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资讯 • 正文

航盛电子、白犀牛、城市之光、金溢科技、东软睿驰、英威腾等行业企业集结AWC 2025,十月深圳见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东方网

  一场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的行业盛会即将启幕。2025深圳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览会(以下简称AWC 2025)将于10月28日至3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行。届时,航盛电子、白犀牛、新石器无人车、城市之光、金溢科技、东软睿驰、英威腾等行业领军企业将齐聚一堂,共同展示前沿成果。作为国内前装智能汽车市场的重要风向标,AWC 2025将多维度呈现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产业全景,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抢占未来出行商机 一站式纵览产业全景版图
 
  一站式呈现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技术与商业版图,AWC 2025将覆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从核心部件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生态图谱。聚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技术、核心零部件与电子电器技术、汽车电子元器件、软件定义汽车、汽车新材料以及无人小车等核心领域,系统呈现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与未来趋势。
 
  部分展商阵容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从舱内到车外 四大展区展示智能出行新趋势
 
  为突出细分赛道的深度与广度,本届展会特别设立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无人小车、车载显示四大主题展区,系统呈现智能化成果在多场景下的落地进展与应用成效。

  无人小车主题展区:聚焦无人驾驶技术的创新应用,包括无人驾驶物流车、无人零售车和无人清扫车等,展示自动化移动方案在城市配送、商业服务和公共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白犀牛、新石器无人车、城市之光等行业代表企业已确认参展,将携其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集中亮相,共同描绘未来智慧城市的应用蓝图。
 
  智能驾驶主题展区:呈现前沿智能驾驶技术和生态体系,涵盖传感器、计算与控制平台、智驾集成解决方案及车联网应用,助力行业洞察未来驾驶智能化发展方向。金溢科技、东软睿驰、英威腾等行业先锋将带来突破性研发成果,共同展现智能驾驶的应用前景
 
  智能座舱主题展区:深度探索车内人机交互与智能体验,展示显示屏、控制与芯片技术、人机交互操作系统、创新内饰、舱内感知及车载娱乐系统等前沿成果,呈现未来智能出行的舒适性与互动性。航盛电子、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等头部企业将同台展示创新成果,带来未来智慧座舱的多维体验。
 
  智能座舱与车载显示技术展区:聚焦显示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涵盖车载显示屏及触控显示模组、创新显示应用、车身电子、智能调光玻璃技术,以及显示屏生产设备与材料,展示车载显示技术的创新能力与产业链整合。BOE、天堃光电、沃格光电等企业将重磅亮相,集中呈现车载显示技术的创新突破与应用场景。
 
  思维赋能 开启产业“智库时刻”
 
  展会同期的AWC智能汽车大会,将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思想高地。展期三天多场高规格专业技术论坛将汇聚海内外主机厂、供应链核心企业、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商协会及科研机构代表。围绕功能安全、智能驾驶、智能底盘、智能座舱、无人小车及车载显示等核心技术板块,聚焦“技术创新、场景落地、产业协同、政策标准”四大主线,深入探讨从硬件迭代到用户体验的全链条升级,前瞻解读区域政策差异与市场潜力,剖析新兴技术的发展路径与应用趋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权威指引与合作机遇。

  八展联袂 释放产业聚合效应
 
  AWC 2025将与中国(深圳)机器视觉展暨机器视觉技术及工业应用研讨会、智能工厂及自动化技术展览会、亚洲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览会、深圳国际电子元器件及物料采购展览会、深圳国际全触与显示展、深圳商业显示技术展、深圳国际薄膜与胶带展同期举办。

  八展同台,构建从智能制造到汽车电子、从显示技术到新材料的全产业生态闭环,集中释放跨领域协同效应,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多元化需求,同时助力企业直面市场红利、抢占前沿技术,进一步推动产业链深度整合与创新突破。
 
  湾区引擎再发力 即刻登记启智行新篇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擎,AWC 2025深圳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览会不仅是技术展示的窗口,更是产业协同的纽带与商业合作的催化剂。
 
  *为了更好的提供展会服务,本届展会将对10月28日至30日展会期间现场登记观众收取门票100元。
 
(广告)
 

责任编辑:夏天 审核:张珺洁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