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旅游新村

来源:中国报业网    作者:李德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8-31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8月28日上午,我慕名前往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德一村参观村建旅游项目,真是眼界大开,收获满满,既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吃到了田间美食,又增长了难得一见的乡村知识。

德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占利(右一)在占地3300平方米的法制广场向河北省邢台癫痫病医院院长张春风等游客介绍村子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在阜新市,德一村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全村管辖10个自然村,共2345人,拥有耕地面积2万亩。站在村子制高点放眼望去,尽收眼帘的是青山绿水和丰收在望的玉米、小米、花生------他们除了把这些粮食作物集中种在一片地里,好让大小游客参观学习外,还有两样珍贵稀罕之物——京桃和羊毛毡子制造工艺,是游客到此一游,必须要看的。这是因为京桃又名看桃观赏桃,虽然个头不高大,一棵树的经济价值只有几十元,但它是稀有物种,唯独此地才有。它的果实可作为健身之物,壳炭性十足,具有军用价值。目前,该村沿山川河谷建设的“10公里果树长廊”,其中大部分是京桃,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极高。至于羊毛毡子制造工艺,在这里,与全国其它羊毛毡子加工生产厂家不同的是,他们生产的羊毛毡子不是采用机械化,而是继续保持非遗性“古法”生产方式,虽然改变了过去“蹬踩踹”的原始模样,也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但清洗羊毛仍然采用冷热水相激的办法,使生产羊毛毡子全过程涌现出许多值得游客观赏的“古式”亮点。
 

占地3000平方米的德一村红色文化广场一角,围墙四周为太阳能光伏板

  发展“观光农业”是德一村近几年工作的重点。特别是今年以来,这个村成为阜新市委书记吕志成的扶贫点之后,“三农”工作驶入了快车道。“新经济”“新业态”在此已生根开花。经他穿针引线,多方筹集资金,现在已筹集到500万元用于发展观光农业的资金。全村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可以用来灌溉农田,浇花、浇草、浇树;农业秸秆通过饲料加工厂,可以变成家禽家畜的有机饲料。眼下,他们正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种植养殖产业,着力打造循环经济生态园,使之成为观光农业的亮丽风景线。为了便于游客参观,参与互动,开展采摘活动,他们已建和正在建的高效农业精品种植区域面广量大,如东山流转土地2000亩,主要种植红干椒、黏玉米等,还有占地300亩的果树园、500亩的京桃园、500亩的柳树园、200亩的杨树园,以及河渠两岸护坡补植的50万株紫卉槐。其中柳树园卖了两棵柳树就赚了5000元,达到了经济效益和村庄美化双丰收。为了增加游客接待能力,他们还在村原有3家宾馆的基础上,再建10几家“农家乐”;进一步完善红色文化广场、法制广场等休闲、娱乐功能区建设,使垂钓方塘对游客更具吸引力。

  “争取让游客来到这里,能够玩得好,吃得好,住得好!”这是德一村发展旅游业打造旅游新村立下的“豪言壮语”,他们正在积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这样做的动力来自今年底北京至阜新市的高铁就要通车了。届时,从北京到阜新旅游,不足两小时即可。中外游客冲着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新鲜湿润、早晚温差大,又物产丰富,地域辽阔,玩的地方多,肯定会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来此地休闲度假。他们此时此刻,必须抓住先机,抢占先机,做好迎接中外游客的一切准备工作。

  (李德金)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