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张掖日报微信公众号
9月26日上午,张掖七彩丹霞2025年度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大关,标志着这座被誉为“中国彩虹山”“东方的卡帕多奇亚”的景区正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
百万数据的背后,是七彩丹霞景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也彰显出省市县及文旅部门、旅游企业、客运行业一片“丹”心助力发展的喜人成果,使景区实现了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向更高目标稳步进阶。
作为张掖文旅产业的“龙头”,七彩丹霞景区今年以丰富产品供给为核心,加大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和客源地市场拓展力度,着力优化服务运营模式,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持续激活旅游发展新动能。在原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舒享游、尊享游等定制化线路,同步打造“行知七彩丹霞·探秘地球印记”暑期研学游、全地形越野车体验、西域风情旅拍、千人绘丹霞等特色项目,让自然景观与深度体验相互融合。游客体验感极好,反响热烈,其中中国彩虹山、东方的卡帕多奇亚、低空旅游目的地等话题的热度上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节节攀高。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游览项目更成为网红打卡点,杭州游客聂之翔坦言,“从空中俯瞰丹霞的瑰丽,和地面体验完全不同,人生值得一试。”
此外,景区通过新媒体矩阵、高铁冠名、客源地推介等方式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推动“七彩丹霞+”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开通覆盖西南客源地市场的“彩虹张掖·七彩丹霞”冠名高铁列车,举办第五届张掖七彩丹霞热气球嘉年华,联合甘青环线知名景区在西安、兰州、成都举办专场推介会拓展客源地市场存量;围绕“七彩丹霞+”做文章,搭建一体化全域运营平台,联合肃南县景区推出10款定制游产品,做大外部市场增量;优化布局延伸链条,提升低空旅游、深度游、乘驼观光、全地形越野车体验项目等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供给能力,引进虚拟热气球拍照、AI智能拍摄、德克士餐饮、瑞幸咖啡等经营性项目,盘活资源存量提升经营效益。常态化开展无人机飞行表演、热气球飞行表演、国风展演、乐队演出、丹霞诗歌节等文旅融合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中国彩虹山魅力持续绽放,成为万千游客“心向往之”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围绕“努力为游客创造快乐”的服务核心,景区深入践行“四凡是”服务理念——凡是游客看到的必须整洁美观,凡是提供使用的必须安全健康,凡是游客见到的员工必须热情礼貌,凡是能提供的服务必须尽善尽美。今年以来,景区不仅优化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更开展全员脱产集中培训,规范服务标准,整治旅游环境。针对旺季游客量大、游玩时段后延的特点,景区加大保洁力量、延长服务时间、增投机械设备,以“全时段、全覆盖、精细化”标准保障环境整洁,卫生间则严格落实“勤冲、勤刷、勤擦、勤换”要求,全力打造舒心游览环境。来自云南的游客杨琳玲第二次到访七彩丹霞仍难掩震撼:“刀山火海景点色彩多达七八种,服务也贴心,以后还要来第三次。”
旅游安全重于泰山。景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对直升机、动力伞、热气球、驼队等经营项目开展专项安全检查。通过“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的“四查”机制排查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跟踪“回头看”,同时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定人定岗定责确保隐患排查“全覆盖、无死角”,为游客筑牢安全防线。
同心铸山河,丝路耀明珠。为了推进七彩丹霞景区高质量发展,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坚持把景区开发建设作为加快文旅板块发展的着力点,将优质资源向七彩丹霞配置、将招商引资向七彩丹霞聚焦、将项目资金向七彩丹霞整合、将扶持政策向七彩丹霞倾斜,不断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景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使张掖丹霞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张掖七彩丹霞成功跻身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塑造了中国彩虹山、全国最佳低空旅游目的地文旅品牌,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旅游目的地地位显著提高,成为全省成长性最好的旅游景区和甘肃文旅产业的亮丽名片。
张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和七彩丹霞景区龙头带动作用,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围绕“丝路明珠·彩虹张掖”品牌定位,聚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升级作为强基固本、产业升级的突破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先后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张掖市全面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施方案》《张掖冬春文旅市场“黄金八条”优惠政策》等政策,优化升级《张掖市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壮大旅游产业。鼓励创作一批具有张掖元素、丝路特色的艺术精品力作,推进“百姓大舞台、艺术大殿堂、文化大集市”,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高地。创排《裕固婚礼》《那是谁的家》《胡腾儿》等剧目音乐舞蹈曲艺200多个,举办“大地欢歌”“四季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100多场次,情景剧《回道张掖》《阿兰拉格达》全年累计演出300多场次,文化赋能让张掖成为全国文化旅游热门“打卡地”。
探索创新营销策略,广泛推介“丝路明珠·彩虹张掖”,首创彩虹张掖音乐演出季,成功举办第11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第十届全国地市级文化馆“百馆联动”活动、2024丝路环球旅游盛典等全国全省大型文旅节会活动,“IP日、演出周、展示月、营销季、宣传年”活动体系全面打响,促升张掖热度,擦亮张掖IP,形成张掖流量。同时系统创建培育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先后创建七彩丹霞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和21个4A级景区以及全国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5条,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市五县一区全部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48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6家,拥有旅游接待床位6.3万张,全市每20人拥有1张商务客床,总量和人均拥有床位数均居全省第一。
构建立体交通枢纽,张掖境内公路、铁路、航线四通八达,兰新高铁、连霍高速、312国道贯穿全境,全市高等级公路通达各县区,4A级以上景区一级公路全覆盖,景城通、景景通全面实现。张掖机场自2011年开通运营至今,从最初通航的西安—兰州—张掖1条航线,到目前平稳运行北京(大兴)—张掖、北京(首都)—张掖、上海—兰州—张掖、西安—张掖等8条航线,是甘肃省唯一直通北京首都、大兴两大枢纽机场的城市。年旅客吞吐量从最初的2630人次达到最高峰值的42.88万人次,暑运期间,北京、西安、上海等主要客源地市场航班客座率持续保持在85%以上。高效畅通的公路、铁路、航线立体化交通系统,带动游客接待量的高速增长和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
临泽县坚持以七彩丹霞景区为核心引擎,持续推动旅游资源、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向大景区集中集聚,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60亿元,系统实施七彩镇、丹丹霞口文旅小镇、高老庄复原工程等50余个重点项目,全面助力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水平。建成G30高速丹霞专用出口、丹霞通用航空机场、沙柳公路“十里画廊”等高等级通景道路,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连通,构建起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网络。同时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和市场秩序整治,有效规范导游服务、价格行为等关键环节,为景区高质量发展营造规范有序、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
同时临泽县积极推进业态创新和产业融合,助力七彩丹霞景区实现从单一观光向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转型。成功推动运营主体丹霞公司登陆新三板并进入“创新层”,创新开发的热气球、直升机等低空游览项目和《回道张掖》《阿兰拉格达》等实景演艺持续受到游客青睐,形成“白天观丹霞、夜晚赏演艺”的全天候体验模式。围绕“一品丹霞”文旅IP和“临泽游礼”品牌形象,创新推出30多类文创产品,打造“彩虹之旅·丹霞宴”地方美食品牌,推动临泽小枣、富锶螃蟹等农特产品通过旅游渠道走向全国。依托景区辐射效应,建成丹霞花海夜市等4个夜间消费区和汪家墩文旅振兴样板村,拓展红色教育、地质研学等4条主题线路,助力七彩丹霞景区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让彩虹山的魅力持续绽放。
旅游企业也想方设法“引客入丹”。“为了给七彩丹霞景区引流引客,我们旅行社确实使出了浑身解数,从精准营销、产品创新到优化服务、提升品质形成了一套组合拳。通过线上内容引流、同业渠道合作、深化体验项目、联动区域线路、打造研学品牌、深耕细分市场、深度文化讲解等方面发力引流引客。”张掖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丽介绍,该公司培育多个抖音活跃账户,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大量短视频,进行多场直播。积极对接境内外旅行企业,与数百家旅行社建立了联系,达成“引客入张”等合作意向。推出“舒享游”“尊享游”等定制化深度体验项目,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提升体验感。将七彩丹霞景区与周边其他景区景点串联,策划多日游精品线路,引导游客从单一景区游览向区域景区游览延伸。创新开发精品研学线路,打造“行知张掖·品读丹霞”研学品牌,吸引大量研学团队。提升导游综合素养,进行深度文化讲解,将七彩丹霞与历史、文化、地质等融合,让游客感受“亿年地质”和“历史时空”的对话,拉满“深层感”和“体验度”,以“口口传播”助力七彩丹霞“出圈”。深耕细分项目,从七彩丹霞观光游览到地质研学、风光摄影、亲子家庭、户外探险做深做透,精准提供专业化产品,用心做好细节服务,力争让游客在七彩丹霞享受差异化体验。
客运司机也乐意“送客入丹”。“今天气温低,你们拿上外套。进去后慢慢逛,最好每个观景台都看看,来了嘛,不虚此行。逛完坐观光车前给我打电话,我到这儿来接你们。”出租车司机史美玲叮嘱游客。虽然暑期已过,但凉爽的秋意并未消减游客游览丹霞的热情。“这几天去丹霞的游客还是很多,基本每天接送两单。暑假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跑个五六趟,感觉挺带劲。”史美玲表示,张掖有七彩丹霞这样的世界知名景区,是牌面也是流量,要倍加珍惜,更要为每位游客提供最好服务,切不可因小失大,自砸牌面。(陈海 刘秉刚 殷旭 张朝军 张文斌)
责任编辑:夏天 审核:张珺洁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