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交会商业航天展:站在太空经济拐点,解锁全民“入局”新机遇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1    
  当“星链”织就全球网络、“可回收火箭”成为常态,太空已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蕴藏万亿机遇的“新大陆”。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在国家战略指引下,正式从“小众尖端”迈向“大众产业”,全民参与的太空经济时代正拉开序幕。而11月14-16日的2025高交会商业航天产业展览会,不仅是一场展会,更是观测中国商业航天生态的“第一现场”、推动产业融合的“核心节点”。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现场图
 
  一、为什么是现在?政策、技术与资本的同频共振
 
  (一)国家战略的“定盘星”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二)技术成熟的“引爆点”
 
  卫星小型化、火箭可复用、发射成本断崖式下降。当发射一公斤载荷的费用从“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被彻底重构。航天技术,正从“为国铸剑”走向“为民服务”。
 
  (三)资本与市场的“强牵引”
 
  万亿规模的预期市场,吸引国家队与民营资本争相涌入;下游需求井喷,自动驾驶的高精地图、全球物联网的无缝通信,均将目光投向太空。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现场图
 
  二、为什么在深圳?当航天遇上“硅洲”,催生化学反应
 
  (一)“硬件天堂”的降维打击
 
  深圳强大的电子信息与先进制造产业链,大幅降低卫星核心部件、地面终端的研发生产成本,加速迭代速度——在这里,造卫星能像造智能硬件一样高效。
 
  (二)“商业导向”的成长基因
 
  背靠大湾区这一全球最大应用市场,深圳航天企业从诞生就带着强商业化基因,为卫星技术提供丰富应用场景,确保创新快速获得市场回报。
 
  (三)“平台链接”的全球资源
 
  作为深圳市政府主办的高交会特设专题展,展会共享“中国科技第一展”26年积淀的顶级资源,助力企业直通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网络,高效链接近5000家科技企业与超40万专业观众,实现品牌、技术、资本与市场的精准对接。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现场图
 
  三、我们将在展会上看到什么?从产业链到价值链的全景呈现
 
  1、五大展区,一键触达
 
  展会全景呈现商业航天完整生态链,五大展区覆盖从“上天”到“落地”全环节。观众可近距离体验火箭发射与低成本运载解决方案,探秘卫星设计制造及通导遥一体化应用,了解地面站、测控网络等数据接收体系,接触航空航天新材料与核心部件,并见证航天技术在智慧航空、安全飞行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一站式洞察中国航天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路径。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现场图
 
  2、头部云集,洞见产业格局
 
  中国航天、蓝箭航天、星际荣耀、银河航天、长光卫星、亚太卫星等头部企业将同台竞秀。在这里,你将一次性摸清行业龙头的最新动态、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看清中国商业航天的真实版图与竞争格局。
 
  3、专业论坛,洞察产业前沿
 
  展会期间将推出系列高端技术论坛,如航空制造先进技术装备大会、航空智能制造装备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论坛、航空复合材料制造装备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论坛等,将汇聚行业专家,分享前沿技术成果,推动航空制造向智能化、轻量化、高性能化方向创新发展。
 
  4、实效活动,链接“商机”与“资金”
 
  全球采购对接大会:直面超1000家全球实力采购团,为企业提供订单与供应链合作机会。
 
  全球投融资供需对接会:数十家一线投资机构坐镇,寻找航天独角兽,为创新企业注入资金。
 
  奖项评选:设优秀组织奖、科技创新奖等五类奖项,树立行业标杆,获奖名单将成年度产业风向标。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现场图
 
  从“观展”到“入局”
 
  这场展会不再是“高大上”的旁观盛宴:卫星数据为农业保险定价,火箭为全球物流提供新方案,太空旅游逐渐脱离“亿万富翁专属”——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空经济的参与者、受益者。
 
  2025高交会商业航天展,正为你提供“入局”的门票。来这里,不只是看热闹,更是看清未来十年中国科技与商业的潮水方向。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