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生态共赢”2025东南地区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4-23    
  4月15日,在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指导下,由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福州蔚仕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东南地区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交流会”于福州高新区成功召开。

  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黄珍妮,福州高新区科技局产学研办主任游炜臻,加拿大VEI Contracting Inc.创始人及总裁、福州蔚仕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Bruce Tunnicliffe,丹麦BHA Soil & Water IVS公司总裁、奥胡斯大学博士Bjørn H. Andersen,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福建省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蔡超,及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宝航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福建环境保护设计院等众多国内外专家及行业领军人物出席论坛。

  本次会议由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高杰与中科同恒土壤环境技术中心主任、集美大学教授曹英兰联合主持,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交流深入、成果丰硕。

  会议伊始,福州蔚仕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若蒲对与会嘉宾现场指导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他表示,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深入推进阶段,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已成为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更新的重要基础。在“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绿色、低碳、高效的修复技术体系正不断形成和完善。希望能借助这次宝贵的机会,加强与业界同行之间的联系,加强在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领域的技术交流、经验分享与成果转化。
 
  据悉,福州蔚仕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是加拿大VEI Contracting Inc.的合资公司。依托VEI全球1300+修复项目经验,引入HRSC、高效原位修复(ISCO/ISCR)及微生物等修复技术,结合本地化实施,可实现高效、低扰动污染治理,推动中国土壤及地下水治理,助力环境可持续发展。

  活动特邀蔡超发表题为《缓释氧生物刺激材料在苯系物污染地下水修复中的研究与示范应用》的演讲报告。针对高纯度CaO缓释材料的制备、缓释机理以及对微生物降解活性的提升作用,结合微宇宙实验、土柱试验和砂箱模拟验证其修复效果做了一场精彩的分享。

  Bruce Tunnicliffe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详细回顾了北美修复行业从传统高成本、高扰动技术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原位修复的转型历程,并介绍了HRSC(高分辨率场地特征调查)、原位注射、PRB(可渗透反应墙)等前沿技术,为中国修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思路。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页岩气分院院长张烨分享了页岩气开发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最新成果,其团队建立的实时监测与大数据预警系统平台,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有力应对了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带来的地下水污染风险。

  Bjørn H. Andersen介绍了基于自然微生物机制的土壤与地下水生物修复方法,并通过展示在成都、西安、泰州和宁夏等地实施的油泥污染生物修复项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国际土壤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创新联盟研究员高杰分享了中日合作在土壤改良与修复领域的创新探索,提出“修复+开发+运营”多元模式,为推动土壤修复与多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宁心、成都工业学院双碳研究院院长魏远、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占煌和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张亭亭等众多行业专家也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复杂污染场地治理和多领域修复方面的工程实践与技术体系,展示了优秀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环境修复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更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政府的持续支持、专家的专业引领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环境修复行业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做出更大贡献。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