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听听儿童的想法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丁元春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5-26    
  在不少城市高楼林立的中心区,有一些“老旧小”的学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定格在有限的空间里。没有高大的建筑、现代化的装备以及宽阔的场地,怎样做出理想的教育?安徽省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教育者眼里有“人”,空间也可以百变,舞台无处不在。生趣才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简称“临二小”)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小”学。占地只有11.6亩。学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被定格在有限的空间里。但我们相信:学校的空间可以小,给儿童的教育一点也不能“小”。

  “老旧小”也可以全是宝

  因为学校特别“小”,作为校长的我就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些“魔法”,这样就可以通过“魔法”把我们的校园变得“大”一些,“更大”一些。

  当向外拓展无望时,那么向内寻变便是唯一选项。

  “格园”,不只是个园子。

  早在2018年,面对校外劳动教育成本过高的现实,学校便主动作为,在教学楼顶开发了一个近400平方米的大农场。

  后来,“空中农场”经过师生的共创改进,被正式命名为“格园”——取“格物致知”之“格”,寓意这个空间是一个认知的地方,它为学生的学习而建,面向全体学生开放。

  科学、习作、音乐、美术……只要学习有需要,所有学科都可以与格园真实联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别让教室的墙壁把儿童与斑斓绚丽的世界隔开”“带孩子们到树林、到河边、到草地去吧”。

  所以,格园不只是一个农场,更是一个学习资源,一个知识与方法的世界。

  “榉园”,不只是个平台。

  “榉园”是学生最喜欢的校园空间之一。

  其实,所谓“榉园”就是由一棵榉树、一块石头和一个大平台构成的活动空间,它是由学校的天井苑花坛改造而成。

  原来的花坛因地势高且植被杂乱,一直都是儿童活动的“禁区”。后来,通过长达一年多对儿童在其周边活动方式的观察,我们大胆想象,小心落地,曾经的“禁区”如今已成为孩子们自由展示的“舞台”。

  “一树一石一平台”,不仅释放了原本凝固的校园空间,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可喜的景象,教师都说:榉园是个有灵魂的地方,她活过来了,整个校园也跟着活过来了。

  “一米麦田”,不只是块田地。

  在学校操场的一角,有一块“孩子们的‘自留地’”——“一米麦田”,因其第一季所种植物为小麦而得名。

  这块由荒废的沙池改造而成的自留地面积不大,但重在精耕细作。

  从2021年开始,我们在一米麦田开启将项目学习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学生从项目立项开始,做了许多研究,遇见许多真实问题,从“种什么”“如何种”,到“不同植物该如何共处”“为何向日葵相比玉米更受鸟儿‘眷顾’”,再到“在炎热的夏天‘麦田’如何灌溉”……

  一米麦田有四季,人的心灵也有四季。我们希望孩子们在一米麦田的劳作过程中,能够把头抬起来,去看看天空、云朵,更希望他们用心灵感受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懂得“所有结着籽的植物,都把充实的头垂向大地,它们的表情静穆、安详,像人类做成大事情时一样”。

  “鸟巢”让学校成为“图书馆”。

  “把学校办在图书馆中,让学校成为图书馆的模样”,我们同样心向往之。但看着眼前学校“老旧小”的现实,这似乎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鸟巢图书馆”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鸟巢图书馆作为一种公益性质的微型图书馆,全天开放,无人值守,通过“取走一本书,放入一本书”的文创理念,将德育与阅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感叹它仿佛就是为临二小量身定制的一般,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学校阅读空间局限的问题,还“顺便”圆了我们那不敢奢望的梦想。

  就这样,随着36个鸟巢图书馆“闪亮”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们的学校似乎也立即“精神”了起来,因为在任何一处,孩子们总是可以先看到书。

  从“空中农场”到“榉园”,从“一米麦田”到“鸟巢图书馆”,在学校管理中,只要我们带着同理心,时刻不忘从儿童的视角望过去,“老旧小”也可以“全是宝”。

  天真没有年龄限制

  听说过“没有裁判”的拔河比赛吗?其实并非真的“没有裁判”,而是因为负责这个项目的教师彭大国有着独特的“执裁”方式——哪边快要输了,他就帮着哪边拔。不过孩子们对此似乎也并不在意,每一个人都乐在其中。这是学校“六一”游戏节的保留项目。

  “莫让儿童节变成‘儿痛节’”“让儿童节真正属于每一位儿童”,对于临二小的学生来说,每年的6月1日都是一个特别值得期待的日子。在这一天,学校会变身一个游戏的世界、“天真”的海洋。“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还能否和学弟学妹们玩在一起”“那些习惯以‘权威’自居的教师能否放下自我,也和孩子们打成一片”……面对这些顾虑,事实告诉我们:“天真”没有年龄限制,游戏可以治愈一切,它是一味永葆天真的良药。

  “树绿了,孩子们就绿了;花开了,孩子们也就跟着开了。”随着春天的到来,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都会依次按下开启键。

  说实话,以学校现实的硬件来说,根本不具备标准篮球赛和足球赛的条件,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就放弃。“先做起来,再做精彩”是我们对自己的鼓励。

  面对困难,一个一个地“啃”,遇到事情,一件一件地“磨”,于是学校就有了别具一格的灯光球场、迷你比赛场地和量身定制的比赛规则……在共创过程中,同事们常常相视一笑:在临二小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一日,同事突然发来一段短视频,视频中是一群孩子在小区游泳池里踢球的场景,欢笑声,呐喊声,声声入耳。“自从学校组织了足球赛,这个干涸的游泳池变成了孩子们练球的好去处。果然,会踢球的孩子会发光!”看到随后的这段文字,我想起当初坚持的初衷——“不为牌子,不为面子,只为孩子”,我们只是单纯地希望每个儿童都可以从这段经历中学会“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然后坚持”。

  射箭锦标赛、校园市集、综艺大舞台……校园里正式或非正式的活动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我们很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儿童勇敢地走上“舞台”,看见自己,也看见他人。

  成为他人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过完整的生活,便接受完整的教育。

  如何才能让儿童过上真正完整的学校生活呢?我们的理解是,信任儿童,让儿童成为校园的主人。当儿童真正成为校园的主人时,他们的生活便不再只是学习。

  一句“口头禅”,不妨听听儿童的想法。

  学校有一条“躬耕大道”,也是学校唯一的出入通道。过去因劳动教育而得名,如今一侧的数十个“躬耕箱”都到了要“退休”的年纪。

  是移除还是加固?孩子们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了答案——加固更节约成本。可是加固过后,产生的“色差”又该如何解决呢?孩子们说:“我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做一些设计啊。”于是,主题为“99个拥抱”的彩绘共创活动就这样正式开启了。

  最终,学校的躬耕大道摇身一变,成了一条温馨的“关怀大道”。行走在躬耕大道上,接受着每一个拥抱,每一天都是爱的模样。

  课后服务的个性化课程该如何选择?阳光体育大课间可以怎样“玩”?“双减”后的每个“节”又该如何过?不妨听听儿童的想法!不知从何时开始,“不妨听听儿童的想法”成为我们不自觉就会脱口而出的“口头禅”。

  一件“小马甲”,人人参与的志愿服务。

  行走在校园,随处可见“小马甲”的身影,其实他们都是学校的志愿者。红色、绿色、蓝色……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志愿服务项目。鸟巢守护者、劳动达人、文明标兵、志愿讲解员……随着校园内小马甲的颜色越来越丰富,志愿服务已成为儿童学校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学就是关系学。按照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关系的建立往往需要经历“榜样、对话、实践、证实”四个程序。“榜样”主要强调的是要少说多做,行胜于言;“对话”的核心在于精准了解他人的需求,然后基于需求给予精准回应;“实践”是指关心的练习;“证实”则是对他人行为优点的确认和鼓励。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儿童既是为他人做“榜样”,同时作为学习者,他们也在“实践”着自己的所学。比如,高年级学生到低年级去给学弟学妹讲故事,帮他们一起出板报等,这既是“榜样”,亦是“实践”。

  何为理想的学校?理想的学校不在于拥有高大上的建筑和现代化的装备,其核心在于对人的关怀。没有了人,学校便没有了光亮;教育者眼里没有儿童,一切都了无生趣。

  理想的学校应是一所真实的学校,它顶天立地,既有徐图远谋的规划,也有绣花般的育人功夫;它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沉迷当下,是一所直面挑战、拥抱现实、有灵魂且真实生长的学校,我们希望临二小便是。

  (作者:丁元春,系安徽省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金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