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派出15批医疗队1271人支援湖北——

迎难逆行,与时间赛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李昌禹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16    
        “我的家在黄河边,你的家在长江畔……”3月5日,是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7名队员抵达武汉的第四十天。他们为康复患者带来了一场诗歌朗诵。负责管理武汉市第四医院3个病区以来,他们已累计治愈出院患者104人。
  这只是河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个小分队。疫情发生以来,河南支援湖北医疗队闻令而动,迎难逆行。截至目前,河南省共派出15批医疗队、共计1271名队员奔赴湖北开展医疗救治,累计收治患者2000余人,治愈出院1000余人。
  “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我们随时听候调遣,愿奔赴一线贡献我们的力量!”“我年轻,报名算我一个!”……疫情就是命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封封请战书、请愿书交了上来,很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争当“最美逆行者”。他们有满头白发的“老将”,也有意气风发的“90后”;有入党多年的共产党员,也有医术精湛的中年骨干。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一些医护人员甚至背着家人悄悄来到武汉。出发前,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ICU主任王龙安跟母亲说,医院上班忙,出门不方便,由于母亲居住的小区也在封闭状态,他瞒了母亲近一个月。
  救治患者,大家都在与时间赛跑。刚到武汉不久,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主治医师王安东就遇到了一个疑难病例。
  2月28日,王安东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危重症病房值夜班,照看4名病人,其中的“20床患者”是一名危重患者。该患者已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靠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呼吸机辅助呼吸。为防止肺水肿,当天的科室负责人告诉王安东,必须维持住患者的相关指标和中心静脉压。为了守住患者的“生命线”,王安东制订了工作方案,在病床旁一直忙了3个多小时才去休息。可刚休息了一个多小时,王安东又爬起来了。“怎么刚睡下就起来了?”队友惊讶地问。“我不放心20床患者,得再去看看。”王安东说。
  郑州人民医院普外三科医师仝麟龙当时值守的是武汉青山方舱医院。入夜后,大部分患者已休息,但一些老年人和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仍无法入眠,仝麟龙要对他们进行重点医护观察。
  有一次,凌晨3点,在患者区巡查时,仝麟龙发现一个患者情绪有些异常。仝麟龙赶紧上前与这名患者交谈,经过半个小时的心理疏导,这名患者的情绪稳定了下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诊疗。
  “患者看到我们医护人员都会主动打招呼:‘谢谢河南医生!’‘感谢你们来武汉支援!’。听到这些话,让我内心很温暖。”仝麟龙说。
  河南省卫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士长郭爱还记得第一次进入方舱医院时的情景。“那是2月13日下午,我非常急切地赶到了方舱医院,第一时间就投入了工作。”郭爱说,“那天下午是收治患者的高峰期,我工作了6小时,换班时我的衣服湿透了好几层。”
  “有一次为一位老年患者做心理疏导时,老人让我跟他保持一定距离,他担心会把病毒传染给我。心理疏导结束后,老人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当时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郭爱说,“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有信心战胜病毒。”
  “白衣多国士,慷慨亦昂然。若问生平志,国家平与安……”这是医疗队出发时,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医生刘豹手机上收到的朋友发来的几句诗。“我一定不辱使命!”刘豹当即回复。“如今,我可以说没有辜负朋友和家人对我的期望!”刘豹说。
 
  《人民日报》(2020年03月16日06版)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