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经开区:因地制宜 锻造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8    
  今年5月,商务部发布《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点方向,为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校准航向、擘画蓝图。
 
  在此背景下,作为浙江省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桐乡经济开发区主动对标国家级标准,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植肌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材料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省级经开区差异化、特色化的突围之路。
 
  从最初7.23平方公里的城郊工业区跃升为93.31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从传统制造聚集地转型为新质生产力培育高地,桐乡经开区的华丽蝶变,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如今,桐乡经开区核心区已汇聚经营主体超1.4万家,其中277家规上工业企业贡献了桐乡市1/3的工业产值,以实打实的硬核实力,彰显出区域经济主平台的标杆效应。

  创新培育 激活前沿材料增长动能
 
  前沿材料产业是桐乡经开区的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布局高性能玻璃纤维、动力电池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等关键领域。目前,已有43家行业优质企业在此集聚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作为前沿材料领域的链主企业,振石新材料以“双碳”目标为指引,以绿色创新构筑核心竞争力。其新材料产业园采取“一企成园、集群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全球玻纤使用量最大、应用领域最广、复合新材品种最多的生产基地。
 
  今年生产基地全面投产后,风电基材、全球首创的光伏复材边框等“新质产品”批量发往全球,成为嘉兴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振石股份全力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完善能源管控体系,规模化发展光伏发电,强化能耗与碳排放的全流程管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树立新标杆。同时,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智能工厂与零碳工厂建设,在绿色低碳新赛道上保持领跑姿态。
 
  从桐乡本土小厂起步的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历经30余年的发展,业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玻纤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27%,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巨石实现营业收入139.04亿元,同比增长19.53%,在行业波动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这份稳健增长,源于企业对“双碳”目标、智能化趋势的精准把握与持续投入。
 
  中国巨石打造了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推动233兆瓦风力发电项目成功并网,构建起“绿能生产玻纤、玻纤助力风电”的低碳闭环;同时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围绕生产体系、运营决策与创新能力三大维度,发布16项“AI+玻纤”课题,以智能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深耕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则凭借“资源—冶炼—材料”一体化战略布局,在锂电新材料领域业绩高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达589.41亿元,同比增长29.57%,充分彰显了强劲实力。
 
  面向未来,华友钴业将进一步巩固在钴、镍领域的行业地位,深化“海外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着力建设“科技华友、绿色华友、开放华友”,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我们始终将前沿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支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征程上,带领经开区上下凝心聚力、实干笃行,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桐乡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色引领 打造高端装备制造集群
 
  新质生产力的突破与成长,始于对赛道的精准选择,成于产业生态的协同共荣。桐乡经开区跳出传统产业路径依赖,以系统思维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融合生态,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核心赛道,协同发展智能汽车零部件、工业机器人等关联产业,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成势的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是区域产业活力的直观体现。瞄准汽车智能底盘新赛道,总投资5亿元的比博斯特桐乡生产基地于今年4月破土动工,9月厂房全面结顶,5个月内完成超4万平方米建筑主体施工。
 
  据了解,该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00万套智能悬架空气供给系统、15万台电动冗余转向系统的产能,不仅为桐乡经开区智能线控底盘产业链注入硬核动能,更将助力企业以桐乡为支点,辐射华东、布局全球。
 
  “桐乡速度”的背后,是桐乡经开区“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服务理念和行动准则。为破解项目用电难题,桐乡经开区主动规划电力专线,仅此一项就为该项目抢回了约两个月的工期,切实做到了让企业“轻装上阵、放心投资”。
 
  同样在桐乡经开区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的双环传动,十年间书写了从“落地生根”到“裂变壮大”的发展传奇。
 
  自2015年落户以来,双环传动不仅创下“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双环速度”,更持续加码布局、追加投资,设立双环传动(嘉兴)精密制造有限公司。2017年,相继落子环研传动研究院(嘉兴)有限公司与浙江环驱科技有限公司,构建起“一个基地、三家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作为双环体系中的“新生力量”,环驱科技秉承技术创新基因,成功自主研发0.98毫米微型齿轮,突破行业常规1~3毫米尺寸限制,实现微米级精度控制和全自主可控工艺,现已成为理光、富士、大疆、丰田等品牌的核心供应商。2024年,公司营收达3.79亿元;2025年更取得“4月单月产值破亿、全年订单饱和”的亮眼业绩,彰显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精密实力与市场竞争力。
 
  产业升级,载体先行。作为“一区四园五中心”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机车创新中心项目正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载体的承载能级。目前,其14个单体建筑(含9幢厂房)的建设工期全速推进,总建筑面积约11.8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预计将于12月底竣工。
 
  浙江鑫可机车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在电驱动系统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车路云一体化”方面的实践成果,正持续深化在电动摩托车领域的布局。预计明年,企业将入驻智能机车创新中心,不断探索机车与智能交通的融合路径,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依托长三角汽车产业带的地缘优势,桐乡经开区现已汇聚60余家行业骨干企业及200余家配套服务商,覆盖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集群矩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黎丹丹)

责任编辑:夏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