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象书画院:以笔墨为桥,筑就中老年艺术新家园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11    
  自2019年随及象教育创立以来,及象书画院便以“互联网+中老年兴趣教育”为核心定位,在北京市朝阳区朝来科技园的总部基地之上,构建起覆盖教学、实践、交流、公益的全维度艺术生态,让百万银发群体在笔墨间遇见更好的晚年。
 
  课程筑基:科技赋能的全阶艺术启蒙
 
  及象书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传统书画技艺与适老化教学深度融合。国画课程从花鸟丝毛法、牡丹技法等基础入门,延伸至山水构图、人物创作的大师进阶;书法体系则涵盖楷书笔画、行书章法到书法史论的完整脉络,配合专属教材,形成“小白-进阶-精通”的科学路径。
 
  科技手段更打破学习边界:多机位直播清晰呈现笔法细节,AI智能诊断系统精准点评学员习作,而“及象格”“种子字”等独创教学法,将复杂技法转化为“大雁笔法”这样的生动解读,让零基础学员也能快速上手。“双师护航”模式更显贴心——澄怀、寒山等资深院长负责专业授课,伴学班主任全程跟进答疑,知识点留存率较传统教学提升。
 
  实践拓界:从直播间到山河画卷
 
  “学完就能用,创作能展示”是及象书画院的鲜明特色。线上每年举办“金象奖”艺术展与全国网络书画大赛,2024年“万里丹青”画展便汇集百余幅学员佳作,从故宫美学启发的创作到荔波小七孔写生,尽显银发创作者的实力。线下则打造“行走的课堂”:曲寒山老师带领的“写生北京”系列,让学员在颐和园、北海公园实景体悟写意精髓;而跨越五省的黄河溯源游学,更邀请中国国家画院李晓军老师同行,在贵德碧水、麦积石窟间开展现场教学,北京台《京视及象大家行》全程记录这一文化盛事。这些实践让艺术走出课堂:西安碑林的书法研学、秦岭植物园的荷塘写生、洛阳牡丹园的集体创作,每一处足迹都成为学员作品的灵感源泉。正如学员徐兵所言:“跟着书画院游学,笔墨里都有了山河的灵气。”
 
  社群聚力:以艺会友的温暖联结
 
  及象书画院深谙中老年群体的社交需求,通过班级社群构建“以学交友”的新生态。学员每日分享习作、交流心得,寒山院长等名师定时在线点评;年度粉丝学习节更让线上好友线下相聚,北京台《文化之约》栏目多次报道这些温暖的艺术故事。这种联结更延伸至公益领域:在“师恩月明”双节活动中,谨川老师的声乐课、幕宇院长的书法提字、寒山院长的国画教学走进养老院,漆扇制作与油画捐赠让艺术温暖夕阳;公益书画课堂年均超百场,真正实现“艺术普惠”。
 
  品牌铸魂:文化养老的践行者
 
  从十余人初创团队到服务百万学员,及象书画院以数字化转型引领行业升级。其构建的“直播课堂-社群交流-文化游学”三维生态,不仅获新华网点赞,更助力及象教育斩获人民网“匠心服务奖”。正如陈墨院长所言:“我们要打造无边界的学习平台,让每个老人都能在艺术中找到归属感。”
 
  如今,黄河岸边的写生身影、展厅里的璀璨画作、社群中的热烈讨论,共同勾勒出及象书画院的品牌底色。未来,这家深耕银发美育的机构,将继续以笔墨为纽带,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上一篇:正大天晴助力沪港医药合作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