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岛城,职启新程!菜鸟无忧科技赋能就业交流会点亮青岛大学生职业之路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1    
  10月19日,由菜鸟无忧(青岛)分公司主办的“智汇岛城,职启新程—科技赋能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启航仪式”在青岛圆满落幕。活动紧扣国家“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的号召,聚焦于就业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汇聚了来自高校和企业等多方力量,与山东高校学子共同探讨AI时代下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新路径,为青春梦想引航,为职业未来助力。菜鸟无忧董事长、总裁袁军,副总裁蒋青山,青岛分公司总经理董京国赴现场,与高校、企业代表共话大学生就业服务创新方向,用实际行动彰显对山东区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政企校齐聚,共筑就业服务新生态
 
  本次活动得到各位高校及企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校方代表嘉宾到场指导,充分体现了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高校代表闪闪发光,中国海洋大学嘉宾、青岛大学嘉宾、山东航空学院嘉宾、山东艺术学院嘉宾、青岛科技大学嘉宾、青岛理工大学嘉宾、青岛大学嘉宾、山东交通学院嘉宾、青岛农业大学嘉宾等校方代表齐聚现场,为我们带来了前沿的理论洞察与人才培养的真知灼见。
 
  企业端更是精英云集,山东高速集团嘉宾、山东人才集团嘉宾、华电集团嘉宾、海信集团嘉宾、中国移动青岛分公司嘉宾、华夏基石集团嘉宾等企业嘉宾,带来最前沿的岗位需求与用人标准解读。正是校企的紧密联动,共同构筑了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坚实平台。

  以要素为基,拆解就业核心影响变量
 
  在大学生实习就业主题分享中,袁军首先聚焦专业、学校、学历、毕业时间四大就业影响因素,给出系统性指导。专业是就业方向的核心,需把握“专业名称、专业相关、专业类别、专业不限”四个关键词拓宽渠道,如电气工程专业可报考电力央企与军工央企;学校仅影响网申通过率,求职需遵循“多报多得”原则;学历主要影响就业城市与岗位类型,优质单位也招聘专科生,笔试面试成绩是关键;就业需提前一年规划,重点提升四六级、实习经历等“6个优先”条件,避免错失机会。

  以破局为要,攻克求职四大关键难关
 
  此外,袁军指出就业需突破“四大难关”:人岗匹配关要明确可报考单位、紧盯招聘动态;信息获取关需拓宽433万个招聘信息来源渠道;能力提升关要针对性弥补简历短板、学习笔面试知识;认知突破关则需破解“信息差”与“技巧差”。他表示,就业应以专业为锚点,理性看待学校与学历,提前准备即可降低难度。同时,菜鸟无忧青岛公司将立足青岛辐射山东,助力全省高校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以科技为媒,打造就业服务新业态
 
  活动现场,就业指导专家分享的“科技+专业”双擎驱动就业服务体系将数字化工具与专业就业指导深度融合,让“科技赋能就业”的理念变成了可落地的实践,重构就业服务流程,实现从“传统线下”到“数字赋能”的转型。

  “就业服务全流程数字化”模式,覆盖职业认知、简历优化、岗位智能匹配全环节,以数据驱动提升求职效率与匹配精准度,广泛得到认可,被赞为为实现青岛各区县“稳就业”“保就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可借鉴、可落地的实践路径,破解了大学生常面临的“就业信息不对称”“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难题。
 
  多方协同,搭建高质量就业服务矩阵
 
  活动中,多方协同发力,传达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关心与探讨。校方代表嘉宾围绕“就业形势与政策”进行解读,为就业服务体系落地提供政策支持,菜鸟无忧通过品牌历程与案例阐述,展示了依托专业服务承接政策落地。值得关注的是,菜鸟无忧学员分享的央国企上岸心路,与就业专家展示的全流程服务细节相互印证,让青岛学子直观感受到“科技+专业”就业服务体系的实际成效。
 
  从政策解读的方向指引,到科技赋能的效率革新,再到校企的协同发力,本次启航仪式打破各方壁垒,构建起校企协同,产学研融合的就业服务新生态,形成“政策—培育—就业”的完整赋能闭环。唯有持续联合多方资源,用数字工具打破信息不对称、职业规划不清晰的堵点,才能真正让每位学子找到职业方向,实现个人价值。未来,菜鸟无忧将继续深耕大学生就业领域,以专业为基,以科技为翼,助力大学生在就业路上少走弯路,顺利上岸,成功开启人生新篇章。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