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最美四月天,水韵浙江新画卷”。在这些华丽辞藻的鼓动下,我于2019年4月24至28日对浙江省进行了为期5天的参观访问,其中有两天遇到阴雨连绵,但在雨中看浙江大地,犹如“蓬莱仙境”,更加富有诗情画意——我在想,这也许就是人间天堂的真实写照!
来到浙江,第一站当然是杭州市。但在这里最吸引我的不是西湖美景,而是被另一种现象吸引住了——它就是“院士热现象”!这种现象经过10年的培育发展,现在已经在浙江大地开花结果——全省先后建立了869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全省形成了精心耕耘院士资源、培育院士文化、弘扬院士精神、打造院士经济的新现象,通过深入实施院士高端智力集聚工程,服务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为浙江经济提挡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胡线勤(前排左一)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忠民(前排右一)与参加采风活动媒体人一起观看省科协成立60周年展览中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取得的成就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忠民热情地向媒体人介绍省科协工作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在浙江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报名参加了由中国报业杂志社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百名社长总编走进浙江大型媒体采风活动。因为,我过去是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所以,对新生事物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绍兴市,通过实地采访考察,我看到了“院士现象”在浙江是深受欢迎的。一些知名人士在接受我采访的时候,谈起院士工作个个喜上眉梢纷纷夸奖院士功劳。他们认为,院士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最突出贡献是知难而上引领科技创新!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绍兴市,正在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在高分子、碳纤维材料研究领域造诣颇深。他和他的团队参与这家公司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后,研究攻克了碳纤维生产中遇到的有关难题,为提高公司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做了许多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司总经理向峰自豪地对我说:“去年,我们公司碳纤维产量已超过1600吨,产品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风力发电、高端体育器材、旅游钓鱼器具等领域。”他介绍道:碳纤维产业落户我们公司5年就能成为国内第二大碳纤维生产制造基地,多亏了杨玉良院士的大力帮助!原来,这家公司生产碳纤维产品每生产15天左右,设备就会因为积炭等原因必须进行检修,影响了生产进度,不同批次的产品也容易有质量上的偏差。如今,在杨玉良院士的带领下,经过多方面努力,设备检修周期从15天延长到了3个月,有力助推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在工作现场,杨玉良院士还给我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科普课。他告诉我:碳纤维性能既坚如磐石、又韧如蒲草。这种“小”材料,又轻又强韧性好,耐热耐磨耐侵蚀,是从石油提炼出的腈纶丝,经过高温氧化碳化,就成了碳纤维丝。如果用碳纤维材料制造钓鱼竿很细也能钓很重的鱼;如果用碳纤维材料制造自行车一个5岁的小朋友就能提起,而且骑起来也会很轻松;如果用碳纤维材料制造小汽车车门6岁的小朋友也能抱得动;如果用碳纤维材料制造拉杆箱站上去7个成人也能经得住,不会被压垮;如果碳纤维材料用在制造飞机上,重量可减轻25%,碳排放大大降低;如果碳纤维材料用在制造导弹上,可实现自重轻,飞行距离远;如果碳纤维材料用在制造火箭发动机壳体上,可实现在高温下保持形状不变,安全性高,装载燃料多;如果碳纤维材料用在制造轨道交通上,能推进车辆轻量化;如果碳纤维材料用在制造无人机领域,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外壳强度大、重量轻,能够保证承载和续航能力,甚至地震时,需要通过直升飞机运送挖掘机等设备进灾区,也只有用了碳纤维材料的直升机,才能提起那么重的机器。目前,碳纤维材料已经用在空客和波音某些机型的骨架上,还有跨度不是特别大的的桥梁开始采用碳纤维材料制作,因而在很长的距离里都不需要柱子支撑。此外,碳纤维材料还可以用在大跨度无柱子支撑的房子上。总之,只要你能想到的需要高强度又不希望很重的地方,都可以用碳纤维材料,限制它更广泛使用的门槛是:能卖的多便宜!
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团队设计制造的智能睡眠舱受参观者欢迎
像这种“企业提需求,院士来攻关”的合作模式绍兴市不仅存在于“精功碳纤维”,不少其他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合作,努力通过研发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是绍兴一家生产床垫和酒店家具的上市企业。2011年开始,随着消费者对环保需求的提升,行业中的共性问题——甲醛、异味逐渐成了企业发展壮大、打开海外市场时的掣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公司管理层向中国环境专家侯立安院士发出了诚挚的邀请。他体会到了企业的迫切感,当年便在喜临门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8年来,喜临门院士专家工作站不仅把床垫中甲醛的释放量降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还帮助企业拿下了2项科技奖,获得国际发明专利8项,国内发明专利16项,制定各类技术标准8项,立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在采访中,绍兴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袁承华透露,该市院士工作站经过市科协10年的辛勤耕耘,全市已建站103家,其中19家成为了省级,7家成为了国家级,签约建站院士92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84。7亿元。院士工作站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突破的“发动机”。吸引不少科学爱好者和游人前来参观考察。他们对绍兴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强高层次科技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表示赞成,并对绍兴一次性给予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0万元的启动资金,对省级和国家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再分别给予50万元和100万元的资金支持表示支持。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调动激励企业引进院士专家的积极性。今年绍兴计划推动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0家,到2020年,将力争在上市公司内实现院士专家工作站全覆盖。
付贤智(中)院士指导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设计开发
“院士热现象”在浙江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形势喜人,源头在于政府企业都有需求。政府要政绩,要企业效益,要财政收入,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企业要转型升级,创造效益,也得靠技术进步挑大梁。因此,在浙江就出现了强于全国的“院士热现象”。为了保证这种现象高效运转,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科学技术协会主抓这项工作。我从杭州集聚高端智力,助力双创发展点之一: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余杭区梦想小镇、吉利集团、海康威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宁波乡村振兴中的科协行动点之一:余姚梁弄镇、河姆渡镇翁方村;嘉兴红船启航地的科协风采点之一:嘉善归谷科技园、嘉善县大云镇歌斐颂巧克力工厂、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绍兴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助力区域创新发展点之一: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采访归来,真真切切地感到省科协和地方科协为做好这项义不容辞的工作,出台了多项政策规定,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了大量的人际交往协调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为院士工作提供方便。根据工作需要,有的院士在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有的院士在政府部门院士咨询委员会工作,一般一年在所聘请单位的工作时间大约为三个月左右。不管时间长短,他们都能够按照有关规定尽职尽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在杭州市组织院士专家企业点对点服务企业活动中、在探索高端智力决策咨询新平台上、在积极引进人才科技项目加强与海内外科技社团合作中,都能够看到124位柔性引进的两院院士的身影、21位柔性引进的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的身影、1300多位入驻工作站团队专家的身影;在“院士之乡”闻名遐迩的宁波市,诞生甬籍院士116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这些年,我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去年底,55岁的宁波鄞州籍陈剑平院士接过了聘书,全职担任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没有院士,就没有企业的今天。”宁波甬嘉变压器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立人每每回忆起4年前的场景,总是感慨万千。当年,国家电网在变压器招标中突然提出非晶合变压器必须具备抗突发短路性能的要求,大多企业措手不及,只能带着遗憾接受被市场淘态的结局。后来,是宁波鄞州籍院士朱英浩的“雪中送炭”,甬嘉顶住了压力,解决了技术难题,迅速获得了巨大品牌效应,使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来自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宁波已建成市级院士工作站134家,其中民企院士工作站99家。在院士团队帮助下,宁波134家建站单位申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5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00余项,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家标准100余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300余项,为推动地方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领导考察院士团队成果
嘉兴市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的起航地。当我在这里即将要结束这次浙江之行的时候,我想起了今年是嘉兴酝酿出台市、县(市、区)领导联系院士制度、启动“院士之家”建设的头一年,我希望通过院士专家咨询座谈会、院士咨询恳谈会、院士嘉兴行、院士专题调研、院士研讨座谈等形式,把全市90家院士工作站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嘉兴成为院士生活、工作向往的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邱阳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