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背景下,综保区凭借其政策制度优势,成为企业应对贸易壁垒、重构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支撑。作为天津港综合保税区空港片区城市更新的操盘方,天保基建公司积极推出主题园区——天津综保智汇城,为企业应对全球经济环境变化提供助力。
天津综保智汇城: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发展
天保基建作为保税区唯一的区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作为企业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由公司建设运营的天津综保智汇城生物医药主题园区是滨海新区重点项目,项目一期将于今年年内正式开园,目标是打造国家级生命科学产业转化示范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园区整合“综保+自贸”双重优势,打出一组政策“组合拳”:一是税收减免,区内企业生产所需设备、模具及零配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境外进区货物实行保税管理,暂缓缴纳关税;二是出口退税便利,国内原材料进入综保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区内加工生产的货物直接出口或销售给区内企业,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三是贸易协定灵活适用,经综保区出口的货物符合特定条件可依据原产地规则申请优惠税率,大幅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图:天津综保智汇城一期俯瞰效果图
应对风险挑战:本土创新与国际协作的双向赋能
针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实际需求,天津综保智汇城项目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政策创新与模式升级,为企业开辟多元化发展路径,精准施策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项目依托与南开大学合作的“人工智能免疫药物筛选平台”和与天津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合作的“天津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保税服务站”两大创新平台,助力企业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推动创新项目在园内孵化,以实现核心技术及产品国产化,减少对美等发达国家技术依赖,减少外部经济市场的剧烈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好地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依托中国与其他国家自然禀赋、产业优势和市场资源,积极开发欧洲、东盟、亚太等新兴市场,引导保税区内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加强合作。
图:天津综保智汇城一期研发中心效果图
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天津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院长姜峰表示:“作为国家级医疗器械专业化创新园区,综保智汇城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通过构建‘科研创新-项目孵化-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培育体系,可高效助力企业突破高端医疗器械及核心部件的进口替代瓶颈,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集群,着力破解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园区创新性地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既推动本土创新成果转化,又吸引跨国企业原研产品入驻。通过保税研发、全球协同创新等制度创新,国际先进医疗器械可在园区开展本土化适应性改进,实现‘全球创新-中国转化’的良性互动。这种开放型创新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临床诊疗水平,更能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迭代。”
图:天津综保智汇城一期独栋研发楼效果图
筑梦蓝图:天津综保智汇城建设亮点全解析
天津综保智汇城项目一期规划建设面积约17万平米,将于今年上半年竣工交付。一期规划定位为保税研发中心,是一个集综合研发服务中心、独栋研发楼、中试车间、中试厂房、智能医药仓于一体的专业化主题园区,可满足企业从创新到研发,再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需求。在产品设计上,园区以生物医药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生物医药产业特征,着重打造了高层高、大柱距、高荷载的专业生物医药载体空间,更能精准匹配生物医药类科技型企业研发、中试、生产需求。在产业运营上,项目采用“五位一体”运营模式,以“金融+基金+投资+供应链+服务”的方式,全方位融入产业生态,聚合要素资源赋能企业发展,促进企业、产业、区域的协同高速发展。
图:天津综保智汇城一期中试车间效果图
当前,综保区正通过政策协同与功能升级,为企业构建“内外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天津综保智汇城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外向型企业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园区顺应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潮,积极构筑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圈,园区作为“创新孵化器”与“成本缓冲器”的双重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将进一步助力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占据主动。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