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应对疫情冲击 全力以赴建设现代文化领军企业

来源:中国报业网    作者:张光辉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15    
  [摘要]今年以来,在疫情影响下,报业经营愈加困难,提质增效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就成为应考虑的重点。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认真研判经营形势,积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用自身实践努力推动报业经营实现良好增长。

  [关键词]报业经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聚焦文化主业,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动能转换,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以“两个现代”为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现代文化领军企业,赢得了应对疫情冲击的主动权,形成了适应疫情和后疫情时期的新优势。

  准确识变,围绕“文化+”

  “互联网+”创新经营理念和思路,努力建立适应高质量

  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布局


  在深刻把握产业经营规律和媒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探索“文化+”“互联网+”创新,新经济、新业态比重持续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2019年集团经营收入保持稳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文化主业占总收入的比重提升至67.4%,主业更加突出、稳固。

  但是,目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经营工作还存在收入结构不够合理,新动能、新的增长点不多,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团的高质量发展。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围绕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和思路。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明确经营工作“5项原则”。近年来,集团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梳理经营业务板块,抓住产业发展主要矛盾,坚持处理好“5对关系”。

  处理好媒体主业和非主业的关系。随着传统媒体特别是都市报收入大幅下滑,个别媒体为了生存不断尝试多种经营产业,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媒体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媒体是报业集团生存的根本,也是主业;媒体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是拓展经营产业的基础。我们始终坚守媒体阵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心无旁骛干好主业,将主业做专、做精、做深,坚决防止媒体阵地没有坚守好、多元产业也没有发展好的现象发生。

  处理好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前些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收入、利润增长较快,总体经营实力长期位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集团发展质量还不高,一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长期存在。近两年,我们转变发展思路,把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统筹起来,保持一定速度,确保经营大盘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甚至宁可把速度放慢一些,以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目前,集团资产总额76亿元、收入规模20多亿元,资产周转率还不高。针对这个问题,集团一方面着力盘活资产,做优存量,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按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0—2022)》要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文化投资、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地产、文化创意等六大产业集群,做大增量,突破当前收入规模。

  处理好近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科学处理吃饭和发展的关系。为解决长期投资占比较大的问题,集团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坚持近期和中长期相结合,既投资谋长远的战略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也投资能较快实现收益的近期项目,保持经营平稳。

  处理好开源和节流的关系。一方面,继续做好媒体经营,发展壮大六大产业集群,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做大集团发展的“蛋糕”;另一方面,严控成本费用支出,坚决杜绝跑冒滴漏,增强成本意识,着力降本增效。

  (二)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努力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以数字经济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新的增长优势。2019年,集团数字经济产业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14%,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强化开放合作,实现借力发展。去年以来,集团先后与华为、蚂蚁金服、中国移动河南分公司、中国铁塔河南分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先进技术、理念和强大渠道,谋划布局一批高质量数字经济项目。目前,储备的数字经济项目超过20个。

  壮大智慧政务实力,服务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集团积极参与全省智慧政务、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在服务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截至目前,已与河南省100多家机关单位合作开展智慧政务服务,合作产品近300个,涵盖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政务信息系统开发、政务平台运维、舆情监测等。

  以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实现转型升级。集团对大河系列酒店进行智能化改造,将新技术新理念植入新酒店建设,并建设酒店用户平台,打通酒店和媒体用户数据资源,开展“酒店+”服务,打造智慧酒店生态链,既创新酒店经营模式,也赋能报业集团媒体平台建设。推动4家印刷企业实施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新技术改造,商务印刷、电子标签印刷业务大幅增长,降低了对报纸印刷的依赖,印刷产业年经营收入过亿元,利润超千万元,均呈现逆势增长态势。

  (三)推动轻资产运营,着力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为进一步提升资产收益率,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向轻资产运营转型。目前,数字经济、地铁高铁媒体和文化创意产业等轻资产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集团拥有郑州市全部线路地铁媒体资源,以及包含省内最大高铁站郑州东站在内的10多个高铁站点媒体资源,并拥有强大创意策划能力,户外媒体年经营收入3亿多元。为贯彻落实轻资产运营理念,下属印刷企业创新运营模式,通过设备租赁等方式,扩大当前正在培育发展的电子标签印刷业务,既推动了印刷业务转型,又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了投资风险。

  科学应变,推动精细化管理,坚持内涵式发展,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近两年,集团不断创新运营机制,着力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改革绩效奖励机制和办法,调动经营单位积极性。修订完善经营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在延续往年以利润总额为主要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基础考核和增长考核,综合考虑经营单位收入、利润预算目标的增长及完成情况,结合回款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利润率等财务指标,坚持奖惩并举,有效激发了经营单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项目投资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像重视上新项目一样,重视低效项目退出。通过科学评估,已处置退出中报砥石基金、大河豫京基金、海外添富基金、索易教育等股权项目,以及洛阳、安阳报纸印点和百度信息流广告等实业项目,进一步优化了投资项目结构,提高了项目总体投资收益。

  (三)推动财务管理向管理财富、创造财富转变。集团进一步加强资金调度,优化融资结构,合理配置融资期限,降低财务成本。2019年,深化与参股的中旅银行合作,争取到低于基准利率10%的银行借款,以此置换到期的中期票据,年融资成本降低约2000万元;充分发挥资金结算中心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在经营单位间调剂资金,实现内部资金融通,既减少了资金闲置,也降低了财务费用;推动财务软件升级和审计软件应用,规范经营行为,推动精细化管理。

  (四)推进“瘦身健体”,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由于产业发展变迁、历史遗留等原因,一些经营单位生产效率较低,有的发展模式落后、发展前景不明,有的经营规模较小,个别传统行业经营单位还出现了亏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体收益率的提升。今年,集团全面梳理低效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竞争力弱、规模较小以及不符合主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整合资源,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推动印刷业务整合,优化新闻纸采购流程。根据报纸印量和纸张采购量下降的实际,将新闻纸采购管理业务调整至印刷厂,优化了报纸出版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投融资业务整合,建立集团金融资产管理平台。连续两年召开投融资专题会议,按照“整合资源、破解瓶颈,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思路,推动投融资业务整合,着力提高投资收益率。2019年,集团投资收益较上年增加4300多万元,投资收益率提高2.1个百分点,整合效益初步显现。今年,集团将持有的中旅银行等4家金融企业股权委托给旗下大河投资公司管理,建设集团金融资产管理平台,并加强与集团经营产业协同发展,变财务性投资为战略性投资。推动招标项目资源整合,降低采购成本。发挥集团统一招标采购优势,完善招标代理公司选拔抽签制,建立二次谈判机制,降低成本支出400多万元。

  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努力化解疫情对经营工作的

  冲击,加快建设现代文化企业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深入研判疫情对经营产业的短期冲击和长远影响,顺势而为、因势而动,加快建立与后疫情时期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变压力为动力,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力争把疫情对经营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牢牢守住经营基本盘。

  (一)深入研判疫情形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疫情刚刚发生时,集团就全面评估疫情对经营工作的影响,分行业研判疫情带来的损失,既分析对一季度经营的影响,也分析对上半年和全年工作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并针对性开展生产自救,推动复工复产,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经营工作的冲击。

  根据疫情冲击研判,集团及时调整年度经营预算目标,大力压减成本支出,确保今年经营大盘不出现大的波动。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并在全集团营造集团过紧日子是为了大家过上好日子的氛围,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从严控制办公费、招待费等费用,原则上不新增和更新公务车辆、电脑、照相机、无人机等固定资产,工资总额坚持不增项目、不提标准、增人增效的原则。

  (二)着力打造现代文化企业,夯实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基础。今年以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聚焦“两个现代”奋斗目标,推动经营工作全面对标行业和市场,向行业标准看齐,向市场标准看齐,着力打好“两个翻身仗”、实施“7个专项行动”,打造现代文化领军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降低疫情对经营大盘的冲击。

  打好“两个翻身仗”、实施“7个专项行动”。“两个翻身仗”,就是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行业水平的翻身仗和投资收益低于融资成本的翻身仗,全面提升经营单位净资产收益率和投资效益。“7个专项行动”,就是“数字经济提速专项行动”“重点工程提速专项行动”“应收账款清欠专项行动”“资源整合专项行动”“成本控制专项行动”“版权保护专项行动”“优秀管理企业评选专项行动”。7个专项行动是提质增效、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打赢两个翻身仗的有力保障。

  全面对标市场标准,改革预算编制办法。今年,集团着力推动预算编制工作改革,理顺集团发展战略、KPI考核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由以业务量推导预算目标和考核,转向以行业对标达标倒逼形成预算。制定预算时,分行业对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参考行业利润率平均值、良好值和优秀值,测定利润总额和收入规模;兼顾疫情影响,以及与行业指标的差距,对差距较大且确实不能达标的,按最长不超过3年分期实现达标。按照改革后的预算编制方法,通过激励经营单位创收和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倒逼经营质量和效益提升,在考虑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相比传统预算编制方式,利润预算增加了约1亿元。

  (三)在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创造机遇,布局新业态、增添新动能。面对疫情对经营工作的冲击,集团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模式,在危机中把握新发展机遇,着力构建后疫情时期商业模式,对冲疫情对经营产业造成的影响。

  壮大城市生活配送业务。集团旗下大河速递公司、大河申通冷链公司抓住疫情期间无人经济的市场机遇,利用刚刚建成的生鲜电商平台,把因疫情停报而无报可送的发行队伍转化为城市服务配送队伍,加快向城市生活服务商和互联网配送企业转型。前4个月城市生活配送收入逆势增长52%,同时也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城市居民生活采购不便的问题,得到市民认可和地方政府支持,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纷纷聚焦点赞。

  探索在线酒店经营。针对酒店经营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集团旗下大河系列酒店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借机大力发展在线酒店业务,开发适合居家、办公等针对不同人群的外卖套餐,并扩大与美团、饿了么、旅划算以及报业集团自有的大河鲜生等网络平台合作,开展线上售卖业务,实现线下损失线上补。这些做法既将疫情对酒店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也建立扩大了在线酒店销售业务,加快了向智慧酒店、互联网酒店转型的步伐。

  切入直播电商带货。所属河南商报抓住直播带货风口,发挥媒体的采购优势、人才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社会公信力,成立电商中心,充分利用抖音、淘宝、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平台,低成本切入直播带货业务,取得较好经营业绩。

  推动文化科技园区建设。疫情期间,谋划与洛阳市合作推动洛阳大龙科技园区建设,探索将原有洛阳印刷点改造为文化科技融合众创空间,依托现有厂房、宿舍楼发展电竞主题酒店,整合电子标签印刷业务并搬迁入驻,探索培育新的增长点。

  深化党报集团间的合作。今年3月份,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通过“云上签约”形式,推动电竞业务、金融投资、文化艺术等领域深度合作,其中,电子竞技、河南艺术品线上拍卖平台项目已基本落地,投融资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可能是短期的,但对产业结构、商业模式的影响将是长期的,特别是疫情与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叠加,对产业结构的冲击更为深刻、更为严峻,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可能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针对疫情的影响和冲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当前,全球疫情持续发展和由此带来的国际经济局势仍不明朗,高度不确定性将成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报业要做好长期应战准备,转型之路还很漫长,而且路途崎岖、充满荆棘,需要报业同仁不断创新、共同探索、共同应对。

  (作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