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日照新闻网
邛海之畔,螺髻山下,凉山彝族自治州这片浸润着千年文明的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从茶马古道的悠悠驼铃,到火塘边的岁月绵长,从古老文明的生生不息,到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凉山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
以“全域文旅”为发展脉络,凉山精心打造“金火把”特色品牌,推出《寻味中国•赶烤大凉山》文旅美食体验节目,节目由朱迅、王仁君、都靓、杨九郎组成“寻味团”,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建昌古城、邛海之畔、螺髻山野与烟火炉边,开启一场寻味之旅。

在火盆边,他们共同破译“万物皆可烤”的舌尖哲学;在丰富物产中,感受绿水青山孕育的“金山银山”;在千年非遗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码。节目不仅以沉浸式体验展现了年轻态的多彩生活方式,还超越了内容传播本身,成为赋能“文旅+百业”、激活区域发展动能的鲜活实践。同时,凉山以此为契机,为民族地区探索出一条央地联动赋能文旅发展的创新路径。
山海之间,唤醒文明根脉
“邛海映月,螺髻堆雪”是凉山的自然画卷;“火塘燃薪火,月琴伴长歌”是凉山的文化底色,千年彝族文明在这里沉淀下丰富的文化瑰宝。茶马古道的商贸记忆、《勒俄特依》的史诗传承、彝绣银饰的精湛技艺,都是凉山文旅发展的深厚底蕴。
近年来,凉山积极推动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坚持内容赋能与文化引领,努力打造“金火把”文化IP及其相关文旅产业链,不断唤醒文明根脉、传承民族记忆。比如,在建昌古城,以“活态传承”为理念,引入非遗工坊、文化体验项目,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在螺髻山,深挖“生态+非遗”内涵,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寻味中国•赶烤大凉山》节目,也是一次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可知、可体验的文旅实践。节目的深度在于,它不止记录美食,更致力于破译美食背后的文化密码。
这种文化破译,为当地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活的灵魂与强劲动能,并衍生出一系列沉浸式的文旅新业态,延伸了文旅产业的价值链,将大凉山独特的文化资本,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优质品牌与可持续吸引力。
“文旅+百业”:从“文旅活动品牌”到“文旅消费生态”
2025年8月,“金火把”年度品牌之夜系列活动在凉山成功举办。寻味团成员深度参与,他们跟着金火把烧烤大赛的参赛队伍学习火盆烧烤、串烧的地道做法,带观众走进了活动设置的28个特色烧烤展位,让火盆烧烤、网烧等多样烤法的烟火气透过屏幕传递给全国观众。

这些曾经散落在街巷里的“烟火小店”,通过寻味团的真实体验推荐以及“烧烤名店”“烧烤名菜”“金牌主烤官”的评选,成功从街头风味据点升级为凉山文旅的“活名片”。
数据显示,活动期间西昌夜间餐饮消费额同比增长19%,总体就餐人次同比增长26%,累计接待消费者超15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1000万元以上,带动旅游收入超3亿元,“烧烤经济”正成为凉山夜间经济的核心引擎。活动期间,凉山全域的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近29%、旅游消费同比增长超过23%,与活动深度互动的核心景区,今年申报5A级景区的螺髻山,在系列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直接引流超6万人次,活动期间的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了34%、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近40%,大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活动推动了凉山“文旅+非遗”“文旅+美食”“文旅+农业”的深度融合。彝绣、彝族银饰、漆器等非遗技艺,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从体验场景直接走向消费场景,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凉山的乌洋芋、小香猪、苦荞茶等农特产品,也从田间地头走上了全国游客的餐桌,实现了文化增值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央地联动,让“凉山味道”香飘全国
《寻味中国•赶烤大凉山》节目的加持,是凉山文旅获得现象级曝光的核心一环。央视网全程参与策划,与凉山深度互动,充分发挥多向整合资源、深挖内容解读的优势,将当地的“烟火气”“文化味”“生态美”提炼为特色文旅符号,传播至全国。
首先,央视网基于优质内容创造力,以“赶烤”为线索,将凉山的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活化,让凉山形象变得立体丰满,并把这份独特的文旅财富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体验,吸引更多人开始了解、关注凉山。
比如,寻味团走进建昌古城,品尝特色小吃,体验非遗技艺;深入螺髻山腹地,采摘山珍,品味古法烧烤;相聚邛海湖畔,参与篝火晚会,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些生动画面,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凉山从“舌尖美味”到“文明根脉”的深度魅力。
其次,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文化十分》栏目对“金火把”活动展开专项推广。栏目以深度报道为核心,回溯了活动盛况,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更多观众透过权威媒体视角,深入理解凉山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最后,本次活动与节目受到了央视网多终端、社交媒体平台、线下大屏多方关注。线上,微博话题“跟着烧烤游凉山”阅读量超4亿,全网直播观看量超 8130万,新闻稿件总浏览量超4.5亿;线下,系列活动参与人次超过20万,北京、上海等五地核心场景大屏滚动传播,覆盖超7000万车人流。多元内容与多渠道传播的叠加,让凉山的烟火气与文化味走进全国观众视野,激起强烈情感共鸣,为凉山打造出一张张崭新的文旅名片。

如今,凉山正沿着“内容赋能+产业升级+品牌长效”的路径,推动文旅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其中,螺髻山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打造四季皆宜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昌古城持续强化“活态传承”,重现“南方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风采;“凉山烧烤”IP正向常态化产品转化,让“跟着烧烤游凉山”成为可持续的旅游品牌。
从历史深处走来,凉山正以鲜明的特色、日益提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极具市场吸引力的区域文旅品牌。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正在全域文旅的“快车道”上,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体验”的华丽蜕变。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