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通职业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国际同心 “三献” 传爱团队志愿者跟随南通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尤春及单老师,共同走访了三户器官捐献志愿者家庭。志愿者们不仅为受访家庭送上关怀与问候,更近距离聆听了器官捐献背后的初心与坚守。

退伍老兵张爷爷:捐献是 “生命本分”
走访第一站,志愿者们见到了热情好客的退伍老兵张爷爷。谈及器官捐献的初衷,张爷爷坦言,自己从新闻报道和同事身上了解到相关信息,再加上孙辈从事医学相关工作,让他更能体会其中的意义。
他与已故老伴早已约定捐献器官,“既给他人重生的机会,也不给子女添负担”。如今,张爷爷依旧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坚持锻炼健身。“走后做有意义的事是做人本分”,简单一句话,尽显退伍军人的豁达与担当。

教师夫妇施爷爷、王奶奶: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走进施爷爷与王奶奶的家中,满室墨香扑面而来,二老正专注练习毛笔字。作为退休小学教师,两人思想开明,对器官捐献有着清晰的认知:“人终归于尘土,把可用的器官留给需要的人,就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二老毫不避讳地与志愿者交流捐献相关话题,还表示希望通过自身行动,带动更多人支持器官捐献事业。这份真诚与热心,让在场的志愿者深受触动。

社区志愿者夫妇:做公益的 “带头人”
第三户受访家庭是一对社区志愿者夫妇,他们早早便加入了器官捐献行列。“作为社区一员,该带头做有意义的事”,这是夫妇俩的共同信念。
他们称赞南通市红十字会与学校的宣传活动,让更多人逐渐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交流中,夫妇俩还兴致勃勃地谈起小区即将改造的喜讯,满脸期待。单老师也贴心叮嘱二老保重身体,传递出红十字会对捐献志愿者家庭的牵挂。

三次走访,三段不同的人生故事,却同样诠释着 “大爱无言” 的真谛。器官捐献志愿者们的豁达、无私与坚持,打动了每一位走访成员。南通职业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国际同心 “三献” 传爱团队的志愿者们表示,将把这份温暖与感动传递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支持器官捐献事业,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光与热。
| 资讯频道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