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浪潮下,乡村地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发展迎来新契机,国家高度重视通过科技赋能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改善民生。2025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科赋能,匠‘芯’筑梦”实践团承载着新的使命,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科技与农业的桥梁,将先进的科学知识、丰富的文化知识等带到乡村,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续写新时代科技创新服务乡村、强国富民的新篇章。实践团以“科普服务、技术帮扶、创新实践”为着力点,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各个实践环节,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与创新动力。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借助“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等品质,结合工科专业知识,为乡村的教育、产业等方面带来积极改变。活动聚焦于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科技化发展,培养村民的创新创业意识,助力乡村实现全面、可持续的振兴。
一、“芯”火点亮科技梦:工科科普“星”耀乡村
1、“弹星”之光,照亮童梦——“两弹一星”精神铸魂
实践团深入四川省成都市青杨村、顺江社区和晨光社区的学校与活动中心,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通过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让小朋友们深刻理解“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涵。以图文并茂的展示、充满激情的讲解,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呈现在小朋友们面前,引发他们的强烈共鸣。
2、“弹星”领航,童创未来——“两弹一星”精神科技手工坊
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结合自身工科优势,实践团为小朋友们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工科知识课程,让小朋友在动手过程中,深刻体会“两弹一星”精神的难能可贵。从制作简易风扇到制作寻迹小车,从了解编程到学习简单编程,实践团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工科的魅力,体会“两弹一星”精神的魅力。
实践团凭借深厚的工科底蕴、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对传承精神的执着,将“两弹一星”精神深度融入每个课程环节,在小朋友心中播下科技与奋斗的种子,为他们照亮通往未来的创新之路。
二、红芯传承铸魂育:“两弹一星”融入科创教育
在乡村教育振兴的宏伟进程中,红色教育所承载的意义可谓举足轻重、影响深远。实践团积极探索工科教育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尤其将“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置于突出且关键的位置。
实践团开展的“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将其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意义非凡。在此次宣讲中着重强调,“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国家战略意志的集中体现。在当时艰苦的国内外环境下,老一辈科学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隐姓埋名、无私奉献,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生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这种精神,不仅是科技领域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更是红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通过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光辉事迹,让村民和学生深刻认识到,“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国家在科技发展道路上始终秉持的重要原则。面对国外技术垄断与资源匮乏的困境,科学家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创新精神,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与红色教育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三、寻迹悟“星”路精神:汲取奋进的力量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新中国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勇攀科技高峰的壮丽史诗。然而,无论在国际环境上,还是国内条件和技术层面上,研制“两弹一星”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尽管困难重重,科研工作者们却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与熠熠生辉的“两弹一星”精神,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实践团为了让当地青少年和村民深刻体悟“两弹一星”精神,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通过举办主题讲座,讲述“两弹一星”背后的艰辛历程和动人故事;组织观看相关纪录片,以直观的画面呈现科研工作者们的伟大壮举;开展互动交流活动,鼓励青少年和村民分享自己的感悟。这些活动,让当地青少年深刻认识到“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对于当地村民而言,他们也对“两弹一星”精神充满崇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以这种精神为指引,克服困难,积极追求美好生活。在“两弹一星”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去迎接各种挑战。
四、产教融合聚“星”能:科技助力产业振兴
聚焦乡村振兴,着力乡村农产品发展。实践团深入乡村的农业园,深入了解农业发展与食品安全,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产业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郫都区作为成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之一,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扎实。而林惠农业园正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集生态种植、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踏入农业园,实践团成员们如攻克科学难题的科研先辈般,满怀热忱与专注。他们与农民们紧密协作,运用自身所学,引入创新的种植与管理技术。在“两弹一星”精神协同攻坚的鼓舞下,大家齐心协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林惠农业园里,实践团成员以“两弹一星”精神中勇于探索的劲头为指引,和农民们一起研究更科学的种植模式,精心呵护每一株植物。大家鼓足干劲,组织各类推广活动,提升农业园的知名度。在这股精神的激励下,惠林农业园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璀璨亮点,展现出“两弹一星”精神在产业发展中的强大引领作用。
五、展望逐梦新征程:深化“两弹一星”赋能乡村振兴
展望未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科赋能,匠‘芯’筑梦”实践团持续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指引,将坚定不移地深化“工科+乡村振兴”的融合探索,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深耕细作。
一方面,着力扩大科普教育的覆盖广度与深度,深入调研青杨村、顺江社区、晨光社区及周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实际需求,研发更多贴合乡村生产生活、操作简便且趣味性强的科创教具。不仅要让科技知识在更多偏远地区落地生根,更要构建长期、系统的科普教育体系,使“科技星火”渐成燎原之势,让科技创新的福祉惠及更多乡村群众,真正实现科技赋能乡村教育。
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与地方的产教融合。针对青杨村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整合高校科研力量与企业先进技术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同时,依据产业发展需求,为当地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技术人才,助力构建“科技赋能+联农带农”的长效发展机制,全力践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这一理念,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两弹一星”精神,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升华。它从特定历史阶段的国防科研精神,拓展为各领域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激励着航天、深海探测等多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其蕴含的爱国、奉献等价值,从影响科研群体延伸至全社会,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实践团还将不断探索创新,把精神文明教育与科创实践更为紧密地绑定在一起。通过组织更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深刻领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让“芯火”之光穿透更多乡村的角落,以工科青年的热血担当,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将“两弹一星”精神洒向华夏大地,落地生根,在广袤的中华沃土上绽放出绚烂之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