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达童AIGC非遗数智研学营北京开营

来源:周口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18    
  打造青少年数字技能培育新场景
 
  8月15日,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品牌新达童在北京正式启动“2025AIGC非遗数智研学营”。作为融合传统文化教育与数字技术启蒙的创新实践,该研学营将以3天2晚的沉浸式体验,构建“非遗传承+AIGC应用”的双轨教育模式,助力青少年在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中提升文化认同、技术素养与创新思维。
 
  行业背景:人工智能政策驱动+需求升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多份政策文件为行业指明方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推动大模型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中也提出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合理融入中小学教育。
 
  政策红利下,2025年以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类研学产品,也正在加速发展。然而目前市场上多数机构仍停留在“AI 概念科普”层面,缺乏从技术原理到实操应用的完整教学链条。新达童凭借人工智能教育积淀,精准切入市场空白,打造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AIGC数智研学产品,填补了行业高质量科技研学的供给缺口。
 
  课程创新:构建“认知-体验-创造”进阶体系
 
  为适配青少年认知特点,新达童突破传统科技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基于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科学设计渐进式课程体系,让前沿技术可学、可用、可创。研学首日,课程从“AIGC 技术原理拆解”切入:通过游戏化互动解析AIGC技术原理,配合AI绘画、视频生成等实操训练帮助学员建立数字工具应用认知,再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创意具象化,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晚间特别安排的鸟巢、水立方夜游环节,将现代建筑艺术作为延伸教材,让营员在感受建筑宏伟气势的同时,深入了解建筑背后的科技原理与设计美学,进一步强化了科技与美学的关联认知。
 
  场景赋能:多维度实践场景,强化技术应用能力
 
  研学营打破“教室单一场景”限制,通过多元化场景设计,让AIGC技术与非遗传统文化相融合,学习更具实用性与趣味性。实践活动以中国工艺美术馆为核心场景,学员近距离接触刺绣、陶瓷、木雕等12大类非遗展品,在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教学中深入理解各项技艺的流程与文化价值。现场动手体验传统香包的制作,感受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回归课堂,学员将非遗体验中汲取的文化元素融入创作。在AIGC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古诗MV创作、3D浮雕制作等跨界任务,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创造性融合,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文化创新思维。

  服务保障:细节化安排,护航沉浸式研学体验
 
  为确保学员全身心投入技术学习,新达童在服务保障上细致入微。住宿选用星级酒店,配备24小时生活导师,保障学员安全与舒适;餐饮结合青少年营养需求,搭配北京特色美食,让学员在学习之余感受地域文化;交通采用双层豪华大巴,专人全程接送,既保障出行安全,也为学员提供轻松的交流空间。
 
  新达童研学营的举办,不仅展现了其在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专业实力,也为暑期科技研学市场树立了“技术实操+场景应用”的新标杆,更以科技为桥,让青少年在掌握数字技能的同时,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实现科技素养与文化认同的双重提升。正如主办方所言:“我们希望通过这场AIGC非遗数智研学营,让青少年不仅学会使用数字工具,更能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与价值,培养用科技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思维。”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