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各地新闻发布"大考"成绩几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左志红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09    

2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首次请普通工作者作为发布人。 资料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绝大多数人宅在家里抗疫,通过网络观看新闻发布会就成为大众获得官方疫情防控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国新闻发布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政府部门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的重视肇始于2003年的非典。经历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新闻发布制度走向成熟。特别是在今年,每一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都会吸引亿万民众观看。
  据统计,从1月22日国新办举办首场疫情新闻发布会至3月7日的46天时间里,中国政府已召开了67场发布会;湖北及北京、广东、上海、安徽、重庆等地,基本实现新闻发布会“日更”。虽然也有个别发布会答非所问、照本宣科,但总体来看,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这场“大考”中,各级党委、政府交上了一份“硬核”答卷。
  内容全面回应关切多数发布会实现“日更”
  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知多少?
  从中央政府层面看,笔者查询国新办网站和国家卫健委网站后得知,截至3月7日,国新办和国家卫健委共召开67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国新办1月22日举办了首场新闻发布会,虽然不是每天都召开,但有时是一天2场甚至3场,共举办26场。国家卫健委1月27日开始召开新闻发布会,每天一场,共举办41场。此外,国新办和国家卫健委分别自2月3日和2月5日起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名义举办发布会。
  在省级政府部门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中,笔者关注了三类省(市):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及周边省份;确诊病例较多的省份,如广东、河南、浙江等;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截至3月7日,湖北、安徽、上海、重庆、北京召开的发布会均为40场及以上,基本实现“日更”;广东、浙江为30多场,广东从3月开始不再“日更”;河南、陕西为20多场;四川、江西为10多场。
  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谁家办得最早?
  经历过非典之痛的广东省反应最快,于1月21日就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成为全国最早举办发布会的省份,比国新办、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及其紧邻的安徽省还要早一天。
  笔者经过梳理发现,上述三类省(市)召开首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分别为:广东1月21日,湖北和安徽1月22日,天津1月23日,北京和河南1月24日,上海和重庆1月26日,浙江1月27日,四川、陕西和黑龙江1月28日,江西1月29日,相对较晚的是湖南,为2月10日。
  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什么内容?
  各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主题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变化,大致发展轨迹为疫情防控、病例救治、物资保障、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复工复产等方面。当然,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功能是回应社会关切。例如,疫情早期,钟南山院士1月21日在广东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冠肺炎“人传人”,让民众及时防控;2月27日,他在广州新闻发布会上预测“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让民众及时了解疫情走势。再如,2月底,武汉刑满释放人员黄某英进京事件引发民众质疑,于3月2日的北京新闻发布会上及时公布了此事件的调查及处理情况。还有天津新闻发布会对新冠肺炎病例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讲解,让民众大呼“给力”。
  移师武汉英文发布国新办几个“首次”引关注
  首次把发布会开到京外、首次请普通人作为发布人、首次举办全英文发布会……在这个特殊时期,国新办特殊应对,其中几个“首次”分外引人关注。
  2月15日,国新办将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从北京搬到了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湖北省武汉市,这也是近年来国新办首次在京外召开发布会。“把新闻发布会开到武汉,就是想和派驻一线的几百名新闻工作者一道,更及时、全面、准确地介绍疫情防控一线的情况。”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袭艳春在发布会上如是解释。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以往的发布人是各部门领导和医疗专家,而2月23日召开的这场发布会则不同,不仅有逆行的白衣战士、护佑万家灯火的公安民警,还有主动留守的外卖小哥、挺身而出的青年志愿者等来自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5位普通工作者,他们分享了质朴感人又饱含力量的抗疫故事。“接地气,亲民”“很不一样、很感人的新闻发布会”,这场发布会引发无数网友点赞,有的媒体直接以《外卖小哥,被请上了国新办发布会》作为标题。
  3月4日,国新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再次创新。通过北京和武汉远程视频连线,国新办首次举办全英文发布会,面对北京演播厅里记者的英文提问,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袭艳春和4位参与一线救治的医学专家在武汉用英文侃侃而谈。“外国记者用英文提问很正常,但袭艳春和中国医生都用英文回答问题,这非常罕见。这种形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医生的专业水平和风采。这是在一个非常时期、一群非常人物、在一个非常之地举行的一次非常特殊的发布会。”“牛弹琴”在自媒体上用好几个“非常”表达对这次发布会的推崇。
  5G直播融媒助力“云发布会”成流行
  疫情大考,既是检验也是提升。“云发布”是今年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的另一个特点。新闻发布会最早是现场发布,随着疫情升级,为避免人群聚集发生传染,就陆续被搬到“云”上。从中央政府层面的发布会,到各省(区、市)的发布会,再到各市县的发布会,不少是在“云”上召开的,其中多数省市是首次上“云”。
  2月15日,国新办在武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首次采用5G直播,记者视频远程提问。各省(市)新闻发布会“触网”更早,如湖北省自2月2日开始改为以网络视频直播形式举行发布会,浙江省从2月6日开始把发布会搬到网上,四川省自2月12日至今均采用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
  在地级市里,江西省新余市和山东省烟台市等纷纷借助“学习强国”视频会议平台举办网上新闻发布会。5G技术、省级云技术平台、市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微信群等,也在各层级的“云发布会”上显示了威力。
  笔者经过梳理发现,“云发布会”不仅借助的发布平台不大一样,连线对象也各有不同。大部分网上新闻发布会视频连线连的是记者,也有的将发布人作为连线对象。安徽省举办的宣城市、舒城县、繁昌县和滁州市的4个地方专场是视频连线发布人。主持人在现场主持,记者在现场提问,各市县负责同志作为发布人通过大屏幕远程发布和回答提问。视频连线的还有无法到达发布会现场的“最美逆行人”。在1月31日河南新闻发布会现场,就连线了身在武汉的河南首批援鄂医疗队部分代表。
  疫情期间,部分地方公检法系统也将新闻发布会搬到了网上。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和天津海事法院等纷纷通过网络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且均为该单位发布会首次“触网”。
  手语翻译共情沟通细节凸显人文关怀
  2月3日,北京聋协通过北京日报客户端发出倡议:如果情况允许,希望疫情能有手语翻译或字幕。这个倡议第二天就有了回应,2月4日召开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新增一位手语翻译。
  此举引发示范效应,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和天津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也增加了现场手语翻译;2月20日,国新办官网新闻发布会直播画面增添手语主播;2月22日,上海发布会现场也出现了手语翻译。“疫情发布会配手语翻译,体现文明的温度”“考虑真的是周全细致”,媒体和网友为此纷纷点赞。
  这样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节还有很多。2月20日,国新办在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成员起立为英勇牺牲的医务人员和不幸去世的患者默哀。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微信、朋友圈评价说:“这样的表达终于来了,赞!对新闻发言人来说,态度表达是基础,也是提高媒介素养的第一步。”
  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增设常驻健康科普专家也是一项创新举措。从出行防护方式到办公室工作指南,从青少年用眼卫生到宅家锻炼方案,自2月21日起,在每天的发布会上专家都会发布一条实用的科普内容。
  此外,新闻发布人在会上脱稿发言,共情沟通,这些细节也让观众感到特别走心。例如,3月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引用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再如,2月14日河南新闻发布会快结束时,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深情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办学历程的一段话,也圈粉无数。还有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一次发布会上“硬核”地呼吁:“一线岗位全换党员上”,成千上万民众为他叫好。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