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70年·中国的故事——

福建连城:昔日红色热土 今日绿色发展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作者:曹松 陈博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8    
  编者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国人民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一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70年的岁月都留下了动人的历史印记,每座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策划推出“跨越70年·中国的故事”系列报道,记者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记录下各地70年间的发展变化,以小见大,展现国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在生动的历史变迁中感受新中国奋进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位于福建西南部的龙岩市连城县,曾是“二十年红旗不倒”的中央苏区组成部分。
  那些曾见证中国革命跌宕起伏的朋口战役、温坊战斗及松毛岭阻击战都发生在这片红色圣地上。广大军民为保卫中央苏区和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浩荡之气至今响彻山谷。
  这是一片绿色的沃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连城人民不等不靠、发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红色精神,把昔日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为了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民生事业快速发展、绿水青山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今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谨记谆谆教诲,铭记殷殷嘱托。
  福建连城的干部群众,扎根在无限赤诚的光辉之地上,正努力书写新时代新连城建设的亮丽篇章。
  立足优势,绿色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7月的连城,阳光炙热,生机盎然。
  一条崭新的道路伸向文亨镇田心村,幢幢小楼点缀在绿树之间。68岁的黄仕欢老伯正在村里的庄济家庭农场里忙活着,沁人心脾的百香果挂在枝头,黄老伯正盼着它们赶紧长大。
  “人多地少,饭总是吃不饱。”黄老伯儿时的记忆总是和挨饿相关。如今,这位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靠种百香果摆脱贫困。
  岗岭重叠、群山起伏的连城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福建山区贫困县。
  70年前,连城的农民主要从事单一的粮食生产,到1949年连城县粮食总产才3.22万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连城的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得到全面发展。
  “温饱是解决了。”黄仕欢向记者回忆,一年种两茬水稻,家里的口粮没有问题,“想要盖两层楼还是困难。”
  县扶贫办产业股股长林纪生说,“连城有20多万农村人口,单靠种粮食的收益有限,为了帮助农民们加快增收致富的步伐,我们必须立足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2018年,文亨镇政府依托庄济家庭农场流转租用了连片土地16亩,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庄济家庭农场负责人谢金华,给村民们带来了“致富果”。
  “百香果当年种植当年挂果,在市场上既可以做鲜果,还能深加工。老百姓收益来得快,现在大家都叫它‘致富果’!”谢金华说。
  对于黄仕欢这样的贫困户,文亨镇政府利用扶贫资金免费给他建设大棚、提供种苗,农场则给认领种植的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并帮助他们回收、销售。黄仕欢去年种了两亩百香果,由于管理上心,每亩百香果收益超过4000元,顺利脱了贫,今年的他信心满满。“比我以前种水稻效益翻了好几倍,今年管理要是跟上了,预计收成会更好。”
  稻农变果农,效益翻了翻。
  依托绿水青山、生态优良的“禀赋”,连城充分打造现代农业优势。近些年来,连城红心地瓜干持续排在全国农产品薯业品牌首位;冠豸山铁皮石斛入选闽西“八大珍”;连城白鸭入选闽西“八大鲜”;连城兰花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认证……特色农业也成为这个省级贫困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
  连城县林坊镇张坊村的张裕灶有三个孩子,妻子生病,家庭的重担全压在这个40多岁的男人身上。“打零工挣不到什么钱。”
  2018年,县里实施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村里的扶贫干部张光炼找到张裕灶商量,鼓励他选择养福建黄兔来增收脱贫。“政府提供幼崽和兔笼,专家来培训,青草青菜我们村里有很多,供他养兔子不成问题。”张光炼说。
  “一只兔子可以卖七八十块钱,我现在养了80多只,大的卖掉,好的种兔留着产仔。”在张裕灶的兔舍里,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兔子一年可以挣好几千块钱,他还打算把院子空地再利用起来,扩大养殖规模。
  “农业是连城的特色和优势。”连城县扶贫办产业股股长林纪生告诉记者,截至2018年底,连城县实施了249个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促进贫困户稳固增收。“政府搭台,贫困户唱戏,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最终实现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
  从温饱不足到决胜全面小康,连城县脱贫攻坚也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截至2018年年底,连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6265户14839人,已经通过产业扶贫结合其他各种扶贫措施全部实现脱贫。
  点绿成金,“冠豸山水”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绮丽壮观,不虚此行!”爬上冠豸山山顶,来自厦门的陈先生已经汗流浃背,他用衣袖草草擦去额头的汗水,赶紧用镜头记录下眼前的风景。
  距离连城县县城1.5公里的冠豸山,山体雄奇险峻,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监察御史官帽“獬豸冠”而得名。
  山下的老人告诉记者,在过去,这里是一片深僻的山林,是虎豹豺狼出没的地区。上个世纪以来,连城不断打造冠豸山旅游名片,如今这里已经是国家4A级景区。山上,奇峰俊石,地势险要;山后,温柔秀丽的石门湖,碧水映丹山,更显风景的俊美。群山环绕,绿意葱葱,每年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生态美、百姓富。连城的绿色聚宝盆还不仅于此。
  “游客来了之后,爬完山还能干嘛?我们守着一流的生态资源,一定要利用起来,更好地推进全县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曾在旅游部门工作多年的连城华闽冠豸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泉东有着自己的思考。
  为了加快提升连城县旅游档次,串联周边多个景点,2018年1月,连城启动了冠豸山风景区索道项目建设。日前,走进索道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索道下站房主体结构已完成,14个索道支架已安装完毕,工人们正在进行运输站内索道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据了解,索道位于冠豸山风景区主景区天池与长寿亭之间,总投资1.2亿元,全长2300米,线路高差23米,预计将于2019年9月份完工并投入运营,建成后将成为福建省唯一的全透明轿厢进口索道。
  “客运索道建成后,将实现从空中俯瞰丹霞绝景的新视野,大大提升冠豸山景区的观赏价值,同时游客游览时间由2.5个小时延长到5个小时。我们也将抓住这个机遇,把连城旅游从景点游到休闲游转变。”冠豸山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良好的绿色生态,是连城的突出优势。连城全县森林覆盖率80.9%,居福建省第二,拥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冠豸山、“中国十大最美村镇”培田古村落、天一温泉度假村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等一系列旅游文化资源。
  “连城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之一,以前这里交通闭塞,我们拥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红色资源却‘养在深闺人未识’。”连城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些年来,随着连城机场、赣龙铁路、高速、高铁实现全覆盖,路网交通四通八达。连城推动全域旅游持续发力,通过把旅游和生态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旅游+体育”“旅游+温泉疗养”“旅游+客家民俗”“旅游+休闲农业”等项目,不断打响“冠豸山水、价值连城”金字品牌。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引领下,连城县的绿色生态红利开始不断释放。数据显示,2018年,连城全县接待游客1093.6万人次,同比增长29.2%,首次突破千万人关口,旅游收入73.2亿元,同比增长43.7%。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山城正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从无到有,瞄准绿色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山脚下的连城工业园内,车来车往,机器轰鸣。
  在福建国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给刚生产出来的锂电池充电;工厂门口,工人们正在将包装好的电池装进大型货车,不久后,这些电池将被发往全国各地,应用到电脑、相机、智能玩具等数十种数码产品中。
  “我们生产的锂电池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反复充放电300多次后,能量预留在80%以上。”福建国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洋说。
  作为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锂电池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福建国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创业多年。两年前,深圳提出转型发展,一批制造业准备产业转移,福建国冠也在寻找落脚点。
  福建连城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养生清晰地记得,2017年他和县里领导去招商的情景。“我们一个山区县要想把人家吸引过来,就得靠满满的诚意,要土地给土地,要政策给政策。”
  连城县的招商诚意打动了福建国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最终企业落户连城工业园区。仅用一年的时间,公司的一期项目1.5亿日产15万只电池的生产线就建成投产,年销售额1.8亿元,目前2期项目投资2亿元的动力电池项目正在谋划中。
  这样的速度,在黄养生看来,是一个内陆山区县对经济发展工业强县的强烈渴望。
  “新中国成立初期,连城县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整个县只有一些为生活服务的手工业,195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只有76.1万元。”黄养生表示。
  地处闽西山区的连城,和沿海城市比,区位条件不突出,和内陆其他地区比,政策优势不明显。
  “改革开放后,我们也陆陆续续建起了一些乡镇企业。由于前些年当地投资环境欠佳,招来的企业又比较散,到2015年,园区凋敝,留下了一大批‘僵尸企业’。”福建连城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养生说。
  彼时,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方兴未艾,连城县痛定思痛,一方面盘活“僵尸企业”“腾笼换鸟”,一方面拿出满满的诚意和优质的服务,瞄准一些高新、绿色、能形成产业链的企业,把他们吸引过来集聚发展。
  连城县中触电子有限公司也是连城县邀来的“金凤凰”。在公司的无尘生产车间,生产部经理齐永振指着生产线上的大尺寸触摸屏向记者介绍,“我们的生产线采用全自动设备,目前能生产80寸以上,最高达100寸的超大尺寸触摸屏,广泛应用于广告机和教育系统。”
  据了解,作为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连城县中触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各尺寸电容触摸屏,目前已经应用于大众、本田、众泰等多款智能汽车和银行ATM机、医疗工控设备等触摸屏和触控一体机整机系列,2018年公司产值达5亿元。
  从无到有,从单一产品到产业链布局,连城工业园区走出一条新生之路。
  经过几年的运转,连城已形成光电产业园、锂电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手机平板电脑全产业链等多个产业集群。“培育园区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以商引商,重点引进‘补链、强链、扩链’的大项目,让链条向上和向下越拉越长,产生集聚效应。”黄养生介绍。
  从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到闽西经济强县,连城工业经济正不断突破提速。2016年~2018年,连城工业园区每年的产值增长50%左右,2018年产值达70亿,2019年预计突破100亿元。
  连城的发展只是福建奋勇赶超的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省份迈入先进行列,从交通闭塞之地变成通达世界便捷之地,从绝对贫困变成小康富裕,谱写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篇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73亿元、2.2亿元、106元、69.97元,提高到2018年的3.58万亿元、5045亿元、42121元、17821元。
  70年前,福建人民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浴血奋战;70年后,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福建人民继承先辈们的精神,将绿色发展作为红色老区的名片,敲开了山区跨越发展的大门,不断推动福建朝着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宏伟蓝图迈进!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