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引擎发布“光耘”系列激光除草机器人,引领除草进入精准时代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07    
  在日前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蔚蓝引擎(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蓝引擎”)正式发布国内首款可实现商业化应用的激光除草机器人——「光耘」系列,并宣布即日起接受预售订单。此举标志着我国激光除草技术正式从研发实验阶段迈入规模化商业应用,为智慧农业提供了全新的绿色解决方案。

  首秀即焦点,获产业链上下游高度认可
 
  展会期间,蔚蓝引擎展位人气火爆,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农机经销商、大型农场主及产业投资人的广泛关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冀名峰一行到展位,在听取蔚蓝引擎CEO赵志武的详细介绍后,对企业发展表达了殷切期盼。众多主流媒体亦到场进行深度报道,现场咨询的客户络绎不绝,充分印证了市场对革命性除草技术的迫切需求。

  「光耘」硬核技术突破,重新定义“绿色除草”标准
 
  一、精准识别,接近零伤苗作业
 
  农田环境是机器视觉领域的重大挑战。苗期作物与杂草形态相似、相互交织,加之光照变化、泥土遮蔽、雨水干扰等复杂因素,使传统识别方法误差率高、实用性有限。为解决这一难题,蔚蓝引擎构建了完整的“感知·决策·控制”技术闭环。系统搭载高速高清工业相机,搭配补光系统,具有极强的环境光抗干扰能力,在复杂光线下仍可稳定捕获图像。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AI视觉系统,通过对海量农作物与杂草图像数据进行训练,能够在毫秒内完成目标识别与定位,精准区分作物与杂草,将目标坐标指令发送至高精度振镜控制系统,在运动中实现激光束“指哪打哪”,并跟随目标进行运动打击。
 
  在理论工况下,系统可在高速动态作业中实现亚毫米级激光打击精度,通过彻底摧毁杂草分生组织,从根源抑制杂草再生,同时确保作物叶片毫发无损,实现接近“零伤苗”的可靠作业。

除草作业识别测试场景
 
  二、高效灵活,适配多元场景
 
  为满足不同经营规模与作物类型的需求,「光耘」系列采用高度灵活的模块化架构。整机采用牵引式设计,可与常见拖拉机快速挂接,激光单元支持10–40组灵活配置,最大除草幅宽达8米。
 
  设备轮距可调,轻松适配不同作物、垄距与地块条件,实现大田经济作物的“一机多用”。除草作业舱采用快拆式设计,支持在田间快速更换,显著降低维护时间与人力成本,提升设备出勤率与经济回报。

模型示意仅供参考

模型示意仅供参考
 
  三、从源头保障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转型
 
  「光耘」激光除草机器人采用纯物理除草路径,作业全程零化学药剂参与,从根本上杜绝农药残留对土壤与农产品的污染。该技术特性使其成为有机农场、出口基地、中药材种植等对品质要求严苛场景的理想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本产品代表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底层变革。农田中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的除草作业,正逐步由稳定、精准、可24小时持续作业的智能机器接管。蔚蓝引擎通过硬核技术创新,为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
 
  「光耘」预售开启,携手伙伴共建产业新生态
 
  在同期举办的“激光除草机器人伙伴大会”上,CEO赵志武详细解读了覆盖产品、服务与渠道的“蔚蓝伙伴计划”,并现场与多家重要合作伙伴完成签约,合作范围涵盖技术共研、市场采购与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等多个维度。此次签约标志着光耘系列获得了首批重量级客户的认可,为下一步在新疆、江苏等主要农业区的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此举也意味着蔚蓝引擎的商业化步伐全面提速,产业生态初具雏形。

  坚持需求导向,共创智慧农业未来
 
  除即将量产的牵引式机型外,蔚蓝引擎亦展示了研发中的自走式激光除草机器人,预计将于2026年推向市场,进一步完善其产品矩阵。“将最尖端的技术,扎根在最真实的农业场景里。”蔚蓝引擎CEO赵志武表示,“我们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共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助力国家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于蔚蓝引擎
 
  蔚蓝引擎(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精准农业机器人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为使命,致力于为现代农业提供智能化、绿色化的科技解决方案。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