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持续升级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帆陌以低空保险技术赋能行业安全发展

来源:国企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23    
  7月4日,中国民航局完成重大机构调整,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民航局局长亲自挂帅,将原“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领导小组”和“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三大机构职能整合归一,新低空办下设六个专项工作组,覆盖适航管理、飞行运行、安全管理等全链条职能。

国家持续升级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帆陌以低空保险技术赋能行业安全发展

  这一举措标志着国家对低空经济顶层设计的持续升级,低空经济发展迎来新契机。作为全球首家无人机保险专业服务商,帆陌科技凭借深耕低空保险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全链条服务能力,成为政策落地与行业安全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
 
  政策持续加码,低空经济风险防控需求凸显
 
  我国对低空经济安全高度重视并通过政策持续强化风险防控。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在政策端的持续发力,推动了低空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在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和巡检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低空环境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使得各类潜在隐患持续暴露。一方面,低空飞行器普遍体量更小、速度更低,抗干扰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低空环境受地形地貌和建筑影响,电磁与气象条件复杂,导致飞行器受干扰风险突出。因此,建立适配低空复杂环境的低空安全保障,对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持续升级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帆陌以低空保险技术赋能行业安全发展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对投保无人机责任险作出相关规定,进一步凸显了低空保险在低空经济安全体系中的法定地位。在此背景下,大疆保险等头部企业的产品布局与专业服务商的技术支撑,共同构成了低空风险防护的关键力量。
 
  技术深耕十年,帆陌构建低空保险全链条服务体系
 
  作为全球第一家无人机保险专业服务商,帆陌科技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深耕低空保险领域。在行业发展初期,帆陌便率先推出全球首个无人机综合商业险——帆陌飞保,为包括大疆在内的各类型无人机提供机身损失险以及无人机三者责任险方案,填补了行业空白。同时,经过不断的优化升级,目前帆陌飞保的保障范围已涵盖低空基础设施、低空航空器和低空商业运营三大板,为低空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类风险问题提供定制化保险解决方案。
 
  随着市场的发展,帆陌双线发力,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及一站式售后流程;另一方面为保险公司输出风控、定价定责定损等专业支持,创新推出“帆陌优+”和“帆陌云e”两种产品。其中,帆陌优+无人机保险理赔 TPA 服务,依托专业的无人机技术团队与客服团队,融合智能核赔系统及反欺诈技术,为保险公司提供从定责、定损到减损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而“帆陌云e”则依托专业技术团队与十年数据积累,结合外部数据源,利用大模型进行非结构化特征提取,并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如XGBoost、LightGBM、GLM等),为保险公司实现纯风险费率预测,成为备受赞誉的精准、通用性好的无人机保险定价引擎。

国家持续升级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帆陌以低空保险技术赋能行业安全发展

  助力治理升级,帆陌护航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自身在低空保险领域的技术深耕与全链条服务能力,帆陌科技的业务覆盖了全国34省市,累计提供服务保额超342亿元,为超过10000家团体客户提供无人机保险服务。同时,帆陌与600+无人机厂家建立深度售后合作,形成技术驱动的保险服务链,与大疆保险、无人机强制险、无人机责任险等常规险种形成互补,共同推动行业风险保障体系完善,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国家持续升级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帆陌以低空保险技术赋能行业安全发展

  在国家低空经济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产业加速扩张的当下,低空领域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前行的核心命题。帆陌科技以十年深耕的专业积淀,构建低空保险行业全链条风控服务体系,不仅为低空飞行器用户筑牢风险防护网,更通过精准定价、智能定损等技术能力,为保险公司破解低空保险的服务难题,推动行业向规范发展转型。未来,随着低空经济版图的持续拓展,帆陌科技将继续以保险科技为支点,串联起政策落地、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为无人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让每一次低空飞行都更安心、每一份低空价值都更坚实。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