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资讯 • 正文

装配式建筑4.0:从北京十四中项目看建筑行业的革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国企网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建筑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统建造方式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大以及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而装配式建筑4.0的出现,为这些难题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正引领建筑行业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装配式建筑4.0代表着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它将传统建造过程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至工厂进行,通过在工厂内完成建筑模块单元的精准制造,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快速、精确的组装,从而实现建筑的高效建造。
 
  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4.0优势显著。其一,大大缩短建设周期。由于大部分工序在工厂内完成,不受天气等外界因素过多干扰,现场组装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其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工厂规模化生产减少了材料浪费,同时缩短工期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其三,绿色环保。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排放和噪声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其四,建筑质量更有保障。工厂内标准化、精细化的生产流程,使得建筑构件精度更高,质量更稳定。
 
  模块化集成建筑(MiC)是装配式建筑4.0时代的核心技术。它将建筑拆分成一个个立体的空间单元,每个单元在工厂内完成装修、水暖、机电等几乎所有工序,施工现场仅需简单组装即可。这种方式确保了建筑构件的高精度和高质量,大幅提升了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并且,因其大部分工序在工厂完成,MiC建筑工期较传统建筑可大幅减少。
 
  在装配式建筑4.0领域,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海龙”)成绩斐然,处于行业领军地位。近期,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综合改造工程项目顺利完成首件混凝土模块化建筑吊装,该项目由中建海龙及中海建筑有限公司联合承建,是北京市首个混凝土模块化学校。

  项目创新融合“混凝土模块框架与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把整栋建筑巧妙拆分为116个模块。每个模块都集成了学校日常教学所需的设施,其装修、水暖、机电等工序均在工厂内以毫米级精度完成。同时,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为每个模块赋予唯一识别码,施工现场仅需完成模块吊装、管线接驳和拼接处的装饰处理等工作便可交付使用,真正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极大地缩短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未来,随着社会对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的需求持续增长,装配式建筑4.0必将引领建筑业朝着更高效、环保、智能的方向大步迈进。中建海龙也将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继续以“模块化新型建造方式”为着力点,深入研究设计适合“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模块化居住建筑产品,为构建生态宜居、智慧治理、韧性安全的城市贡献更多科技创新力量,推动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广告)

责任编辑:夏天 审核:张珺洁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