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铸魂建精品 匠心履约践初心——中国二冶地铁项目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工程建设纪实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1    
  在城市发展的脉搏中,地铁如同奔涌不息的动脉,承载着市民的便捷出行与城市的未来憧憬。由中国二冶承建的西安地铁15号线项目,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更是一场考验技术实力、管理效能与组织保障的硬仗。自项目启动以来,建设者们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古都地下奋力书写着新时代基建先锋的答卷,尤其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为工程优质高效安全推进注入了磅礴动力。
 
  精益求精优化工艺,锐意创新攻克难关
 
  该项目建设面临地质条件复杂,文物保护要求高,地铁施工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中国二冶西安地铁15号线项目部深知,唯有依靠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方能在地下空间开拓出通途。
 
  项目部成立了以党员技术骨干为核心的技术攻关小组,针对施工中的重难点环节,提前谋划,深入研究。在盾构区间施工中,小组党员带头驻扎一线,收集分析数据,模拟推演方案,优化盾构掘进参数和同步注浆配比,利用高精度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地表沉降的毫米级控制,确保了盾构机平稳、精准穿越风险区域,有效保护了沿线环境安全。
 
  党员责任区负责人每日巡查、每周分析,确保了对潜在风险的第一时间发现与处置。同时,在混凝土浇筑、防水施工等关键工序上,大力推行标准化、精细化作业流程,通过BIM技术进行可视化交底,减少了返工,提升了实体工程质量一次成优率。一系列工艺的优化与技术的攻克,不仅解决了现场实际问题,缩短了工序衔接时间,更积累了在复杂城市环境下建设地铁的宝贵经验,为项目整体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科学统筹抢抓工期,全力以赴力保履约
 
  地铁建设工期紧、任务重、接口多。中国二冶项目部坚持“起步即冲刺,开工即决战”的理念,以高效的施工组织确保工程节点如期实现。项目部运用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整合进度、资源、安全、质量等信息,实现施工全过程数字化、可视化管控。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在关键线路、关键工序上实行“白加黑”、“五加二”的轮班作业模式,充分发扬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作风。在祝村站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高峰期,突击队员们连续奋战数十个昼夜,合理调配人机料资源,见缝插针组织施工,最终比原计划提前完成封顶目标,为后续轨道铺设和设备安装赢得了宝贵时间。
 
  面对交叉作业多、协调难度大的情况,项目部定期召开生产协调会,由党员领导干部牵头,统筹协调土建、机电、装修等各专业队伍,优化施工界面,解决矛盾冲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并行推进。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材料供应等外部因素,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储备资源,最大限度减少不利影响。通过科学的施工部署和全体建设者、特别是党员骨干的奋力拼搏,项目多个重要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完成,生动诠释了“二冶速度”,为15号线全线按期开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安全屏障
 
  工程建设到哪里,党旗就飘扬到哪里。中国二冶西安地铁项目党支部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特别是将安全生产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检验尺,以“红色引擎”驱动“安全发展”。
 
  在分公司党委正确指导和支持下,项目部不等不靠,制定周密的工作部署,为了切实发挥党支部“扛旗引路”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员干部为中坚力量,以抢抓工期体现党建工作举措,全体党员冲锋在前,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矩阵。党支部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将安全教育纳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内容,组织观看事故警示片,学习安全生产法规,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和应急演练。邀请老党员、老师傅分享安全生产经验,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了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党支部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及时疏导压力,解决实际困难,确保队伍稳定,从思想源头防范因情绪波动导致的安全风险。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中国二冶西安地铁15号线项目的全体建设者将继续高擎党建引领的旗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严守安全,做好项目后期收尾工作,全力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安全工程、民心工程,为完善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贡献二冶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