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二届汕尾市文艺奖评选中,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创作的西秦戏现代剧《麒麟夺锦》摘得戏剧类金奖。这出植根乡土、聚焦乡村振兴的现代戏,自2023年首演以来,已接连斩获广东省第十五届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二等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更捧回广东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部县级剧团创排的作品,何以赢得如此多的专业认可与观众共鸣?
乡村热土上的麒麟新生
《麒麟夺锦》的故事扎根粤东沿海的麒麟村。大学生江麒麟在外闯荡受挫后,怀抱振兴家乡的理想回到故土担任村干部。面对乡村人心涣散、小富即安的困境,他敏锐地抓住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这一文化根脉,意图以此凝聚民心、重振精神。然而,最大的阻力竟来自家庭内部——其父江海生,昔日的“麒麟大王”,因过往心结立誓不再触碰狮头。
剧情围绕这对父子的观念碰撞与情感纠葛层层展开:江麒麟为筹资参加舞狮大赛不惜“偷”出父亲珍藏的旧狮头,却因受人蒙蔽致使狮头蒙羞,被父亲撞见后矛盾彻底爆发。从父亲悲愤中欲将狮头沉江断念,到儿子跳江寻回狮头,再到最终父子冰释前嫌、同台舞动麒麟共赴“夺锦”之约……一段段充满张力的戏剧冲突,巧妙地将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细化为两代人关于文化传承的坚守、理解与和解。麒麟成功“夺锦”,不仅象征着竞赛的胜利,更深层次地隐喻了传统非遗在新时代乡村重焕生机的文化突围。
古韵新声的双璧华彩
作为艺术表达的核心载体,《麒麟夺锦》大胆实现了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戏与麒麟舞的创造性“合璧”,让蕴藏在海陆丰大地的“非遗”焕发新芽。拥有四百余年历史的西秦戏首次创排现代题材剧目,并且通过西秦戏唱念做打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另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麒麟舞的内容,堪称剧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它摒弃了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叙事框架,将镜头对准当代乡村与普通人的奋斗,用古老的西秦腔唱响新时代的强音。正如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所评,该剧“有效地解决了西秦戏在现代戏创排中的戏曲化、舞蹈化问题,对于小剧种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在音乐设计上,海丰籍作曲家、指挥家陈勇铁在保留西秦戏高亢激越的皮黄腔主体框架下,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融合探索。《麒麟夺锦》不仅创造性引入汕尾国家级非遗“渔歌”的婉转音调,烘托渔村风情,更在特定情境下突破性地加入吉他伴奏与流行化的戏腔演唱,如江麒麟弹唱“在很久很久以前,我离开你,闯深圳湾;在不久不久之前,我回归你,来当村官”。这些创新并非生硬嫁接,而是服务于剧情与人物塑造,让年轻观众也能无障碍地感受戏曲魅力。配器上采用管弦乐总谱写作,以丰富的织体提升了传统戏曲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而在舞台呈现上,《麒麟夺锦》深度挖掘海陆丰地域文化宝藏,将擂咸茶、罗山拳、特色民居与祠堂建筑等非遗或民俗元素有机融入剧情与舞美,构筑起浓郁真实的粤东乡村生活图景。广东省艺术研究所青年评论家孙冰娜特别赞赏剧中“江海生弃狮头”的独角戏段落,认为其情感递进层次分明,“从唱词设计和配器伴奏皆巧思联翩且嵌合舞台所需”,充分展现了西秦戏做功的感染力,具备成为经典折子戏的潜力。
千锤百炼的夺锦之路
《麒麟夺锦》从剧本萌芽到舞台绽放,走过了一条精益求精的淬炼之路。创作始于2022年7月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陈建忠深入汕尾海丰乡村的扎实采风。温厝村保留完好的宗祠与民居,莲花山下恬静而生机勃勃的村屋景象,成为剧中麒麟村的灵感源泉,也奠定了作品“根植于生活”的基调。
然而,最初的剧本并非今日观众看到的“父子对决”主线。陈建忠坦言:“刚刚第一稿出来的时候,我们是个双男主的戏,就是返乡大学生江麒麟和村主任的故事,那个时候是没有老人的。”在创作推进中,团队发现叙事过于分散,情感冲击力不足。经过反复推敲,陈建忠做出了关键决断——舍弃另一男主角,将戏剧冲突的核心聚焦于江麒麟与其父江海生之间。“因为只有这样特殊的人物关系才能产生强烈的情绪”,陈建忠解释道。这一颠覆性调整带来了巨大挑战,也成就了如今剧中最为动人的情感脉络。
剧本的打磨远不止于此。据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戏剧第四届梅花奖、首届文华奖获得者、国家一级导演涂玲慧介绍,主创团队秉持“根植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原则,在近两年时间里经历了“数次大的改动和数十次小的修改”。尤其在2023年底荣获广东省艺术节二等奖并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后,团队并未止步,而是利用基金支持对剧目进行了新一轮的“提质升级”。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剧本更浓缩、更合理化、更紧凑、可看性加强、更贴近民众生活。舞台调度上更加灵活,演员表演更加生活化。通过音乐节奏调整,让这部戏更加简洁轻快,让人眼前一亮。
7月6日,经过全方位精心升级打磨提升的《麒麟夺锦》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再度盛大首演。两个小时的演出,以“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铿锵遒劲的西秦唱腔、恢弘大气的传统音乐”,深深打动了线上线下观众。演出结束后,艺术中心大厅内,兴奋的观众们久久徘徊,热议剧情,在主题布展区打卡留念。一位“二刷”的观众感慨道:“乡村振兴的元素让人看到青年在乡村的作为空间,而剧中深厚的父子情,既令人感动也带来人生启迪。”更有老西秦戏弟子激动表示:“看到西秦戏能排出这么大的剧目,为我们的西秦戏感到骄傲!”
从粤东渔村的现实图景汲取灵感,在父子情感的细腻刻画中探寻共鸣,借西秦古韵与麒麟雄姿的融合碰撞出新声,《麒麟夺锦》的创作历程,深刻印证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生命线。一出好戏的诞生,不仅需要守护传统的赤忱,更需直面时代、勇于创新的锐气。当古老的西秦腔在麒麟舞动的韵律中唱响乡村振兴的当下故事,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用一部《麒麟夺锦》,不仅为濒危剧种开辟了新生的舞台,更为县级文艺院团如何以艺术赋能乡村、用创新激活传统,书写了一份具有示范意义的答卷。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