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资讯 • 正文

沂南农商银行: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党报头条客户端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地方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沂南农商银行立足当地“农业大县、生态强县、科创兴县”的县域经济特点,以“特色化实践”破解服务难题,以“精准化滴灌”激活发展动能,将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部署要求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让金融暖流持续浸润县域发展的每一寸土地。
 
  逐“绿”而行:铺就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路
 
  初秋的沂南县辛集镇前埠后村,阳光透过绿岛农业的现代化育苗温室顶棚,洒在连片的幼苗上,折射出蓬勃的生机。远望去,整齐排列的幼苗如同铺开的绿色幕布;走近细看,每一株蔬菜苗都挺拔健壮。温室一角的操作台前,几十名技术工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嫁接作业,左手托住黄瓜苗,右手持刀片轻轻一划,随即精准对接南瓜砧木,缠绕固定,整套动作行云流水,短短几秒便完成一株幼苗的嫁接,娴熟的技艺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基地每年繁育优质黄瓜种苗3000多万株,加上芹菜苗、辣椒苗、茄子苗等其他品种,全年育苗量能突破5000万株。”山东绿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瑞坤指着温室里的幼苗介绍,作为山东省农科院授予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黄瓜新品种试验基地”,这里培育的种苗不仅供应本地,更通过电商直播+冷链物流的模式,送往全国20多个省份的蔬菜种植户手中,成为菜农眼中“最靠谱的育苗工厂”。
 
  谢瑞坤口中的“靠谱”,背后离不开沂南农商银行的持续护航。沂南县辛集镇是“中国黄瓜第一镇”,全镇黄瓜种植面积达4.5万亩,年产量超90万吨,而绿岛农业的育苗基地正是支撑当地黄瓜产业发展的“核心枢纽”。“建一个标准化日光温室要50万元,我们现在有17个日光温室、2个连栋温室,总育苗面积4万平方米,每年光种子、基质、水肥的投入就得上百万元。”谢瑞坤坦言,农业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若没有银行支持,根本撑不起这份“绿色事业”。从创业初期的20万元启动贷款,到规模扩大后的150万元、210万元,再到如今的340万元授信,每一笔贷款都精准匹配企业的发展节奏”。
 
  “支持农业发展是我们的主责主业,助力绿色农业升级更是践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沂南农商银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表示,作为县域金融的“主力军”,该行始终将绿色金融作为服务生态发展的“突破口”,结合沂南县农业资源丰富、生态保护任务明确的实际,建立了“政策对接+产品创新+精准投放”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针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农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充分运用“创业担保贷”“鲁担惠农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现有贴息类产品,持续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与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精准识别绿色信贷需求主体,实行绿色企业白名单管理,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型小微企业绿色贷款,全面落实“便捷获得信贷”,精简授信资料,提高办贷效率。截至10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5.60亿元,较年初增长1.44亿元,增幅34.62%,其中农业绿色贷款占比超6.57 %,真正让绿色金融“活水”流向田间地头。
 
  以“科”赋能:激活乡村产业升级新动能
 
  在沂南县迪雀食品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对着刚出炉的新品汤圆进行口感调试;生产车间内,一颗颗造型各异的汤圆源源不断地输出——柿子口味的橙黄诱人,榴莲口味的软糯香甜,元宝、卡通造型的更是深受儿童喜爱。“现在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不仅要好吃,还要有新意、有品质,一款新品从研发到量产,往往要经过配方调整、工艺优化、口感测试等几十道流程。”公司总经理赵昌飞拿起一颗卡通汤圆介绍,凭借持续创新,企业已形成速冻汤圆、水饺、面点等九大系列五十多个品种的产品矩阵,年销售额将近5000万元。
 
  除了食品品类创新,迪雀食品在生产设备研发上同样不松懈。走进企业的设备车间,几台自主研发的“面料快速发酵装置”正在运行,相比传统设备,发酵效率有了明显提升,“这是我们获得的发明专利之一,现在公司已有食品加工用检测装置、工作台清理设备等11项发明专利。”赵昌飞自豪地说,正是靠着“研发+设备”双轮驱动,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而这份“创新底气”,离不开沂南农商银行科技金融的强力支撑。“企业成立13年,农商银行就陪伴了13年。”赵昌飞回忆,从最初的几百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到如今的4000万元累计授信,银行始终根据企业发展阶段“量身定制”金融服务。今年,得知企业有将发明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需求,沂南农商银行主动上门对接,推荐了“科技成果转化贷”产品,仅用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900万元贷款的审批发放。“这笔贷款真是帮了大忙!”赵昌飞算了一笔账:根据政策,“科技成果转化贷”可享受12.54万元的财政贴息,加上银行给予的利率优惠,一年直接节省融资成本42.54万元,“省下来的钱又能投入研发,形成了‘创新-融资-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科技金融是激活创新动能的“关键一招”,更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支撑。为破解科创企业“轻资产、缺抵押、融资难”的痛点,该行从优化服务机制、降低融资成本、拓宽服务渠道三方面入手,一是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变“企业找政策”为“送政策上门”;二是对科创小微企业实行贷款优惠利率,完善信贷“四大中心”和申贷的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推行“无还本续贷”,最大限度降低科创企业转贷成本;三是丰富科技型企业画像,精准识别目标客户服务需求,支持企业自身专利项目产业化、技术改造和升级及日常流动资金周转。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支持科创类企业55户,发放贷款8.08亿元,科技金融正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强引擎”。
 
  普惠筑基:延伸金融服务暖心触角
 
  “李老师,这是您的贷款合同,3.1%的专属利率已经帮您确认好,后续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在沂南农商银行城区支行营业厅里,客户经理正将手续办好的贷款材料递到小学教师李老师手中。“之前还担心手续麻烦,没想到全程只用了20分钟,利率也很划算。”李老师不住赞叹。
 
  这一幕正是沂南农商银行教师节主题服务的生动写照,活动期间由业务发展部统一策划“桃李满天下 感恩有您”活动,全行30余家网点同步发力。除了最低3.1%的消费贷、装修贷专属利率,教师们凭社保卡还能在合作书店享8折购书、影院享6折观影优惠。
 
  从精准服务特定群体到全面覆盖乡村末梢,沂南农商银行的普惠金融脚步从未停歇。在辛集镇库沟村的蔬菜大棚里,客户经理正给种植户们登记信用信息,“您家的信用评级出来了,能授信15万元,后续买种苗、肥料缺钱随时能贷”。这是该行整村授信工程的日常场景,客户经理组成“红马甲”志愿服务队,逐村逐户走访建档,真正让农户实现“贷款不用跑、资金跟着需求走”。
 
  针对县域老年群体的需求,暖心服务更在细节处彰显。在营业部,78岁的王大爷刚走进门,大堂经理就递上老花镜,引导他到“银发服务窗口”办理养老金支取;而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客户经理会主动上门办理贷款续贷、社保卡激活等业务。每逢养老金发放节点,“养老金融进村居”活动更是热闹,工作人员一边帮老人查余额,一边用方言讲解防诈骗知识,“陌生电话说您中奖要先交钱,千万别信!”接地气的服务,让金融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了老人心坎里。
 
  “普惠金融是服务民生的‘根基工程’,养老金融则是普惠服务中饱含温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沂南农商银行业务发展部负责人表示,从群体专属服务到乡村全面覆盖,从网点适老改造到上门贴心帮扶,该行正用“政策下沉+服务升级+场景拓展”的实践,让金融服务覆盖更广泛群体、浸润更多民生细节。
 
  结语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对地方农商银行而言,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发展机遇。”沂南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表示,下一步,该行将持续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县域实际,在深化特色实践中补短板、强弱项、创亮点。
 
  扎根沂蒙大地,服务乡村振兴。沂南农商银行正以扎实的行动、精准的服务,把金融“五篇大文章”写深、写透、写活,让金融暖流持续滋养县域发展的沃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金融力量。(崔红英  岳龙传)
 
  (供稿单位:山东沂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张珺洁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