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资讯 • 正文

沂蒙山村的新变化——临沂市委金融办派驻东岳庄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网

  秋日的沂蒙山区,色彩斑斓。沿葛岸线北行3公里,便到了沂南县砖埠镇的东岳庄村。700多平方米的广场整洁宽敞,党群服务中心崭新挺立,115盏中国结太阳能路灯沿路排列,倒映在整治一新的汪塘中。闲置校舍屋顶上,光伏板静静吸收阳光,为村集体积攒着一笔“阳光收入”。
 
  而两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办公场所破旧,夜晚没有路灯,村集体收入微乎其微。改变,从临沂市委金融办派驻的第一书记到来开始。
 
  从破旧“村委”到崭新“阵地”
 
  东岳庄村原村委办公室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破旧不堪、年久失修,有党员群众直言:“咱村的办公地这么旧,不方便党员群众来开会办事,在其他村人面前都抬不起头。”这一席话重重地敲在了市委金融办派驻第一书记李海峰心上,他当即召集村“两委”班子开会,明确提出“以党建阵地升级带动班子战斗力提升”的思路。
 
  决心易下,行动维艰,资金短缺成了最大的阻碍,但李海峰没有退缩,一边梳理第一书记专项经费、积极向派出单位市委金融办汇报争取支持,一边抓住日兰高速道路扩建给村集体带来补偿款的契机,盘活存量资金;同时,他带着村干部多次往返设计公司,逐字逐句打磨建设方案,删减非必要装饰、优化建筑结构,力求“花最少的钱建最实用的阵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25年5月,建筑面积65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座集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美德积分超市、档案室于一体的新阵地,彻底改变了村里的办公条件。
 
  李海峰又多方协调,为村集体购置空调、电脑、打印机、电视等设备,让服务硬件再升级,75寸的大电视成了党员学习的“新课堂”,9月3日当天,党员群众在这里集体收看阅兵式,爱国情怀在屏幕光影中激荡;美德积分超市里,洗衣液、暖瓶、雨伞等物品整齐摆放,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践行美德行为积累分值兑换物资,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阵地强了,组织建设更不能松。李海峰始终秉持“党建统领”理念,着力建强村级党组织梯队:驻村以来,发展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后备干部3人,40岁以下党员2人,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每月10号的主题党日活动,从过去的“念文件、走过场”变成如今的“议实事、解难题”,党员们主动参与村内事务决策、带头投身公益事业,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现在开会有场地、议事有章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事创业的劲头足得很!”村党支部书记深有感触地说。
 
  115盏路灯点亮村庄,光伏板下“阳光生金”
 
  “以前晚上村里一片黑,出门都得打手电筒。”村民孟大妈回忆。入村走访时,“安装路灯”是群众提及最多的诉求,也是李海峰放在心上的“急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点亮村庄”是李海峰驻村后打响的又一场“攻坚战”。李海峰先向市委金融办领导汇报情况,争取单位支持的同时,并多方奔走筹措资金。春节前夕,115盏中国结太阳能路灯全部安装到位,沿村主要道路依次排开。昔日冷清的夜晚变得热闹起来。“不仅亮堂,还好看!这中国结路灯一装,咱村年味都浓了。”村民们的笑容里,满是对新生活的满足。
 
  路灯亮了,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李海峰会同村干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对村内汪塘进行提升整治——清淤、砌岸、种绿植,昔日浑浊发臭的“臭水坑”,变成了水清岸绿、鱼虾嬉戏的景观塘,成了村民休闲垂钓的好去处;对村前河沟渠进行了修缮提升,380余米的沟渠被重新硬化、清淤,彻底解决了雨季积水、农田灌溉困难的问题。
 
  如今的东岳庄村,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汪塘碧波荡漾、绿植相映成趣,彻底摆脱了“环境差、面貌旧”的标签。

  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李海峰着力为村集体打造长效“造血”机制。他瞄准党群服务中心和闲置校舍的屋顶资源,筹措资金为村集体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如今,这些光伏板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6万元的稳定收入,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
 
  金融赋能护民生,点滴实事暖民心
 
  “李书记,要是没有你的关心帮助,俺家这日子真不知道咋撑下去。”53岁的村民王素醒握着李海峰的手,眼眶泛红。多年前,王素醒在工作中意外切断右手四根手指,失去部分劳动能力,丈夫身体也不好,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李海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记在心上,和村委研究后给她在村里安排了公益岗位,让她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只是李海峰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驻村以来,他始终坚持“身入更要心入”,灵活采取街头走访、实地察看、入户座谈等形式,累计走访党员群众800余人次,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他常说:“群众的需求,就是我工作的方向。”
 
  作为市委金融办派驻的干部,李海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村民撑起“金融安全伞”。前几年,村里有部分村民因缺乏防范意识,陷入非法集资陷阱,辛苦攒下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李海峰得知村民受损后非常痛心,他联合县财政局、镇党委政府、农商行多次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品1200余份,手把手教大家识别“高息诱惑”,切实提高了群众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庙会期间,联合镇司法所开展民法典宣传,助力村民增强法治观念。
 
  除了风险防范,李海峰还积极搭建金融服务桥梁。他多次组织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平安银行、人保财险等金融机构进村,提供便民金融咨询服务;针对东岳机械、伟达机械等企业的发展需求,他协调工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机构上门调研,精准对接企业金融需求;协调农业银行为村里种养殖户办理了低息助农贷款,为乡村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关爱弱势群体。在儿童节、建党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前夕,他积极协调派出单位及爱心企业,走访慰问困难儿童、老党员和特殊家庭,送去慰问与关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了民心。
 
  “驻村,就要沉下身子为老百姓办实事”
 
  “时光飞逝,驻村工作已接近尾声。从刚来时的信心满满,到面对资金短缺、群众疑虑时的困惑迷茫,再到一步步解决问题后的欣慰满足,每一段经历都刻在心里。”谈及驻村感悟,李海峰语气真挚,“干好第一书记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把自己当成村里人,用心用情和群众打交道,才能真正摸清村情、办好实事。”
 
  在他看来,驻村的意义,不仅是让村庄的面貌发生改变,更在于用实干赢得群众的信任。“党建是根基,只有组织强了,发展才有方向;民生是根本,只有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才能真正暖民心;发展是关键,只有让集体有收入、群众有奔头,乡村振兴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如今的东岳庄村,党建阵地坚实牢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体收入稳定增长、群众生活日益舒心。驻村书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把初心写在乡村大地上,用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的使命与担当。(徐以刚  崔红英   张坤)
 
  (供稿单位:中共临沂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