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梵影 重笔丹青——谈画工杨勇的壁画、国画及皮影

来源:中国报业网    作者:杨风儿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9-09    

  认识杨勇将近十年,他给我的印象为人朴实沉稳,艺术造诣广博深厚,理论基础扎实全面,创作技巧融古典与现代运用自如。他倡导立足传统诠释新时代。无论是重彩还是水墨、无论工笔还是写意、无论是壁画还是国画、无论皮影还是其它美术造型,他都游刃有余。相比“画家”称谓,我更愿意以“画工”来定义他的职业。从业数年,他成绩不凡但鲜有宣传跟进。他始终默默地耕耘着,欲以实力问鼎画坛。

  一、画工的发展渊源与文脉传承

  在上古典籍《周礼》中工匠类书籍《考工记》里有明确的记载:设色之工,谓之画,画缋之事,杂五色。在百匠之中,职业画工是重要的基础工种。礼教与礼制是古代重大的社会机制,礼教的宣扬除了儒家思想占据形而上的空间外,礼教器物的装饰,庙堂祭坛的设计与美化,服饰的设计离不开职业画工的耕耘。而画工的技艺需求遍布在其它的工种之中,如漆工、建筑工、织锦工、雕塑工、铸造工等。因此职业画工的概念不仅仅是绘制一点彩陶和庙堂壁画,它已深深融入在社会精神与物质生产的方方面面。从底层的生活器具的生产一直贯穿到上层的庙堂装饰。

  在封建社会,职业画工整体处于社会的底层,历代的文人官僚画家基本都是“游于艺”,有相对丰厚稳定的收入,社会地位处于上层,进入史料记载是寻常之事。而无论是宫廷画工还是民间画工很少能进入正式史料记载,至多是地方志和文人杂记偶有著录。然而,正是这么一群古代“画工”看似平常的劳作却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视觉盛宴和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承载与传承优秀精神文明的职业。杨勇的骨子里潜藏着这种人文基因。他深谙只有熟练掌握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的文脉技法,以及自身的绘画原创能力,才能把古典壁画向前推进与发扬光大。

  二、杨勇从绘画史角度理解壁画

  传统的中国绘画史是一部注重绢本、纸本绘画的历史,也是文人画占主导地位的绘画史,我国古典壁画的产生与发展远早于纸本、绢本绘画,曾经的海量壁画广布于华夏大地,表现的范畴包罗万象,为后续和同期的纸本绢本绘画奠定了深厚的土壤。中国画的探讨如果只是在传统中国绘画史隅所里进行,难免有薄陋与自说自话之嫌。离开文人画视野,从创造者——职业画工的审视角度出发,探讨壁画的发展沿革,期望能带来不一样的发现,从多视野多角度来深刻认识本民族优秀绘画的源泉,为有效地传承与发扬中国画做好基本的功课。

  只要时间允许,杨勇都会一头扎进壁画遗址,反复观赏、研究、揣摩与临摹。比如:山西金代繁峙《岩山寺壁画》、山西高平北宋《开化寺壁画》、山西晋南元代《永乐宫壁画》、山西晋南元代《青龙寺壁画》、山西晋南兴化寺元代《过去七佛说法图壁画》、山西兴化寺元代《弥勒佛说法图壁画》、山西广胜寺下寺大雄宝殿元代《炽盛光佛佛会图》、山西元代《药师佛佛会图》、山西平阳府元代《朝元图壁画》、山西洪洞广胜寺下寺元代《水神庙壁画》、山西繁峙明代《公主寺壁画》,以及四川本土的古代壁画遗存。

  三、杨勇《守卫》系列壁画创作体会

  杨勇多次被选邀参加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创作活动,《守卫》系列壁画作品便是其中之一的项目。带着爱好和专业来研究并再创造,对于他来说终生难忘。他一丝不苟地深入重庆大足石窟造像寻访中,每天徒步上山下山,素材收集半个月,绘制半个月,收获了写生斗方十二幅,一米大画两幅。整个过程,是对我国中古时代的造像精华用绘画语言进行深入感受的抒发创作,让中西方绘画语言产生交织,探索我国造型之美的源流。

  “尊重历史、回归本源、探求古典壮美”是他《守卫》系列作品的创作初衷,中国画的造型重线的结构,重色彩的意象之美,重画外意境。我国古代造像重线面的结合,主观的夸张与客观的物态相融,形态游离于具象与意象之间。通过画者主观的预读取舍,擢其威猛精神、雄壮造型、简约结构、赋予同时代的寺观庙宇壁画的厚重斑驳色彩,在单纯的色彩块面建构下,追求线结构的力量美。

  四、壁画与国画的型态与研究价值

  杨勇在壁画与国画创作实践中有了自己的领悟与观点。他认为中古时代,以公共艺术形式呈现的岩彩壁画是

  绘画的主要形态,强调色彩,画面构成以及空间的综合运用……这些岩彩壁画遗存,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深处那抺尘封的灿烂光芒。

  他说,线、水墨一直被视为中国绘画造型的根本,成为最基本的中国画语言并传承至今。但通过古典壁画摹写课程的研习,我们发现在纸本水墨绘画之前,从汉代画像砖到南北朝,隋唐早期壁画中,大量出现的是以色面造型为主导的语言方式,并且以开放和多元并存的恣态和古希腊、波斯和阿拉伯的绘画发生关联,同时构建了东方的色彩观念和体系,这些绘画伴随佛教(宗教以及宫庭、墓室壁画)的传播辉煌了数千年时光,却在纸本水墨画的兴起后嘎然而止……这页让我们对于传统绘画的认知有了另一个新的视角。

  唐宋及之前丰富多元的岩彩壁画的广度和宋元及之后近乎完美的文人水墨绘画的高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画传统,当下重新审视研究这些经典,并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丰富的本土绘画元素,在当代语境中激活和转换,以期生成并构建属于当代中国画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并和历史深处的光芒遥相呼应。

  五、皮影造型的多元性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综合艺术,皮影是深植于农耕文化的传统综合性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明珠。在皮影里面包含了:戏曲、剪纸、雕刻、绘画、民间信仰、儒家思想、佛道教思想等。它承载着本民族的人文情怀、文化特质。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

  杨勇参与多部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设计制作,他对于这一艺术载体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将壁画与国画元素融合在一起使他的皮影人物更有欣赏趣味和品味。艺术门类彼此内核关联,对于博学的艺术家更是触类旁通。杨勇大学本科时还选修了摄影与影像语言,因此,他对皮影戏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他说,皮影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工之精微流畅,着色之绚烂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这也是体现我国工匠精神的杰出艺术代表。

  六、段七丁的言传身教对杨勇影响深远

  段七丁是杨勇的学术导师。段先生自幼酷爱艺术,受到其父亲段虚谷先生的教育和薰陶,并先后得到诸多著名画家的指导,受益于冯建吴先生最多。在其作品中,富丽的金碧重彩、清逸的水墨,因情随意,收纵自如,画风朴实,意境清远。据杨勇口述,段先生是一位对名利淡泊的人,为人颇为低调谦逊。与学生聚餐,深怕学生花钱,从来抢先去买单。他恪守自己的内心,艺术上绝不跟风,也拒绝标签化、面具化、套路性的东西,更不会刻意炒作自己,相比当下很多画家奔忙于各种活动应酬,段先生更享受一个人孤寂地闭门创作。他的青绿山水在业界影响颇大,是融合写意与重彩的手法,深得赵伯驹、刘松年、仇英、张大千、冯建吴、何海霞、陆俨少等前贤画中真意,用色沉稳、气韵古雅。实际上,他的浅绛山水也极具赏味,无论远观气韵,还是近看笔墨都经得起舆论的狂轰滥炸。他早年曾深入研习郭熙、王诜、王蒙、唐寅、渐江等诸家笔法,而对清代“四王”笔墨着力尤多,所以他的画比某些“展览体”更耐细看,尤其是其拿手的笔墨功夫。

  段七丁的父亲段虚谷(1904—1977)是西南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家,1931年毕业于张聿光、潘天寿、俞剑华等人创办的上海新华艺专,与黄宾虹、诸乐三等名家交谊颇深;1932年与冯建吴在成都创办四川省艺术专门学校(后改为东方美专)并任校长;1933年曾聘黄宾虹入川教学并在峨眉、青城、蓬溪等地写生。段七丁作画在父亲的教诲下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根基;还曾受业或问学于徐无闻、苏葆桢、宋文治、周思聪、吴冠中、杨延文等国画名家;也得益于其岳父,版画家、美术史家尚莫宗先生。段七丁对传统与前辈很是敬重。1978年,篆刻大家方介堪为他治印三方,其中一方是“西蜀段七丁”,但他从未使用,犹如新刻。有人问及此事,他说:“方老曾为张大千先生刻过一方‘西蜀张爰’。我无法比肩大千先生,自是不能用。”

  (1979年7月11日,时任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在颐和园藻鉴堂接见了“中国画创作组”的画家,画家有李可染、刘海粟、朱屺瞻、叶浅予、吴作人、关良、蒋兆和、谢稚柳、陆俨少、亚明、黄胄、黄永玉、黎雄才、李苦禅、吴冠中、何海霞、关山月、程十发、宋文治、方济众、王雪涛、梁树年等,最后一排左二为段七丁先生。)

  我相信这种艺术精神的正脉渊源和自身不懈的探索追求,杨勇在段七丁先生的口传心授以及他的为人处事风格的耳闻目染影响之下,西蜀大地将冉冉上升一颗明亮的星辰,哪怕只是“画工杨勇”的具名。

  杨勇简介:

  杨勇,男,四川籍,自少随私塾老师习画,本硕皆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国画专业山水方向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师承段七丁教授。在学期间,他对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在经典摹写、写生、创作、游历、理论上多方位进行系统性地学习研究。近年致力于重彩国画的创作和古建庙宇石窟壁画的研究。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学术展。现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教师、山西省画院壁画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美协会员,近年进修与部分成果有:

  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山西壁画重彩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班培养成员

  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皮影工艺与创作培养工程》项目班培养成员

  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巴蜀石窟造像绘画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班培养成员

  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古代壁画全息摹复系统技法才培养》项目班培养成员

  2019年12月国画作品入选由四川省文联、四川省诗书画院、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四川省工笔画作品展暨全国工笔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9年11月论文 《古代壁画全息摹复绘制前期的理性分析方案概要 》入选郑州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原美术”学术研讨会,并入编论文集。

  2018年9月壁画作品《唐代菩萨》《明代藏密菩萨》《东汉和林格尔壁画复制》(参与绘制)入展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主办方:甘肃省政府 国家文化的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

  2018年9月国画重彩作品《守卫》系列,《唐宋石窟造像写生》系列入展《梵影丹青-巴蜀石窟造像绘画创新人才培养作品展》  主办方:国家艺术基金承办方:西南民族大学  重庆大足区委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协办单位:四川省文物局  四川省美协。

  2016年国画作品《传承》入展国家艺术基金山西壁画重彩人才创作作品展,主办方:山西省画院、国家艺术基金。

  2015年国画作品《骄阳》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丹青.鹿城全国美术作品展》。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