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无穷的化石收藏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任开慧 游敏 尹钊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22    

原标题:趣味无穷的化石收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夹藏于不同地层里的化石,不仅记录了它本身的生存活动历史,而且更能显示出地层的“年龄”,成为人类开启地球这一座“迷宫”的“钥匙”。它们是研究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各种学科的依据和突破口。

  古生物化石除了它的科学研究价值以外,在大众收藏者们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观赏性。

  如图1,似为一幅名为“挣扎”的水墨画,两个形态各异的怪兽跃然于岩石之上,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由突发事件引起死亡的情景。一个惊恐万分缩成一团,一个茫然不知顷刻毙命,无可奈何地静等发落。面临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灭顶之灾,真实反映了它们面对死亡的种种表现,其场面悲怆,其形象令人悲悯。

  这是一幅多么震撼的画面,从而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其实,它不是一幅画,而是真实的一种珍稀的贵州龙化石,它真实地再现了两亿多年前那一场地球的灾难。

  因此,除了它珍贵的科学价值,还具有了非常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如图2之石板,石质温润如玉,但石纹酷似秋后残荷,梗茎纵横交错,偶有残叶生在荷梗之上,恰似一幅残荷秋趣图,观其画面仿佛秋风寒切,残荷被雨,意趣深长。

  实际上,它是形成于4.8亿年以前的一种高等无脊椎的棘皮动物海百合化石。观之如赏八大山人的《荷池双鸟图》。

  如图3,是一幅幅天然成趣的“鱼趣图”。有的鱼静卧不动,有的鱼追逐嬉戏,有的鱼在穿梭游荡,你不要以为这是古人的画幅,实际上它是生活在1.5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的狼鳍鱼化石。图4的两条鱼更是显得栩栩如生,而图5中的螃蟹化石,更像齐白石一幅精心的画作。

  如图6,四、五亿年前头足类的震旦角石质地坚硬,个体硕大,因此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有一些阳版和阴版同时存在,能够反映整体面貌的化石,较珍贵,观赏性也较好,如图7等。而一些很难形成化石的动物化石,也会显得弥足珍贵,如图8的蜻蜓化石等。

  收藏化石也应注意:国家明令“禁止私人开采、收集”的化石,不能收藏。体量“过于庞大”、居室不便陈列的化石,也不宜收藏。

  历史的沧桑并不都是写在教科书里的,还有一种沧桑保留在久经岁月的磨损、大自然的洗炼而残存的化石上,读这种沧桑远比教科书更加直观也更加能映入人们的心田。

  它们记录着宇宙的演化历程,渗透着大自然的沧桑巨变,引起我们无穷的联想、探究和感叹。它们跨越了漫长的时代,仿佛在述说着我们地球的演变。而更令人感叹的是,大自然用它的画笔涂抹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

  收藏它们,就是收藏了意境、知识和沧桑。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