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X武志红深度对谈:解锁滋养关系的密码

来源:国企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17    
  7月13日,备受瞩目的心理学领域盛事——张德芬与武志红的直播对谈准时开启,吸引了众多心理学爱好者与关注个人成长人群的目光。两位在华语心理学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围绕着关系中的自我、界限以及成长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且富有深度的思想盛宴。

张德芬X武志红深度对谈:解锁滋养关系的密码

(张德芬X武志红深度对谈)
 
  张德芬,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个人成长作家,毕业于台湾大学企管系,拥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学位。2007年推出的首部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成为国内个人成长领域的必读经典,影响深远。多年来,张德芬致力于心理成长领域的研究与创作,通过自己的作品和平台,帮助无数人探索内心世界,实现自我成长。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并于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武志红出版了《深度关系》《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等多部畅销心理学著作,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在大众中广泛传播,他也因此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

张德芬X武志红深度对谈:解锁滋养关系的密码

(张德芬X武志红深度对谈)
 
  在当晚的对谈中,张德芬点破了一个关键观点:真正的滋养始于“尊重界限”,要停止“刷存在感”的爱。她指出,在很多关系中,人们往往因为没有清晰的界限感,过度地付出或者索取,导致关系失衡,自己也疲惫不堪。只有尊重彼此的界限,才能让爱以健康的方式流动,让双方都能在关系中得到滋养。例如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常常打着爱的旗号,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却忽略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和界限,这样的爱并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成长,反而可能造成伤害。
 
  武志红则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关系中的问题,探讨为何有些人的付出养大了对方,却饿死了自己。他认为,这背后往往涉及到个人内心深处的一些心理模式,比如有些人在关系中过度牺牲自己,是为了获得一种“我是好人”的道德优越感,或者是害怕失去关系而进行的一种讨好行为。但这种行为长期来看,不仅会让自己内心积累不满和委屈,也不利于关系的健康发展。他通过许多实际案例,生动地向观众展示了这些心理模式的运作机制,让大家对自己在关系中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如何在关系中既亲密又保有自我这一难题,张德芬分享了自己的智慧:爱不是丢失自己,而是借由关系照见更完整的我。她提到,在一段好的关系中,我们应该能够通过对方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实现自我成长,而不是为了迎合对方完全失去自我。武志红也认同这一观点,并进一步阐述,孤独感往往源于未被驯服的生命能量,而良好的关系可以成为一个“容器”,帮助我们容纳和转化这些能量,让我们在关系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感受到亲密与连接。他建议大家在关系中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不要害怕冲突,因为适度的冲突反而能够促进关系的深化。

张德芬X武志红深度对谈:解锁滋养关系的密码

(张德芬X武志红深度对谈)
 
  此外,两位老师还谈到了设立健康边界的3个关键动作,为观众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是要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知道在关系中哪些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二是要学会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边界,避免模糊不清或者过于强硬,让对方能够理解并尊重自己的界限;三是当对方突破自己的界限时,要及时采取行动,明确告知对方这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而不是选择默默忍受。
 
  直播对谈中,观众们积极提问,张德芬和武志红也耐心地为大家解答了许多关于情感关系、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困惑。他们的观点既有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让观众们在聆听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在关系中的行为和模式,收获颇丰。

张德芬X武志红深度对谈:解锁滋养关系的密码

(张德芬)
 
  张德芬与武志红的此次对谈,不仅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提供了一次学习和交流的宝贵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心理学知识在大众中的普及和应用。期待未来他们能够带来更多精彩的观点和分享,继续引领大家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