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资讯 • 正文

军民融合新实践:大学生团队用纳米发电技术,为单兵作战装备“减负赋能”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国企网

  在“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指引下,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隐锋脉链”团队聚焦军工能源痛点,成功研发TENG驱动单兵作战坐标反馈贴片,通过自发电技术实现装备“零能耗定位”,相关成果已在军工企业落地应用,成为军民融合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
 
  技术创新:三大突破重构军工装备能源逻辑
 
  隐蔽性突破:0.1mm超薄纳米薄膜可贴合作战服,避免传统设备的外观暴露风险;
 
  成本突破:单贴片成本158元,较军用手表(单价超5000元)下降96.8%,适配大规模列装;
 
  场景突破:无需外接电源,在无信号山区、水下等复杂环境中仍可通过链式雷达定位系统传输信号。
 
  核心技术层面,团队通过BTO/PVDF复合膜掺杂工艺,将纳米发电机介电常数提升83%,经测试,238V开路电压与13W/m2功率密度达国际先进水平,可满足定位信号持续发送需求。

军民融合新实践:大学生团队用纳米发电技术,为单兵作战装备“减负赋能”

  产教融合:高校智库赋能国防科技转化

军民融合新实践:大学生团队用纳米发电技术,为单兵作战装备“减负赋能”

  作为重庆市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项目,团队依托院校与军队对接资源,联合重庆青山工业、红宇精密等企业开展“需求-研发-测试”闭环验证。2024年4月至今,贴片在军用应急救援中完成50余次实地测试,某军工企业评价:“在山地训练中,设备信号传输距离比传统方案增加3倍,且无需充电维护。”此外,技术延伸至民用医疗领域,与华为生态企业合作的智能手环,获37.65万元技术订单。
 
  未来蓝图:从“单项突破”到“生态构建”
 
  项目已形成“专利+标准+应用”三位一体布局,6项发明专利覆盖材料制备、装置设计全链条,国际专利申请获受理。团队计划2025年获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28年联合科研院校开展下一代TENG技术攻关,目标2031年实现上市,带动超800人就业。中国维和防暴队专家钱晋军指出:“该技术将摩擦发电与军事需求深度结合,为国防装备的智能化、低碳化提供了创新范本。”

军民融合新实践:大学生团队用纳米发电技术,为单兵作战装备“减负赋能”

  从校园实验室到军工生产线,这项由大学生主导的技术创新,正以“轻碳”理念推动国防科技与能源革命的双向奔赴。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