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报业该如何抓住机遇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刘鹏飞 唐钊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4-16    
  【摘要】面对5G时代的临近,报业如何抓住机遇,运用5G技术和设备布局媒体发展,正成为摆在报人面前的关键性问题。本文认为,本地场景和深度体验将成为报业在5G时代要抓好的两个关键词,万物互联将给报业带来广阔的商业生态和盈利模式。
  【关键词】5G时代 报业 场景化 深度体验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纵览近10年的媒介技术发展史可以发现,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媒介形态的演进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通信技术的进步必然促进新媒介形态的产生和勃兴,进而重塑媒体生态格局。1G解决语音和短信,2G解决语音文字和WAP上网,3G实现了图文网页浏览和视频通话,4G时期短视频和直播成为常态,5G时代将会为媒体带来什么?
  5G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高密度等特点,能支持更高效的信息传输、更快速的信号响应以及海量的终端接入。5G还有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新技术手段降低数据成本,这有助于数据流量消费不断增加。5G将带来人类信息技术与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巨变,对新闻传播生产方式及其传播理念而言,它的冲击力或许是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对此,我国报业应当如何应对,才能化颠覆为机遇呢?
  报业与广电将同步跨入5G融媒阶段
  据新华社报道,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考察5G新媒体实验平台。3月28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将根据终端成熟情况适时发放5G牌照,估计是今年某个恰当的时间点。[1]早在今年1月就有消息称,“今年将在若干个城市发放5G临时牌照,使大规模的组网能够在部分城市和热点地区率先实现,同时加快推进终端的产业化进程和网络建设,下半年还将用上诸如5G手机、5GiPad等商业产品。”[2]
  由于目前中美欧日韩等各国开始在5G技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我国各地政府和企业对快速部署5G网络与应用的积极性也非常高。目前,三大运营商已经基本确定了第一批5G试点城市。据了解,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工作基本完成,5G基站与核心网设备已达到预商用要求。[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海南等20余省市开始了5G的组网测试。由此来看,2019年将成为5G基础设施加快建设,5G终端硬件和应用加快布局和推出的重要一年。
  5G技术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普及应用正加速到来。相对于以往的移动通信技术来说,5G是更高纬度的技术,能够涵盖以往图文声像等各类传播形态。此外,5G技术还与超高清、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无人机等更多元的新技术相互伴生和融合发展,必将带来一个无限丰富的智能化、全息化的万物互联的传播场景时代的到来。4G时代,我国报业在新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传统报刊纷纷开设融媒体栏目,从传统图文走向视音频等多元化传播,特别是在网络舆论场中锐意进取。而在5G时代,平面媒体和视音频媒体的界限将进一步消弭,整体进入新型媒体。
  报业应抢抓生态布局筑牢技术基础
  5G技术对于超高清视频、沉浸式传播和大数据流量具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今年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就应用5G网络和设备进行了两会报道,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时空体验。同时,四川、河南、山东、北京等多地的主流媒体也开始联合运营商,大规模开展5G直播和融媒体实验性传播。
  5G时代,数据传输的进步,将会带来数据传输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的大变革,其引发的信息技术进步,会为传媒业带来完全不同的创新产品形态和充满可能性的用户体验。云、VR/AR、联网无人机、无线家庭娱乐、社交网络、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5G的主要应用场景,在与传媒业关系密切的同时,也将会改变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未来如何增强用户体验,加大用户黏性,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技术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传统媒体的短板。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少、对技术把握和应用转化不强。科技人才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程。[4]
  打造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平台,是报业进入5G时代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对于4G技术应用较好的报业机构来说,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顺理成章。而对于不少传统媒体来说,将5G技术布局未来是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对于此,报业应当积极寻求技术进步,抓住市场洗牌之机发展自身技术,结合5G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新闻生产相结合,通过发挥自身的政策优势、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大力弥补技术和人才短板,加速转型和构建新型主流媒体。
  当然,目前5G技术门槛较高,报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可以与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和通信技术企业等积极寻求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2019年,人民日报、新华社、济南日报、成都日报等不少机构已经与运营商开展5G项目的合作。早在4G应用阶段,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中国网等30多家媒体,与互联网企业深化合作关系,进行视频直播、原创报道,共同研发媒体人工智能平台等,提供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功能。[5]这些也是5G时代,值得借鉴和参考的经验。
  报业需要扎根本地场景和深度体验
  5G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将组成一个连接矩阵,形成真正的“万物互联”。这个大的数据网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媒体新闻智能感知和信息采集更加快速、多样和便捷,原有的新闻内容生产模式必将受到冲击。但同时,报业因传统的党政资源和数据服务优势,也具有强大的拓展“互联网+”“大数据+”“舆情+”“政务+”和本地化服务能力,在“中央厨房”“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方面占有先机和政策红利。
  有专家认为,5G时代,世界的资源分配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社会的“线下”生活向“线上”转移,因此,需要更具专业分工的“在地性”资源与力量的协同和参与,仅仅靠互联网公司的“连接力”已经难以承担起“线上”社会生活“加宽”“加细”“加厚”的任务和要求。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利用自己的核心优势,在技术逻辑的导引下和“线上”新世界的建构中,去影响主流、影响主流人群、影响主流人群的决策。传统媒体只要善用“在地性”的优势,就能获得非常好的发展机遇。[6]
  如果报纸不能深化和细化新闻接触场景,将会在5G时代被边缘化。道琼斯公司曾提出过“波纹理论”,指在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首发的通讯社提供第一次报道服务,跟进的是新闻网站,接下来是电视台,第四个参与的是广播电台,接着才是报纸和专业期刊等出场展开更详细的深度报道。最后,进入商业资讯数据库,供收费用户检索。[7]“波纹理论”产生于4G时代,对报业在5G时代具有启发性。例如,视频新闻直播和沉浸式传播将更受欢迎。有观点认为,大力发展VR新闻,提供更多定制化VR新闻直播,让用户能够置身新闻现场,多维度感受新闻内容,让VR直播的受众不再是“局外人”,而是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甚至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中心”。[8]
  通信技术的突破将促使新闻的呈现方式从图文更多向视频和虚拟现实发展。相信在5G时代,随时直播、随时观看的媒体才会是人们最需要的新闻获取来源。面对5G时代的新闻发展趋势,报业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优先”“场景优先”等发展策略,紧密跟进新技术发展形态,加快媒体融合深化改革发展步伐,改革新闻生产方式,开发广阔的新场景应用,进而探索和实现新的商业生态和盈利模式。
  报业发展5G融媒体的优势与机遇
  借由多年积累的公信力、渠道影响力、政治资源等,建构起更为合适的传播路径。报纸可以充分利用新的传播渠道,拓展党政、高校、社区、酒店等传播场景。全媒体编辑记者则更多运用图片、影像、视频等直观可见的方式来进行新闻呈现。
  5G时代,受众将进一步细分。新闻采编模式发生改变之时,报业应当抓住机遇,改革内容生产模式,立足自身优势,深耕细分群体领域,打造差异化品牌,实现从渠道到内容的“私人定制”。5G普及后,自媒体内容制作将更加简单快捷,互动性更强,视频评论和话题讨论将成为常态。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被打破,报业如何加强新闻报道的编辑策划力度,对新闻信息资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度挖掘和加工处理,以更专业的定制化生产和个性化服务提供高质量内容。在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上形成优势,将成为未来新闻竞争中的决定因素。
  机遇与挑战并存,信息爆炸式增长所带来的信息泛滥无法避免,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精准获取所需信息变得日益困难,更为严重的是大量劣质内容、低俗内容、垃圾信息充斥其中,提供信息内容仅仅是一个基础,提供优质、精品内容将成为一种额外服务。不仅如此,同一新闻事件在网络上也可能呈现多种描述和观点,甚至产生“罗生门”现象。数据爆炸也可能带来新的社会风险和隐患。
  此时,报业应当发挥其多年形成的公信力和专业性,在参与报道事实真相的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内容把关能力,对纷繁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筛选。简而言之,5G时代,报业机构不仅要充当一个新的优质内容供给者的角色,更要做好“把关人”,担当好辅助党委政府和企业决策的角色。
  (作者:刘鹏飞,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高级研究员、人民在线副总编辑;唐钊,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见习分析师、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1]北京商报:《工信部:今年将适时发放5G牌照》,2019年3月29日。
  [2]央视新闻:《工信部:今年将在若干城市发放5G临时牌照》,2019年1月1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我国发布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结果》,2019年1月30日。
  [4]陈明明:《浅论传统媒体在5G时代的融合探索方向》,《传媒观察》,2018年第11期。
  [5]黄楚新,张露引:《报道技术与手段的再升级》,《新闻战线》,2018年4月上。
  [6]喻国明:《5G时代传媒发展的机遇和要义》,《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3期。
  [7]陈国权:《勉为其难的全媒体平台》,《中国报业》,2012年第10期。
  [8]翁之颢:《5G时代的广电业态图景展望》,《视听界》,2019年第1期。
  责编/张晓燕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4月(上)P30-34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