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乡村振兴逐光探影队“三下乡”实践总结

来源:周口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04    
  成都东软学院健康医疗科技学院逐光探影队于2025年暑期走进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禾丰镇和平村,开展为期十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紧贴民生,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为当地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队员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乡村振兴,用知识传递温暖,用行动诠释担当,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留下青春的足迹,也收获了成长与感动。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为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锤炼实践能力提供了宝贵契机。
 
  传乡韵护健康共守安全
 
  团队围绕文化传承、健康教育、数字安全等主题,开展多场主题鲜明、形式生动的宣讲活动,积极引导村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升科学素养。
 
  在文化传承方面,团队开展了以“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的历史进程”为主题的文化宣讲活动。队员黄静怡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介绍了什邡市的历史沿革与文化特色,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家乡的全面认知。活动现场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气氛热烈。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青少年对本土历史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在健康教育方面,团队围绕夏季常见疾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宣讲活动,涵盖热射病预防、溺水急救、传染病防控等内容,切实聚焦乡村儿童的健康需求。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寓教于乐的形式,队员们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孩子们普及健康知识,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在中暑防治讲解中,队员结合日常生活,详细介绍了中暑的早期预警信号,并传授“烫、晃、晕、乱”四字识别要点及“脱、泡、测、通、补、静”六字急救口诀,帮助孩子们在轻松记忆中掌握科学防暑和应急处置方法,切实增强了健康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
 
  针对溺水事故高发问题,团队以案例解析与现场演示纠正认知误区,有效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与避险能力;传染病防控宣讲则系统阐述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帮助孩子们树立“多病共防”理念,强化自我防护意识。此外,团队特别设计“光影探秘”医学影像科普活动,借助模拟图片与视频讲解,带领孩子们沉浸式揭开医学影像的神秘面纱。活动将趣味问答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既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科技魅力,也在他们心中播下探索医学、关注健康的种子,进而激发对科学与医学的兴趣和热情。在面向儿童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团队将健康关怀延伸至村民群体,围绕“三高”问题举办主题科普讲座,深入讲解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成因、危害及科学防控方法,帮助村民掌握实用健康管理技巧,有效提升健康素养。
 
  这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儿童到成人,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覆盖乡村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不仅增强了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应急能力,也为推动“健康乡村”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
 
  在数字安全方面,团队开展了“数字技术科普”行动,围绕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热点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讲解防范技巧。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村民们掌握了设置强密码、识别钓鱼链接、保护个人隐私等实用技能,提升了网络安全意识。
 
  听童声通语路细察实情
 
  团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围绕乡村儿童心理发展、普通话推广等现实议题,开展多维度调研,为后续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在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团队通过结构化问卷与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乡村儿童的情绪状态、人际交往、学习压力等多方面情况,为后续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在语言推广方面,团队围绕普通话使用现状开展专题调研,走访村民与儿童,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调研聚焦普通话普及程度、使用场景、语言障碍等方面,为推动普通话在乡村地区的推广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依据。

村民对队员们表示赞赏
 
  育童趣伴成长同启创意
 
  围绕乡村儿童的兴趣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团队开展了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支教活动,涵盖手工、阅读、创意互动等多个方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在手工课程方面,队员们组织了趣味十足的折纸课,手把手指导孩子们进行折纸创作。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专注力,也在合作中收获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阅读推广方面,“书香润童心”主题阅读交流会在和平村社区图书角温情举行。队员们与孩子们共读绘本、畅谈感悟,营造了一个温馨、积极的阅读氛围,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心灵。在亲子互动方面,团队还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创意活动,吸引了40余组家庭热情参与。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手工制作和绘画创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亲子情感,为乡村家庭营造了更多温馨互动的时光。

队员们与村民们的合照
 
  扬国魂践孝行共拓新程
 
  围绕厚植家国情怀与传承传统美德,团队开展了意义深刻、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既强化了青少年的爱国意识,也为老年人送去了温暖关怀,进一步拓宽了实践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7月23日清晨,暑气初散,团队带领孩子们走进抗震救灾纪念广场。断壁残垣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倾颓的楼宇、斑驳的厂房,无声诉说着灾难的惊心动魄与生命的坚韧不屈。在镌刻着“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金色纪念碑前,队员与孩子们并肩肃立,神情凝重。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缅怀,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也让爱国情怀在实践中愈发厚重。

队员与孩子们进行默哀

队员与孩子们进行合影
 
  次日,逐光探影队联合“岁月留声”团队,将实践温情延伸至德阳市什邡市师古镇敬老院,开展“微光暖心·聆听岁月·共庆生辰”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以传承中华孝道为初心,通过温情互动为老人送去关怀,同步聚焦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展开调研,为优化乡村养老服务体系收集一手素材。这份对长者的贴心关怀,让敬老美德在实践中落地生根,也让志愿服务的温度直抵人心。

队员们与师古镇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画画

逐光探影队与“岁月留声”团队在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多样化服务,在乡村沃土播撒知识与希望,结出多维度硕果。文化传承上,本土历史宣讲让青少年对家乡的认知从模糊变清晰,互动问答中的热情既让文化自信扎根童心,也为乡村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守护力;健康教育中,覆盖全年龄段的健康知识普及,让科学防护融入日常——孩子们能熟背防暑急救口诀,村民对“三高”防控了然于心,健康素养提升成效显著;数字安全方面,结合真实案例的防诈宣讲,助村民从“怕网络”到“会用网”,强密码设置、钓鱼链接识别等技能的掌握,为乡村筑起“青春数字防线”;教育服务里,手工课的专注、阅读会的欢笑、亲子活动的温情,丰富了乡村儿童假期生活,心理与语言调研更为后续精准服务乡村教育需求奠定基础;而抗震救灾纪念广场的研学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师古镇敬老院的志愿服务,则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落到实处,拓宽了实践的广度与深度。对队员而言,这场实践是“沉浸式成长”:在与村民交流中读懂基层需求,在解决问题中锤炼实践能力,深刻体会到“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结,让“担当”从口号化为深刻认知。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的志愿服务,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队员们在此次实践中锤炼了意志品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也深刻体会到青年一代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与担当。
 
  未来,逐光探影队将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持续关注乡村发展需求,深化服务内容,创新实践形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队员们也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继续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奋斗中锤炼本领,以青春之我,投身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

逐光探影队全体成员合影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