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业:技术变革与新闻书写

来源:《中国报业》    作者:刘海明 王豪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07    

  [摘要]2017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开始实质性地涉足新闻业,相较于欧美国家新闻业的抢先布局和主动探索,当下国内新闻机构的区块链技术尝试还较为保守。从版权保护扩展到开放式自我维持模式的实现,从创新新闻书写方式延伸至对新闻与其价值的再定义,区块链这一新兴的技术范式,将促使当下新闻业背后运行逻辑的深刻改变。技术变革引发社会剧变的历史一再证明,对新技术、新变化的忽视等同于对未来的主动放弃,面对区块链在新闻领域的尝试,我国正亟待具有担当媒体机构的大胆实践。
  [关键词]区块链    新闻业    去中心    新闻真实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一阵在金融、商业和网络安全等领域掀起的技术飓风悄然靠近新闻业,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底层技术框架,脱胎于单纯的数字货币并向其他领域渗透且受到热捧后,2017年已开始实质性涉足新闻业。目前欧美国家已开展了较深入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新尝试,区块链领域呈现出较明显的技术和产业创新驱动的发展态势,相较于国外新闻业的抢先布局和主动探索,当下国内新闻机构的区块链技术尝试还较为保守。
  区块链(blockchain)是指通过数据加密、数据链式钩稽、多副本存储和分布式共识等机制,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1],具有高度透明、去中心化、去信任、集体维护(不可更改)、匿名等性质[2]。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在新闻领域的逐步应用,从版权保护扩展到行业盈利模式的重塑,从新闻书写方式的全新表达延伸至对新闻与其价值的再定义,区块链这一新兴的技术范式,或将促使当下新闻业背后运行逻辑的深刻改变,为互联网时代已步入困局的新闻业带来新的可能。
  从版权保护到全阶段
  自我维持实现
  新媒体时代,版权资源争夺一直是新旧媒体斗争的焦点。面对当下作品确权与授权纠纷频发,网络新闻侵权泛滥、版权维权艰难与维权效果堪忧等尖锐痛点,区块链特有的链式数据结构、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技术,使其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3]。目前国内区块链技术在新闻业的尝试还很有限,多集中于较为成熟的版权登记与保护阶段。
  区块链中每一个区块都拥有特定的时间戳与哈希值,这将为新闻作品的确权与维权提供永久记录,且极难篡改数据证明,同时其可完整记录新闻作品的产出过程,在涉及版权问题的举证与追溯中将提供最直接的证据。此外,版权交易过程中的数字签名机制与生成的智能合约,将为更好“用权”,即落实版权收益提供有力保障,并可充分利用微支付发掘碎片内容的价值,极大提高变现效率与版权价值转化率。
  (一)去中心化:端口之争落幕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的优势是显著的,然而区块链技术对于新闻行业盈利模式的重塑绝不仅仅只停留在版权保护与交易方面。胡翼青曾提出,当前我国传媒已经进入了一个端口之争,而非版权之争的时代[4],他认为,在如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对于端口和渠道的强势掌控下,即使传统媒体拥有好的内容,也只会逐渐沦为不被打开的文化孤岛。端口之争才是导致两者输赢的本质问题。
  而区块链技术正是对已被垄断的端口的突破,其可以改变端口或渠道被少数体量巨大的平台或中介控制的情况,促使每个参与者单独平等地参与网络,这也是它能够重塑盈利模式,实现自我维持的最核心之处。
  区块链的P2P网络技术,又称为点对点技术,它是一个没有中心服务器、依靠用户群交换信息的互联网体系[5]。美国一个备受关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平台——Civil,尝试采用的正是这种逻辑,其借助用于激励并可流通的加密货币CVL作为通证,实现点对点的交易,其间每一个参与者都将是平等的,不拥有系统的支配权,这将彻底摆脱中介或平台的制约,权力重回新闻链条的两端,即新闻制作者和内容消费者。
  对于制作者来说,渠道或端口的困扰将不复存在,这利于其注意力对内容制作的集中回归,同时他们也可以在合作、发布与管理等环节获得更大发言权。对于消费者来说,平台的个性分发或算法推送将不再存在,个人自主选择与评价成为现实。
  (二)开放流动:自我维持实现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技术对新闻制作者和消费者的赋权,不只意味销售环节分发与选择的重新定义,还在于两者之间获益的共享与新闻业资金开放式流动的新样态。区块链技术所采取的代币为内容生产和分发过程中的微支付提供了新的途径,其可通过用规则加持信用,通过算法实现自我约束,建立业态内的一种良性激励机制,在新闻区块链中创设类似的代币,可让信用货币的自由流动鼓励新闻机构、新闻从业者与读者的参与。
  这在新闻区块链框架内可具体体现为,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将所制作的文章“上链”,一经发布后,用户可使用代币对文章进行打赏,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评论、转载与引用等参与行为,也能够获得经济奖励,如果评论等行为获得了其他参与者的好评,其获益还将增多,这对以往新闻尾部完全自发无偿式的“再生产”极具意义。
  此外,公众甚至可以通过代币众筹等形式引导新闻媒体的报道行为,对其欲知需知的事情进行调查报道,或申请对已发布的某个新闻中所涉新闻源进行核实审查。除了上文提到的Civil和其加密货币CVL,美国另一区块链新闻平台Bitpress,也设置了自己的代币(Bounties),其团队如今已与全球数千家新闻机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新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6]。
  从新闻版权保护迈向全阶段开放式的数字资产管理,盈利从尾部端向新闻整个生产流程前移,从新闻生产者向全段的所有参与者覆盖,不再受制于广告和平台,实现生态内自我维持,重构新闻业的盈利模式,同时也将免受政治与资本的裹挟,区块链对于新闻业的颠覆性由此可窥。
  从创新新闻书写到真实
  客观价值回归
  如果将视角从传媒业转向普通受众,可以发现在两者眼中新闻业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不一样的。对于更多读者来说,无须了解新业态下新闻的生产分发方式,也未对传统新闻机构与新兴自媒体多作区别,答案很简单,就是新闻开始变得不可信了,这个不可信的背后是对新闻事实的底层价值——“真实性”与“客观性”的质疑。
  无论是社交媒体在“把关人”缺失情况下海量发布的碎片信息,还是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畸形竞争中陷于对“时效性”的盲目追求,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爆炸的“后真相”时代,对于事实的叙述正在逐渐代替事实,成为新闻的主要内容,而未来区块链的应用将通过技术强力逆转这一现象。
  (一)技术把关:真实客观价值回归
  比尔·科瓦奇等资深记者在《真相》一书中曾总结出识别网络信息时可操作的六个步骤,其中包括思考新闻是否完整、信源是谁是否可靠、评估检验事实的证据,以及判断媒体是如何处理和选择这些证据的。正如上文提到的区块链去中心化、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与分布式共识等特点,区块链技术的到来将代替读者的自我判断,帮助解决大部分真相识别问题。
  新闻区块链开放式的平等参与保证了普通公众对于新闻生产全过程的围观与参与,其“共识机制”将帮助确认各节点数据的一致性,搭建真正的信任网络,每一步内容的录入都会在全链中“广播”,只有足够多数量的节点参与检验内容真实性验证后,这一条信息才会正式与审读意见一同得到公布,这保证了信息“上链”阶段即得到多人的把关审查。
  而可追溯的数据使无论谁无论何时打开区块链账本,都可以轻松获知随着信息“上链”同步录入的发布者身份与发布时间,每一个区块按照时间相链接,可不断向前追溯了解信源、事实过程与证据选择。同时区块链信息难以篡改的技术保障,将进一步辅助读者判断新闻事实的真实性。链中每一个区块都被加密保护,哪怕修改其中任何一个字符,该区块独特的哈希值都将随之而变,这也会进而引起整个后续区块哈希值如蝴蝶效应般的变化,想要攻击或修改区块链上的内容将需要巨大代价。
  这个过程中新闻的话语权将向普通公众进一步转移,但同时避免了缺乏把关人和由于造谣成本低的随意发言,而以往记者、编辑等职业新闻人员个人刻板印象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也将在新闻区块链中得到明显降低,虚假新闻与失实新闻在技术把关下必然会减少。
  2020年初中国面临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目前对其的新闻报道活动随着疫情发展在持续,而前期部分真实信息被误判为谣言使得公众失去更早获知真相的时机,部分谣言却被认为是事实并病毒式快速扩散,这两种情况加剧了整个舆论场的混乱。如果区块链技术能早日应用到新闻领域,尤其在面对重大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道中,可以推测,其将释放出巨大潜力,产生难以替代的积极影响。
  (二)未敞开的真相:摇摆的未来
  区块链技术将驱散“后真相”时代新闻业笼罩的阴霾,新闻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将摆脱情绪与虚假信息的干扰,回归价值判断的重要维度。然而正如蓝江所说,我们所谓的真相,永远是经过一定的结构性或程序性处理过的被再现的“真相”,真实的真相永远会和我们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7] 。
  区块链技术能保证的只是线上虚拟世界的真实,而非线下现实世界的真实,在这种情况下,无视两者的区别一味鼓吹区块链的真实与安全,似乎只是过高的虚妄之言。如果脱离现实,只是肤浅地谈技术运行,也是不符合技术逻辑的。现有的历史一再证明,技术将深刻影响人类和社会的前进轨迹,但这种影响实际上呈现出什么具体模样,并非能够预测。
  况且区块链只是安全阈值相对很高,攻破成本非常大,但这不代表这种技术就是绝对安全无风险的。2018年5月15日,一个叫比特黄金的数字货币就遭遇了攻击,攻击者通过超强算力让区块链最终采用了其事先伪造的区块构成主链,骗取了巨额美金。尽管这是由于该区块链的参与者不多,攻击者所需算力尚能达到,但这已显示出区块链技术潜在的漏洞。
  此外,在监管阶段,由于不能篡改的特点,新闻区块链上的虚假内容一旦“上链”发布,就不能被删除丢弃,最多被标记为假新闻还将存在于网络中,这使其还有继续传播的可能。对于有明显不良价值观导向的内容,甚至是邪教异端等思想的渗透,将无法全力遏制。而区块链新闻不可更改,唯一办法就是丢弃整个链条,对于区块链新闻场域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8] 。
  目前区块链的参与者规模与运算速度还很有限,远不能与互联网相比,且其与现实的互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思考与解决。虽然区块链技术将创造全新的新闻书写方式,无论是生产和审核,还是分发与监察,整个新闻业务流程都会被完全不同的技术特性所改变,但是全新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并不意味着只修补旧有问题,不会产生新的缺陷,这些问题还需要全行业更为积极主动地尝试来回答。
  结语
  尽管目前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市场格局中,新闻行业还只处于边缘,且面临技术并非完全可控的发展轨迹,其带来的助力与潜在问题必定同存,但对新技术、新变化的忽视就等同于对未来的主动放弃,在国外已有对新闻区块链的深入应用,我国区块链在新闻领域的尝试还亟待具有担当的媒体机构大胆推进。
  本质上我们目前对于区块链技术在新闻领域应用做出的推测,多是立足于当下,关注对旧问题的解决,是在互联网技术对新闻业的不良影响已逐步暴露的基础上,试图用新技术修补现有问题,但实际上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最大价值在于开辟新领域,在与未知的碰撞中逐步释放难以提前预测的巨大能量,对于区块链技术在新闻领域应用的期待,也正在对其局限性与潜在问题的警惕关注和对新技术大胆探索与尝试的双向并行中向未来不断延伸。
  (作者:刘海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豪,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重庆大学传媒工作坊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2320051070006。
  注释
  [1]钱卫宁等:《区块链与可信数据管理:问题与方法》,《软件学报》,2018,29(1):150-159。
  [2]王继业等:《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共享网络体系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54(4):742-749。
  [3]黄龙:《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原理、机制与影响》,《出版广角》,2018(23):41-43。
  [4]胡翼青,罗喆:《“版权之争”还是“端口之争”:一种思考新旧媒体之争的新视角》,《新闻界》,2018(04):10-16。
  [5]邵奇峰,金澈清,张召,钱卫宁,周傲英:《区块链技术:架构及进展》,《计算机学报》,2018,41(05):969-988。
  [6]邓建国:《新闻=真相?区块链技术与新闻业的未来》,《新闻记者》,2018(05):83-90。
  [7]蓝江:《后真相时代意味着客观性的终结吗》,《探索与争鸣》,2017(04):10-13。
  [8]赵云泽,赵国宁:《区块链新闻的概念、原理和价值》,《当代传播》,2019(03):47-50。

  《中国报业》杂志(2020年3月上刊)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