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五届国际智慧养老医疗健康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17    
  数字经济与健康生态在此交汇,一场关于科技赋能与未来福祉的思想盛宴正在深圳湾畔徐徐展开。
 
 
  11月的深圳,创新活力涌动。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盛大举办之际,第二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五届国际智慧养老医疗健康生态发展大会于11月14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馆隆重举行。
 
  本届大会以“科技赋能 数字经济·智慧养老 健康生态”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数字经济与健康养老领域的院士专家、行业领袖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数字经济时代下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数字浪潮:一场国家级科技盛会
 
  本届数字经济与智慧养老医疗健康生态发展大会作为高交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呼应了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生产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
 
  理念引领:五位一体健康生态圈
 
  组委会主席闫福寿在致辞中指出,人类经济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信息经济时代,每个阶段的跃迁都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与生产关系的重塑。
 
  “数字健康正是这一变革中的核心。”闫福寿强调,通过健康数据化、资产数字化,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价值流转与全球协同,推动健康福祉普惠化。
 
  深圳湾健康生态孵化器创新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健康生态圈发展理念,包括健康经济、银发经济、数字经济、长寿经济和生态经济。
 
  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思维,强调健康经济不是资本的快速收割机,银发经济不是老年市场的印钞机,而是以服务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实践成果:健康生态圈初具雏形
 
  深圳湾健康生态圈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成功孵化6家企业,包括开发AI康养机器人的科技企业、推动功能水稻发展的汉邦万年生态农业等。
 
  这些企业基本呈现了健康生态圈五位一体的发展方向。
 
  健康数据资产化成为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湾健康生态孵化器正积极推动数字健康赋能泛健康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功能水稻赛道引领健康主粮新风尚,袁隆平院士团队推出的低升糖大米、高花青素紫米、低谷蛋白稻等产品,精准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强强联合: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格局
 
  大会期间举行了一系列签约授牌仪式,健康生态圈与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香港博士智库研究院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与深圳市福寿康养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授牌仪式,杨金才、于建华、李立中等行业领军人物受聘为高级顾问。
 
  这些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与健康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粤港澳大湾区法商与科技融合中心的签约,更为区域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平台。
 
  思想碰撞:多元视角共绘未来图景
 
  在圆桌论坛环节,于建华、李立中、闫福寿等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实体企业”展开了深入讨论。
 
  各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路径与案例。
 
  大会还设置了多个主题演讲,涵盖数据跨境和AI监管、RWA领域核心技术发展、慢性病防治健康生态圈、低氘冰川水健康价值等前沿话题。
 
  来自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的辛小天律师分享了《数据跨境和AI监管》的最新见解,为健康数据的安全流通提供法律支撑。
 
  《86岁我的大脑还在升级——AI时代的居家防痴呆术》新书启动,以及健康公益大使授牌等系列活动,彰显了大会对健康科普和全民健康的高度重视。
 
  会议现场,一位与会者触摸AI康养机器人的演示界面,数字化健康管理的新形态引发众多围观。
 
  数字经济与健康生态的融合篇章正在南海之滨续写,它关乎技术革新,更关乎人类福祉。
 
  下届会议预告:2026年5月21~24日在深圳市福田会展中心举办
 
  第三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和第六届国际智慧养老医疗健康生态发展大会。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