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资讯 • 正文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国企网

  5月10日,由北京华生康复医院主办的“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论坛以“科技赋能·融合创新”为主题,吸引了300余名现场嘉宾及6428名各专业人士线上参会。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聚焦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潮流、康复医学理念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及心脏、神经、骨科、康复工程等前沿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医学的产业发展,邀请了来自中国、德国多个专业的专家、学者,理论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入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会场气氛热烈,内容丰富,专家演讲精彩,感染性强。
 
  首先,北京华生康复医院董事长张熙凯致辞,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对长期以来支持北京华生康复医院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单位表示感谢。同时介绍北京华生康复医院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北京华生康复医院董事长张熙凯
 
  论坛由北京华生康复医院副院长桑德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陈雪丽、北京华生康复医院康复治疗科主任刘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技师长张艳明共同主持。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右1为北京华生康复医院副院长桑德春
 
左1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陈雪丽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右1为北京华生康复医院康复科主任刘璇
 
左1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技师长张艳明
 
  纵论国际国内康复医疗整体发展
 
  德国莱茵康复医院院长Henrik Schulze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丁荣晶,分别从发展角度,分享了德国康复医学的整体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心脏康复领域的发展和政策。Henrik Schulze的分享内容涵盖了结构质量要求、康复治疗标准、康复医疗方案体系建设、康复质量保障机制等多方面,为与会者展示了一套详细的康复医疗方法论。丁荣晶则解读了全球心脏康复领域发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详细的心脏康复改善策略,同时详细介绍了中国心脏康复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享了最新的政策,对于心脏康复工作人员专业化能力提升、专业学科打造、精细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建议。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德国莱茵康复医院院长Henrik Schulze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丁荣晶
 
  来自德国三圣骨科医院的康复科主任Thorsten Cremer和高级康复治疗师佘林,分别围绕运动医学康复(MTT)领域开展主题演讲。Thorsten Cremer详细介绍了膝关节置换术后的MTT康复流程,佘林则通过实操方式分享了MTT下肢稳定性测试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技术。Thorsten Cremer表示,MTT涵盖医学诊断、主动运动和精准治疗,是最受骨科行业认可的运动康复技术标准,德国以“科室医生+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运动康复师+体能教练”人员体系团队打造的康复人员体系,会提供包括康复处方、康复手法治疗、运动康复处方执行等在内的全方位治疗方案,是MTT得以较好实施的保障。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德国三圣骨科医院的康复科主任Thorsten Cremer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德国三圣骨科医院高级康复治疗师佘林
 
  以新技术为康复医疗赋能
 
  随着新型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人工智能等已经成为推动康复医疗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后李博闻和原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辅具适配技术部主任罗椅民,分别围绕康复医疗的智能化发展,分享了“脑机接口百年发展及应用”和“智能居家适老环境改善与智能适老辅具应用”两个话题。李博闻表示,脑机接口从1936年脑电波被发现,历经认知功能研究、脑电解码与BCI雏形、BCI蓬勃发展、BCI产业化到来等多个阶段,目前的脑机接口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康复、教育等各种场景,未来甚至可能实现身份识别、梦境解析、记忆读取等更多功能。罗椅民表示,智能适老辅具的研发趋势是从通用老年用品、智能适老用品再发展到智能适老功能用品,全面涵盖照护阶段、护理阶段、安宁疗护阶段,实现照护者、适老环境、适老辅具、失能老年人利益的四统一。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后李博闻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原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辅具适配技术部主任罗椅民
 
  共享最新研究成果
 
  在本次论坛上,有三位教授分别分享了自己的最新医疗研究成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副院长公维军、中国台湾易康脊足体态康复诊所院长宋宏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工程研究部副主任凌华,分别围绕“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与研究”“酸痛觉在疼痛康复治疗的应用”“下肢矫形器在偏瘫步行中的生物力学作用”开展分享。公维军表示,认知训练、运动训练以及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对于延缓或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积极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好方法,其在防治认知障碍方面优于单一训练。这种运动训练不仅对认知功能有积极影响,还能够带来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好处,从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宋宏谦详细介绍了患者慢性酸痛的演变过程,分析了酸觉神经诱发酸痛的分子机制,并介绍了医院在治疗肌筋膜症候群和筋膜治疗时的深层组织按摩操作手法以及触痛点、肌激痛点的手法治疗应用。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副院长公维军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台湾易康脊足体态康复诊所院长宋宏谦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工程研究部副主任凌华
 
  科学地训练,能有效改善不良症状,增强康复效果。中国台湾Handsapist国际康复医院院长黄文成、北京华生康复医院康复科主任刘璇、德国莱茵康复医院婵柔技术大师级培训师Robert Meggle,分别就“姿势控制-陀螺仪效应的应用”“ADL训练分享”“婵柔康复技术”的实操经验做了讲解,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台湾Handsapist国际康复医院院长黄文成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北京华生康复医院康复科主任刘璇

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华生国际康复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德国莱茵康复医院婵柔技术大师级培训师Robert Meggle
 
  本次论坛,涵盖了目前康复医疗难点、热点内容,为加强康复医学国际化、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