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人寿与香港中文大学FMBA圆桌对话 搭建高质量学术与业界深度对话平台 深化金融业高端人才培育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15    
  周大福人寿与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FMBA)圆桌对话活动“科技引领保险业变革 —— 数字资产保险创新”圆满举行,这是港中大FMBA课程与保险业界的第一个合作活动。港中大FMBA课程主任、会计学教授顾朝阳指出,此次合作体现顶尖学术机构与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协同与产学研深度融合,既推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知识迭代,也深化金融及相关行业高端人才培养的愿景。周大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营业总裁周咏姬称,希望透过这次活动搭建高质量学术与业界深度对话平台,共育行业精英,并展示保险金融领域广阔而充满机遇的发展前景。
 
  近百名来自周大福人寿与港中大FMBA的专家、教授及学员参加是次圆桌对话活动。除了顾朝阳与周咏姬外,此次活动嘉宾还包括港中大金融财务MBA课程执行主任潘聪、周大福人寿经济师徐天佑、港中大金融系副教授叶家兴、周大福人寿高级分行经理徐晶莹、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瑞飞等。
 
  港中大FMBA与保险业界首次合作
 
  顾朝阳表示,港中大FMBA定期与顶尖金融机构进行深度交流或合作举办论坛,这是首个与保险业界的合作活动,周大福人寿在香港保险业40年的深耕实践,可以为FMBA的同学提供很多保险科技创新以及行业相关的鲜活案例。
 
  致欢迎辞时,周咏姬说:“港中大商学院一向以非常出色的学术表现和培育顶尖金融专才而闻名。 今天与港中大FMBA共同举办的活动很有意义,我们成为搭建学术智慧、行业实践、深情对话的桥梁,更为未来商业领袖提供宝贵机遇、大家互相学习。尤其重要的是,今日出席的周大福人寿同事全部都是顶尖人才,致力为客户开创保险新价值。”
 
  风险管理为保险投资核心
 
  在题为“全球贸易战风起云涌,保险投资如何逆风破浪”的主题演讲中,徐天佑分享全球贸易战下保险公司投资策略,包括资产配置、经济周期研判、地缘政治影响及债券投资优势,以及长期稳定回报与应对市场波动的方法等。他认为,保险投资的核心在于风险管理,而非单纯追求高回报;保险公司需优先确保偿付能力,再将剩余资金用于投资。
 
  而得益于公司的独特投资策略,周大褔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此外,叶家兴在“保险Web3:全球监管视角下数字资产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创新”的主题演讲中,探讨数字资产与加密货币发展,从比特币投资到稳定币立法,涉及中美金融战、保险科技创新及风险管理。另外,他亦对区块链技术对传统金融影响与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他预期,中美竞争下稳定币将成为金融战的核心工具,而香港特区作为“一国两制”下的试验田,将继续推动加密货币与保险科技的结合。此外,数字资产与保险创新,将共同塑造未来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大湾区保险业迈向互联互通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陶瑞飞分享了内地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迅速发展的政策支持与保险公司实际运作经验。在大湾区保险业发展上,结合港澳百年发展经验,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支持,在专属产品、资金互通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他认为,虽然因监管模式、医疗数据等体系差异还有堵点,未来在各方努力下,大湾区互联互通一定能扫除障碍。
 
  徐晶莹在圆桌对话上表示,香港保险业优势明显,有近200年历史,又拥有“一国两制”优势,满足中高净值家庭的资产配置需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希望香港保险可与内地进一步融合,发挥各自特长,服务两地客户并互相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在问答环节中,多位周大福人寿同事与港中大FMBA同学纷纷提出相关问题,与圆桌论坛的专家学者们进行精彩的互动讨论。活动在众人依依不舍的浓厚讨论气氛中结束。顾朝阳在活动画上句点时结语,期盼未来双方有更多热烈的交流机会。
 
  图片说明:
 
  1.近百名业界精英,参与周大福人寿&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FMBA)圆桌对话活动。

  2.顾朝阳指出,与周大福人寿的圆桌对话,是港中大FMBA项目与保险业界的第一个合作活动。

  3.周咏姬表示,希望交流会能为港中大FMBA学员提供各种新灵感。

  4.徐天佑指出,得益于公司的独特投资策略,周大褔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5.叶家兴预期,数字资产与保险创新将共同塑造未来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6.合影留念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