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大典》热播 民族音乐应该多元化

来源:新快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17    
原标题:音乐是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也该多元化

  广东卫视《国乐大典》热播,跨界音乐家吴彤接受记者采访称:

   广东卫视大型原创中国经典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自开播后一方面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极致的试听效果获得观众赞许,另一方面也因在国乐中引入西方的、现代的音乐元素而受到争议。近日,节目“国乐鉴赏团”飞行嘉宾、曾两次荣获格莱美音乐大奖的跨界音乐家吴彤(见右图)接受记者采访,对于争议,他认为音乐是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也应该多元化。“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要求文化不变,显然行不通的”。

  音乐在变乐器也有不同的演变

  在《国乐大典》中,不少乐团都在演奏中加入了西方乐器,对于在民乐竞技的舞台上频频出现西方乐器的问题,吴彤认为其实音乐是一直在变化的,中国的乐器也有不同的演变。“中国的乐器里,大致上,一个字的乐器才是中国的乐器,比如说笙、埙、箫、琴、瑟、钟等等,两个字的乐器唢呐,本身就是苏尔奈的译音,目前音乐学的考据是从土耳其来的。”

  在传统音乐中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乐器,节目中对于经典民乐曲目的改编也曾引起节目嘉宾的争论,对于“变”与“不变”,吴彤则认为音乐是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也应该是多元化,“其实文化之所以一直生生不息传承下去,就因为可以适应那个时代人的审美,被大家所需要。如今,流行音乐、新的语言、新的音乐审美加入进来,音乐应该是变的,我们应该在传统的音乐当中去挖掘它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民乐应该如何走向世界,吴彤提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说法,“这句话我只同意一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意味着你要真正了解你民族独特的美,但这种独特的美未必是其他民族需要的,会影响你更好地走出去。”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