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播助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瞿 琦 巩英洲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25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走生态发展的道路。贵州省抓住这一机遇,从绿色革命入手,把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植入群众心中,生态文明建设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反过来媒体传播也进一步助推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就媒体对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媒体助推  贵州省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贵州省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发展,在经济走向科学发展、年年递增的过程中,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西部地区的前列,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反过来媒体传播也进一步助推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
  媒体视角下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走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贵州省抓住这一机遇,贵阳市率先发布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以“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为理念,开始着手把贵阳市打造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城市。这一行动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2008年10月,《贵阳日报》用图文的方式详细报道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2009年,贵阳市委采取了提升生态经济发展质量等一系列措施,通过了《关于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一年,贵阳市申请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通过了环境保护部批准。
  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贵阳市成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把目光投向贵阳市,各大媒体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入手,全视角报道贵阳市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所做的一切努力。
  2015年,贵州省提出“以促进环境保护为核心,加强生态文明领域立法,着力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2015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上,贵阳清镇市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全国环境资源审判实践基地”。
  同时媒体还注意到,贵州省确定了两条底线:一是生态的底线。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路子,绝不能以破坏生态来换取经济增长。二是发展的底线。贵州历史欠账多,发展还需要加大力度,要长期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
  媒体发声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造势
  2008年1月14日,贵阳市各大媒体全文刊登刊播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责任分解表》,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负责人、责任单位以及完成时限。2009年,贵阳市被正式批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贵阳日报在头版头条做了深入报道,贵阳各大网站也进行了报道。贵州省其他主要媒体也做了宣传报道。
  2011年12月,贵阳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确定未来5年下大力构建协调的政治生态、和谐的社会生态、绿色的经济生态、宜居的城镇生态、自强的文化生态、友好的自然生态六大体系。贵阳日报及各大网站对此均有报道。
  据中新网2012年12月报道,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从两个阶段5个方面勾勒出今后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推进全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
  2012年1月12日,全国主要网站报道了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为贵阳市能够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上走得更好更快提供政策支持的消息。
  网易新闻2013年7月17日的报道称,贵州省以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和切入点,确立了文化特色鲜明、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生态观念浓厚的今后奋斗目标。
  中国农业信息网2016年7月11日推出报道《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崛起--贵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媒体助推贵州省生态文建设向纵深发展
  贵州有超过1.3亿亩的森林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9%。绿色,成为贵州的底色,也成为贵州人奋进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后,贵州省把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确立为立省之本,从此媒体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贵阳日报策划、推出了系列报道,围绕“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主题,每天在固定版面公布贵阳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陆续刊发《贵州省实施12件环保实事》《大气污染防治在行动》等报道文章。贵州主要媒体以整版篇幅报道贵阳、遵义两市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新经验和新做法。
  贵州日报以“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如何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为主题,刊发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并精心策划、推出了记者一线采访的创新山地经济思维、促进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宝贵经验。
  2013年,贵州省提出要实施“5个一百工程”,贵州各主要媒体连续介绍示范小城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园区等做法和经验。“以产业链为支撑,带动第一产业转型;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引领第二产业升级”,这些都是通过媒体报道让全国知晓的发展模式。拿贵州山区特产刺梨来说,贵州省把刺梨做出了大产业。据2015年9月23日贵州日报报道,位于六盘水市的天刺力集团研发生产项目投入1.18亿元,建成了6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刺梨果脯、饮料、果酒和刺梨高端健康品,是目前同行业中加工能力最强、产品种类最多的企业。通过媒体的宣传扩散,给当地民众指明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贵州的“绿色崛起”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实现路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就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作为欠发达的中国西南省份,贵州率先探索出了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的发展之路。
  如今,贵州省在媒体的大力配合下,依托山区空气清新、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生态优良的环境,加强宣传造势,生态文明建设已在全国有了很大的影响,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媒体策划宣传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作为生态文明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不仅为贵州省的生态建设提供了展示平台,也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在论坛举办期间,全国各大媒体全程跟踪报道,从不同视角共同为贵州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宣传出谋划策。
  回顾创办论坛的9年,主题从“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与路径选择”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再到“绿色发展知性合一”,无一不表明贵州发展绿色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每次论坛召开,各大媒体都大张旗鼓地宣传贵州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
  贵阳市提出到2020年全市新增公园面积1.7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到17平方米,实现中心城区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通过媒体宣传走进千家万户。媒体把侧重点放到突出反映百姓在蓝天白云下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景,让全国人民深刻感受到贵州环境的变化,使贵州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2014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传媒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法,就如何突出加强生态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如何确立公众、企业、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何设置生态保护底线、生态补偿、环境信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制度进行解读。通过对这些条例的解读,使贵州的山更清、水更绿、百姓更富的目标在群众中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瞿琦,白银日报社;巩英洲,兰州文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资源型城市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生态文明制度框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BKS054。
 
  参考文献
  [1]贵阳.以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EB/OL].网易首页-旅游频道,2013-07-17.
  [2]敖伟.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大事记(2009-2016)[EB/OL].人民网-贵州频道,2016-07-12.
  [3]肖克,刘久锋.亮出底色守住底线--贵州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N].农民日报,2015-9-22
  [4]王太师,穆瑛,罗绍军.市领导带头立“军令状”--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责任分解明确到人[N].贵州日报,2018-1-1.
  [5]田方.贵州携手北京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释放政策红利[EB/OL].新华网,2014-02-25.
  [6]周燕玲.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将于7月6日在贵阳举行[EB/OL].中国新闻网,2018-05-21.
  责编/孙李
  《中国报业》杂志(2020年1月下刊)

责任编辑:王红璐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