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合作 • 正文

赋能市场化IP 共拓文旅消费新蓝海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年10月13日,杭州丽尚美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隶属国资控股上市公司丽尚国潮)与叙宴(上海)文化有限公司旗下上海筵享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在杭州叙宴正式签署合资协议。这不仅标志着国有商业资本与市场化消费IP的深度融合进入实质落地阶段,更意味着丽尚美链以国企资本入股叙宴旗下筵享公司,叙宴从此正式成为国企参股企业。此次合作继双方6月上海签约后再升级,将通过“国企资源支撑+市场化运营输出”模式重构文旅消费场景,开启国企赋能市场化IP的全新篇章。
 
 
新闻发布会签约现场
 
  强强联合:国企资本入股,激活流量IP新动能
 
  作为丽尚国潮集团新零售战略核心载体,丽尚美链依托母公司30年商贸积淀,不仅持有多个核心商圈物业资源,更承载着国有资本参与消费升级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其在新零售领域表现亮眼,业务涵盖跨境电商、直播平台运营及供应链管理,成功孵化多个国潮品牌,此次合作中,丽尚美链的核心动作并非单纯资源投入,而是以国有资本入股为核心纽带,重点发挥自身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数字化运营体系以及国有企业的平台与资源优势,作为国企参股后的配套支撑,为合资项目(及作为国企参股企业的叙宴)提供不可复制的场景与资本双重保障。
 
  叙宴则是沉浸式文化体验赛道的领军者,自2023年起已在上海及杭州、台州等5座城市布局门店,其独创的“文化IP+科技体验”模式,通过3D全息投影、非遗互动等技术打造主题餐秀,累计吸引超15000名国际宾客,社交平台曝光量突破1.6亿;在台州十里长街项目中,仅用3个月即实现单店盈利,验证了成熟的商业变现能力。而此次成为国企参股企业后,叙宴将获得国有资本的信用背书、稀缺资源的优先对接权,其市场化运营优势与国企的稳健底蕴将形成叠加效应,进一步放大流量IP的商业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叙宴沉浸式餐秀
 
  模式创新:国企参股背景下,场景再造激活文化消费
 
  此次合作的核心,是国企入股后构建的“国有资源+市场化运营”双轮驱动模式: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国有资源的专业化、市场化与创新化运丽尚美链将重点发挥自身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数字化运营体系以及国有企业的平台与资源优势,为合资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与系统保障;叙宴则将输出其成熟的品牌管理体系、沉浸式场景构建经验以及标准化运营方案。“双方计划首批在浙江打造多个文旅标杆项目,重点开发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产品线——这类项目将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合作产物,而是国企参股企业叙宴与丽尚美链共同推动的“文化活化+国有资产增值”示范案例,随后将逐步向长三角及全国重点城市拓展,把“国企入股赋能文旅IP”的浙江经验推向全国。
 
  “丽尚美链的国企背景与国有企业的平台与资源优势,让叙宴的场景创新有了更坚实的落地基础。”叙宴副总裁汪传锁表示,作为国企参股企业,叙宴将更有底气把《临安录》等在地文化活化经验与国有商业资产结合,创造文化传播与商业效益双赢的消费场景。丽尚美链餐饮文化董事长王青则明确指出:“此次合作的关键是国企资本的实质性入股——通过让叙宴成为国企参股企业,我们不仅是引入一个优质IP,更是让国有资本深度参与消费升级,推动集团存量商业资源实现价值重构,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文化体验’的复合消费场景,这是国有资本赋能市场化主体的创新实践。”
 
  行业破局:国企入股模式树立文旅融合新标杆
 
  此次合作借鉴丽尚美链在新零售领域的渠道整合经验,叠加国企参股企业叙宴成熟的文化变现模式,有望在三年内形成年营收超亿元的规模效应。随着国有资本加速布局消费新赛道,这种“国企入股+商业资源+内容IP”的跨界融合模式,不仅是文旅赛道的破局尝试,更将成为国企资本赋能市场化IP、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的主流范式,为行业树立“国有资本保稳健、市场化IP提活力”的新标杆。
 
新闻发布会现场
 
重要嘉宾合影
 
  未来,随着叙宴作为国企参股企业的身份进一步落地,其在资源获取、品牌公信力、长期发展稳定性上的优势将逐步凸显,而丽尚美链也将以此次入股为起点,持续探索国有资本与市场化品牌的融合路径,共同推动中国文旅融合行业迈向“资本赋能、文化增值、商业共赢”的新阶段。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