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创新、科研合作与全球就业力建设深化中英伙伴关系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0    
  南安普顿大学顺利完成为期10天的秋季中国访问行程,展现了全球伙伴关系如何为两国学生创造机会。本次代表团由校领导、五大学部与南安普顿商学院的代表,以及专业服务团队成员组成。代表团先后到访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和武汉,围绕高等教育合作、可持续研究、产学互动与毕业生职业发展等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会议、论坛与合作活动。
 
  作为全球百强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此次行程全面展示了其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提到了学校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对中英教育合作的长期投入,以及与中国高校共建长期、互利伙伴关系的愿景。

  南安普顿大学副校长(国际与交流)Andrew Atherton表示:“中国在南安普顿大学的全球战略中占据核心位置,我们与中国有着长期的合作历史。通过长期的教育与科研伙伴关系,我们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创造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学生。”
 
  “此次访问不仅是一次交流,更是南安普顿大学与中国伙伴共同定义教育未来的重要契机。”他说:“我们将继续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海洋科学与数字人文等领域深化合作——为两国青年创造更多机会。”
 
  上海:全球教育领导力论坛汇聚顶尖思想
 
  10月18日,代表团在上海静安瑞吉酒店举办“南安普顿大学2025全球教育领导力论坛”。作为本次访华行程的旗舰活动,论坛吸引了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华英商会、重点合作高校以及英国驻华使馆教育处的代表参与。南安普顿大学正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中国顶尖高校不断深化合作,围绕海洋科学、数据科学、可持续能源、人文社科与先进制造等领域建立联合科研项目与学术交流平台。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高级项目经理 Joshua Gabriel表示:“南安普顿大学在连接中英两国教育生态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本次论坛让教育者、雇主与校友共同探讨能够提升毕业生全球竞争力的未来技能。”

  论坛还展示了面向中国学生的“CareerReady+”就业力培训项目。该项目由南安普顿大学与数字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小红书、抖音)及技术合作伙伴 乒创数字科技共同设计,为学生提供数字营销、个人品牌与跨文化沟通等行前培训。完成该项目的毕业生将获得“全球就业力证书”,并可对接实习岗位,助力顺利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
 
  北京:中国开放日·全球就业力嘉年华
 
  10月25日,代表团在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举办“中国开放日:「职」通未来嘉年华”,吸引了数百名学生与家长参加。南安普顿大学高级副校长(学术事务)Phillip Wright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在快速变化的全球就业市场中所需的自信、技能与人脉网络。

  活动设置了三个主题论坛,分别聚焦人工智能与创新、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以及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多位中国校友参与交流,分享在南安普顿的学习体验。

  活动还展示了学校的实习项目与 CareerReady+ 计划成果。目前,南安普顿大学为中国学生提供900余个现场、混合或远程形式的实习与商业项目机会。最新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7%,在英国“雇主最青睐的大学”中位列第八,并在《QS 2025毕业生就业力排名》中跻身全球前20。现场职业发展顾问提供个性化咨询,帮助学生设计“从学习到职业”的个人路径并明确职业目标。
 
  南安普顿大学代表团在北京期间,南安普顿大学社会学教授 Brienna Perelli-Harris还受邀参加了由北京大学主办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此前,南安普顿大学在人文领域已经与北京大学建立了正式的学生交换项目,进一步加强了两校之间的学术联系。

  南京、武汉、杭州与南昌:强化区域合作与推动跨学科科研
 
  在南京,代表团与长期合作伙伴高校会面,拓展跨学科研究合作。在南京大学,双方围绕科研合作与学生交流进行了讨论,探讨在海洋科学、生态系统修复以及人文与社会研究等领域开展联合项目的可能性。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代表与园方就城市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教育的合作进行了交流。该合作旨在结合南安普顿大学在海洋与生态研究方面的优势,推动中英在自然保护与公众科学领域的联合研究与人才培养,体现学校在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参与方面的战略关注。代表团还与多所地方高校与教育机构会面。人文与艺术学院教授分享了南安普顿在国际艺术教育与媒体传播方面的经验,并与南京传媒学院探讨在创意艺术方向的联合课程开发。
 
  在武汉,代表团拜访了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当地国际学校与校友代表,探索区域教育合作、创业项目与校友职业发展计划。在杭州,代表团与浙江大学就海洋与地球系统科学的联合研究进行了讨论。在南昌,访问重点放在社会科学与商学教育合作。代表团走访江西财经大学,双方就国际贸易、数字经济、可持续金融与ESG教育的合作机制进行了交流。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