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镇撂荒地复耕——巩固脱贫成效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报业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15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形式发生变化,农村出现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粮食生产的全面发展。为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耕地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桂花镇积极推动撂荒地复耕工作。系列报道《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今天推出第二集《桂花镇:撂荒地复耕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


  “黄龙村16社有29户人,主要通过‘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发展产业,推进撂荒地复耕。该社现在只有3位老年人在家里,如果没有集体经济和合作社来牵头的话,撂荒地就没办法复耕。”桂花镇副镇长张婷彦告诉记者,针对每个村不同的村情,全镇撂荒地复耕也是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利用。桂花镇很多村,特别是贫困村和一些非贫困村,积极利用“三变”改革和撂荒地复耕相关政策来发展产业。目前在黄龙村、金井村和响堂村,种植了七百多亩的桃树,也和龙泉驿区达成了相关合作协议。

  据悉,为了规范管理、引导流转,船山区坚持政府引导、村为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管理、典型示范,按照先易后难、先田后土、全域推进的思路,扎实开展撂荒地的治理。鼓励和引导撂荒农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支持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大力推行“互换并地、小块变大块、多块变一块”、“确权不确地、土地换股权”等做法,集中连片,统一耕种或对外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撂荒耕地农户采取前三年免土地租金或分红,后两年租金或分红减半的“三免两减”方式,推动流转复耕。

  在桂花镇石景村,记者看到,村支部书记徐平伦正在指挥挖掘机,清除撂荒地上的杂草树木。全村已经完成了300余亩土地的整理。


  徐平伦说,“石景村合并以来大概有六百多亩撂荒地,我们把撂荒地整理开发出来,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回来种这些撂荒地。”

  常年在新疆务工的徐艳兵,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得知家乡正在大力复耕撂荒地,带着一份浓浓乡情,他回到了石景村,流转了200余亩土地,准备成立家庭农场,种植柑橘。

  徐艳兵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回家创业,还能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小孩。把撂荒地开出来种点耙耙柑,多种几个品种,后期我们还想养点鸡。”

  看着一片片因为劳动力缺乏而撂荒的土地逐渐恢复活力,原本在外务工的青年回乡,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这一系列的变化,也让村民们有了盼头。


  石景村村民徐平贵说,“大家都高兴,都希望把撂荒地利用起来,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实惠。”

  据了解,桂花镇共有撂荒地1863亩(其中田622亩,土1241亩),截止目前,已经整理1100余亩,计划年底达到1700余亩。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