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理论 • 正文

三个维度转变,破题党报经营“人文经济学”——以新华日报经营创新实践为例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式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现代化道路中融入人文底色,推动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人文经济学语境下的现代化是超脱以“物”为载体的社会客体性现代化,聚焦以“人”为载体的主体性现代化。
 
  媒介是人的延伸,强调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也正是对媒体在人文经济发展中历史主动精神的呼唤。具体到党报经营业务一线,如何从人文经济学的人、文化、经济三个核心要素出发,破题党报经营创新融合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提炼了新华日报近年来经营发展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思路、赛道、角色”三个层面转变的破题思路。
 
  思路转变
 
  (一)守正创新,吹响新时代“号角”
 
  每年全国两会、省两会期间,新华日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动全媒体资源策划“向两会报告”系列特刊,紧跟中央精神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和展示全省乃至长三角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自觉践行贯彻党中央决策的创新实践,向两会代表委员展示江苏风采。
 
  2024年3月,新华日报推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2024年全国两会特刊》,紧扣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要求展开,生动呈现全省各地、8500多万江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新担当、新作为、新成效。特刊打破以往常规专版模式,以“专题策划+组合新闻+整版宣传”形式呈现,共推出220个专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机制创新,传媒深度赋能产业
 
  新华日报传媒公司以“联片种植”的绩效考核机制,鼓励团队深耕垂直领域,找准定位,发挥党报的独特优势,在细分行业汇聚优势资源、搭建行业有影响力的平台,以传媒文化影响力赋能行业经济发展。
 
  经过多年深耕细作,新华日报已经成功在金融、健康、新消费、文旅、统战等领域取得双效丰收。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为了鼓励传媒+赋能行业,已整合全集团优势力量相继成立了“新华日报财经传媒中心”“新华日报健康传媒中心”,以及新华新消费公司、新华智旅文化公司等,深度参与各个纵深领域的文化传播和行业发展。
 
  新华日报全媒体文旅中心服务全省文旅行业宣传,随着疫情后文旅行业的爆发式发展,2023年文旅行业营收同比增长两倍多。服务全省统战系统的“新华日报同心圆全媒体创新中心”,立足于新华日报《同心圆》,致力于融媒传播综合服务,经过5年垂直深耕,服务单位覆盖江苏全省13地市统战单位,2023年营收接近2000万元。
 
  (三)新华经创客,激活“第一资源”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作为以“创意”为核心发展力的经营一线,新华日报传媒公司在发展中珍视、保护年轻人的创意和热情。公司在2019年成立“后浪创造营”,并设立公司内刊《经创客》,为一批“90后”“00后”打造职场“学习营地”,为年轻人成长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效激活人才“第一资源”,为经营发展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在“后浪创造营”培训的导师中,有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资深记者,有打造乡村振兴知名品牌的乡村运营师,有央媒品牌运营的策划专家,也有玩转社群营销的自媒体大咖……年轻人在课堂上学习,在实战项目中演练,在“经创客分享会”上交流,新华日报不仅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更提供展示的舞台、发光的平台。这些经营一线的员工不再是单纯的广告人,而是新华的“经创客”,是发展的汹涌后浪和澎湃动力。
 
  为年轻人提供宽严相济的发展和竞争环境,公司推出月度“红黄质效榜”,以部门为小单元比拼每月的经营业务到账情况、开发专版数量、举办活动、完成项目、服务质量和团队合力。红榜奖励、黄榜提醒,让适度压力催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力,促进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赛道转换
 
  随着媒体融合和媒介环境变化,传媒业的发展通过延伸触角走向“传媒+”,党报经营模式也经历了单一版面广告向不同行业临界拓展。新华日报传媒公司围绕文化传播主线,不断创新思路,转变经营赛道,在壮大多元融合经营发展的同时,也扩展了人文经济“版图”。
 
  (一)文化新IP
 
  新华日报传媒公司围绕国家战略,以文化为抓手,以媒体为传播端口,策划打造了一系列新闻行动及品牌活动,形成了独具党报高度、“新华红”专业度、全媒链接融合度的新华特色文化IP。
 
  新华高峰会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连续16年精心打造的有影响力的论坛品牌。通过对照国家战略和江苏布局,峰会策划和设置有新华高度的会议主题,邀请政商嘉宾、行业大咖打造业内有影响力的高端平台,以新华融媒传播矩阵扩大影响力,为行业发展赋能,是独具新华特色的人文经济品牌。
 
  同样以“文化”为传播内核,打造影响力经济的高端会展,还有赋能基层党建创新的“新华红”思享会、聚焦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战略的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聚焦全民健康的长三角健康峰会、围绕大运河文化建设的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等,形成了“红文化”“水文章”“绿健康”“青文旅”的系列文化IP。
 
  (二)“传媒+”新平台
 
  新华日报以融媒生产力和文化影响力搭建专业的“传媒+”平台,形成了集品牌宣传、直播和视频制作、新媒体运维、舆情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传媒业务,延伸了产品链和服务链。
 
  “新华红”短视频工场是新华日报传媒公司在2019年基于短视频行业风口期,为了拓展多元经营业务而组建的专业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活动视频、宣传片、纪录片、形象片、访谈片等优质一站式视觉传播服务解决方案,目前服务于全省范围内新华日报合作伙伴单位。自成立以来,其制作的多个作品成为现象级传播爆款。2020年,《直播|逆风前行!12小时记录他们不一样的元宵节》12小时发布跟进报道293条,转发、评论、点赞近万条;2021年,与江苏发展大会合作纪录片《文脉江苏》,全网总浏览量超过2亿;2022年,在中国品牌日主会场内,首设党媒直播间“江海流苏面对面”;2023年,制作江苏发展大会扬子江工商峰会宣传片《大道苏商》,得到省领导点赞。这支优秀的团队还荣获了2021—2022年度江苏“省级机关青年文明号”。
 
  新华红·统战系统舆情监测平台,是充分利用新华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并联合全国领先的互联网舆情技术开发团队共同打造的,为江苏省统战系统提供专业的信息监测及研判应对服务,包括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舆情报告、舆情研判和品牌修复等一揽子舆情服务。
 
  (三)进军新领域
 
  文化赋予经济发展强大的驱动力。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要素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文化从艺术、新闻、影视、出版等传统领域迈向创新赛道,传媒经营发展也在新领域寻找机会。
 
  在科技领域成立新华日报全媒体科创中心,打响“新华”品牌,吹响主流媒体号角。2024年1月21日,第十五届新华高峰会聚焦数字化创新服务,发布“新华日报江苏县域科创指数”“新华日报全量数据库产品”,并启动“江苏新使命企业新担当”2024年度江苏ESG调研行,为数字融合汇入江苏发展新赛道贡献媒体力量。
 
  党报天然是传播红色文化的先锋阵地,为此,传媒公司设立“新华红”匠心工场,以红色场馆为切口,拓展传媒经营在会展领域的发展之路。2022年,公司成功运营了南京江北新区红色广场,以南京工人运动和党组织的起源地红色历史文化为核心深度挖掘,整合传播运营,开发推出“沉浸式”主题实景课堂,持续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红色动力。2023年,作为新华日报打造的首个“数字化”策划展陈建设项目,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省国资委党员实境课堂”完成验收。
 
  户外媒体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新华报业和金鹰集团强强联手发力数字屏媒,将南京中山东路核心商圈大屏进行数字化改造,在2023年初上线江苏头部地标巨幕“珠江1号&BiggerTang”。这块全省首个双4K超高清裸眼3D户外屏,为南京的城市户外景观增添了一抹科技色彩,联动南京六大城市商圈、9块高清屏媒,刷新了现代化城市人文景观。同时,新华金鹰借力场景营销成功开拓了白酒、消费和数码3C类市场,获得中国国际广告节“2023年度创新营销金奖”。
 
  角色转身
 
  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说,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媒体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更为灵敏的感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传统媒体经营人正在经由角色转身,更加倾力投入新时代人文经济的发展大潮中。
 
  (一)从广告人到策划人
 
  一个百万级的项目,当央媒、省媒、市媒,以及科技公司、广告公司同台竞技时,新华日报靠什么胜出?近两年,我们在多个非传统领域和项目中打败强劲对手,突出重围,凭借的是广告人到策划人的转身,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用好创意打动客户。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是国家级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和南京市政府主办的国家级科技会展,新华日报过去从未介入类似项目。2022年4月底,在获得第六届大会招标信息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团队,利用五一假期拿出了237页的策划方案,击败6家供应商,以专业评分第一名的成绩中标。新华策划正中甲方需求,为未来网络大会插上“新”的翅膀。活动新闻两次登上央视,相关新闻阅读上亿,受到各方好评。策划力受到认可,2023年新华日报又连续承接了紫金山实验室的两场科技会议,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已举办15届,在2023年的项目竞标中,新华日报团队聚焦“汉文化”创意传播,围绕“看得见的汉文化、穿得出的汉文化、吃得着的汉文化、带得走的汉文化”立体呈现,将汉文化元素融入方案每一个细节,最终以独到的行业洞察、专业的策略分析、立体的全案策划脱颖而出。活动执行首开新华策划“晚会演艺”先河,22轮宣发、两上央视,获得省委领导肯定。成功的策划执行更带动了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热潮。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数据,徐州国庆假期接待游客675万人次,同比增长194.2%;实现旅游总收入91.26亿元,同比增长229.82%。
 
  (二)从策划人到运营人
 
  媒体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做策划人,提出好点子,更要以发展的长线思维,把好策划好项目落地,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最初的尝试是新媒体运营。我们设立了新媒体代运维工作室,运维“南京好朋友”“江苏信保集团”“心聚栖霞”等各平台新媒体账号近10个,以“公众号原创内容生产+新华日报同心圆版宣传+新媒体产品制作”的形式,充分发挥新媒体运维团队的生产优势,助力各企业运维自身品牌。
 
  在新媒体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随着对各行业的深度交融,我们逐渐探索实体项目运营。宜兴太华镇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素有“红色太华山、苏南小延安”之称。2021年底,太华镇胥锦村被中组部、财政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掀开了宜兴首个全国红村建设发展序幕。经过多轮调研考察,太华镇与新华日报达成合作意向,拟将胥锦“红村”的规划运营交给新华团队。从乡村发展策划、规划到项目建设、运营,新华日报计划用3到5年时间精细打磨,用“乡村运营规划师”的专业眼光和新华工匠精神,把“柴米油盐、诗和远方”一起写在大地上,重塑一个“又红又潮”的苏南文化高地,让胥锦村成为长三角地区人文经济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点和共同富裕的幸福村。
 
  (三)从运营人到文化人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媒体人正在从政策宣传员、新闻播报人走向文化建设者。2024年3月1日,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乡村文化振兴专业委员会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成立。这更加明确了新华报业将以文化建设者的角色参与到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中。回顾过往,2022年,新华日报推出大型全媒体行动“江苏百村调研”,历时7个月,深入一线,以100篇独立报道呈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5年来江苏乡村发生的点滴变化;2023年举办“923全球农产品直播电商节”,培育电商新农人,搭建数字文化服务的传播渠道;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品牌打造,连续5年与南京龙潭街道打造龙潭稻香美食节,连续两年全案运营“金陵味稻”稻米品牌;连续6年参与主办新时代江苏旅游发展论坛,始终关注探寻乡村振兴“共富密码”……这一路角色的转身,也见证着党报经营对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破题。
 
  (作者:樊万朝,新华日报编委,新华日报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苏宁,新华日报传媒有限公司综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刊发于《中国报业》杂志2024年度4月上刊
 
  (责任编辑:张晓燕)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