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装饰辅材工作委员会启动筹备大会在北京召开 共筑家装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来源:未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9-26    
  2025年9月24日,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装饰辅材工作委员会启动筹备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名誉会长刘珝、会长张丽、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东明、监事长吕永宏等协会领导,以及来自全国装饰辅材领域的品牌生产企业、商贸销售平台创始人等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行业这一重要时刻,为装饰辅材领域标准化、协同化发展擘画蓝图。

  本次大会以“凝聚产业链力量,共筑好房基石”为核心,聚焦家装行业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深耕”转型背景下,装饰辅材领域面临的标准协同、创新融合、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旨在通过组建专业工作委员会与创新联合体,推动行业质量升级与生态共建。
 
  指明方向:锚定“绿色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路径

  王东明在致辞中进一步明确行业发展方向,他表示,“好房子”不仅需要显性的设计美学,更依赖隐性的辅材品质与工艺水平,当前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数字化、标准化”转型,生产企业需坚守品质底线,商贸企业要做好供需桥梁,技术人员应提升专业技能,三方协同才能筑牢家装产业链的“安全基石”。

  架构落地与规划发布:为行业发展画好“路线图”
 
  大会现场,吕永宏正式宣布装饰辅材工作委员会筹备组成员名单,标志着委员会组织架构初步落地。筹备组凝聚了行业骨干力量,将承担起推动委员会筹建、制定行业协作机制的重要职责。

  随后,筹备组组长杨金龙系统阐述《辅材委员会总体工作构想》,从定位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到资源保障,全面规划了委员会未来工作方向——将以“宏观协同+细分深耕”为双轮,推动辅材标准制定、资源共享与创新成果转化,助力行业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发展”。

  针对行业人才短板问题,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办公室副主任段明涛,详细解读《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工作介绍》,提出将建立覆盖产业工人、技术人员的专业评价体系,通过技能认证与培训,夯实行业人才根基,为质量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筹备组副组长、商学小组工作总负责人刘爱华则围绕企业赋能,发布《辅材商学小组及企商赋能工作汇报》,明确商学小组将通过定制化课程、产业链资源对接、经营能力培训等方式,打造企业成长“加油站”,帮助更多企业在存量市场中找到转型突破路径。

  筹备组副组长、华东区域负责人陈春还分享了区域工作规划,为委员会全国落地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意向签订与企业发声:凝聚产业链协同共识

  大会核心环节,所有发起单位代表共同签订《辅材委员会发起成立意向书》,这份意向书不仅是企业间的合作承诺,更标志着装饰辅材领域正式迈向“协同发展”新阶段。现场掌声雷动,相机定格下这一行业里程碑时刻。

  企业代表随后分享实战经验与行业洞见。声达集团董事长宋声良作为销售企业代表,分析了商贸平台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定位与转型挑战,表达了与委员会携手推动“产销协同”的决心;

  浙江创远新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柳汇文则从品牌企业视角出发,强调坚守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承诺将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共建。

  论坛互动碰撞思想:共探“好房子、好工艺、好建材”实现路径
 
  “好房子好工艺好建材”论坛环节。在筹备组副组长张文野、筹备组成员吴以华的主持下,6位行业大咖围绕家装产业链质量升级、辅材创新应用、绿色建材推广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提出“建立辅材溯源体系”“推动跨品类技术融合”“加强消费者教育”等多项建设性观点。

  论坛后的自由发言与答疑环节中,廖万平、海涛等企业家代表踊跃提问,筹备组核心成员现场回应行业关切,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为委员会后续工作收集了宝贵的实践需求。
 
  大会圆满落幕:开启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下午19时许,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为本次筹备启动大会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装饰辅材工作委员会启动筹备大会的召开,不仅搭建了装饰辅材领域的专业协作平台,更明确了行业“标准化、协同化、创新化”的发展方向。未来,随着委员会筹建工作的推进,必将推动装饰辅材行业质量整体跃升,为中国家装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