因地制宜推广“一村一块田”“一庄一块田”“一户一块田”三种模式,着力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通过“一户一块田”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小田变大田”18.3万亩。土地规模化经营持续推进,土地流转率达到58.5%,高于全省57.2%的平均水平。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深入推进。创新推行土地入股、托管服务、专业经营、贷信入社、产业带动、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探索通过土地、劳动力、资金、福利、服务等要素参与分配,建立起村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全市已组建党支部引领合作社154个,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1.54亿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131个,占比4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持续深化。核实农村集体资产38.6亿元,新增“三变”改革项目7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常态化运营项目712个,通过股份合作形式开展“三变”改革的村274个、占比86.71%,实现分红的村177个、占比56.01%。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开局顺利。探索出濉溪县双堆集镇“许庄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依法依规开展“一庄一块田”改革,构建了“确保农民的、留够经营主体的、剩余都是集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奋力蹚出一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持续作出淮北贡献。

责任编辑:董硕 审核:金春妮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