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武安市阳邑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企业转型需求,精准施策,全程护航,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展。
精准服务护航,激活产业转型“新引擎”
近日,位于阳邑镇东街村南的六六仓(武安)资源循环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施工正酣,项目方正全力冲刺下个月的试生产目标。据悉,该项目由原银成洗煤厂转型而来,是阳邑镇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高端迈进的关键布局。项目拟建钢固新材料循环利用生产线,设计年处理钢渣固废100万吨,采用颚式破碎机、制砂机、振动筛等先进设备,致力实现固废资源化、高值化利用。

图为六六仓(武安)资源循环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施工现场
“六六仓资源循环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我镇在破解传统洗煤产业路径依赖、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环保水平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阳邑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这一重点转型项目早开工、早投产,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提供“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专班不仅多次组织企业负责人远赴郑州六六仓等先进企业考察学习,拓宽发展思路,更主动介入,协助企业高效完成各项审批手续办理,协调解决土地征用等关键问题,以“保姆式”服务扫清项目落地障碍。
在服务龙头企业发展上,阳邑镇同样不遗余力。针对全国五百强企业——河北普阳钢铁集团推进整合重组升级改造项目时遇到的用地瓶颈,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积极向上级请示协调。经多方努力,成功为其匹配相邻的350亩闲置土地资源,有效保障了这一总投资超86亿元的重大升级项目顺利实施,为全镇乃至全市钢铁产业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元路径并举,壮大集体经济“蓄水池”
在助力企业华丽转身的同时,阳邑镇集体经济发展同样蹄疾步稳,呈现多点开花、联建共富的良好态势。

图为阳邑镇香菇基地
投资660余万元的尖山、龙务等七村联建香菇大棚项目主体建设已全面完工,即将投入生产。该项目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发展,预计年产优质香菇规模可观,年产值有望突破80万元,将成为带动参与村集体和农户稳定增收的新引擎。

图为阳邑镇东山村景兴肉牛养殖场
东山村景兴肉牛养殖场内,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存栏量稳定在3000余头,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效益显著;杏花村的肉鸡养殖项目同样运转稳定,存栏量50万只的规模带来了持续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些特色养殖项目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增收渠道。
聚焦急难愁盼,书写民生幸福“新答卷”
阳邑镇始终将民生关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动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见效。
关系长远发展的G234国道阳邑段改道工程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经镇政府积极向上争取,作为先导工程、投资900余万元的北环路改造提升项目已于今年5月建成通车,为国道最终改道奠定了坚实基础。待省级验收通过后,将彻底改善镇区交通拥堵现状,极大提升群众出行体验。

图为阳邑镇北环路改造提升
聚焦群众温暖过冬,阳邑镇也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政府多次牵头协调,推动普阳钢铁等龙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镇域集中供热管网建设。截至目前,全镇实现集中供暖的村庄已达12个,极大提升了厂区周边群众的生活品质。
与此同时,镇政府聚焦群众身边事,扎实推进“小微民生”工程:柏林东街村内铺设柏油路6000余平方米,阳邑东街完成道路硬化及管网架设9000余平方米,村民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柏林寨上村实施的亮化工程,新安装15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村民安全便捷的夜间出行路。
一项项务实举措,勾勒出“产业兴、集体强、民生暖”的阳邑新图景。下一步,阳邑镇将继续强化服务、创新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武安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阳邑力量。(赵然)
| 资讯频道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