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阳:媒体融合的“三国前夜”,如何打通四道关口

来源:《传媒》杂志    作者:朱春阳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0-21    
  前言:2023年,媒体融合爬坡过坎第10个年头。10年磨一剑,霜刃锋如何?用户已经上了岸,媒体还在河里苦苦支撑,这是一个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十字路口需要全面深改,向死而生。

  《传媒》杂志2023年9月下,刊发了复旦大学朱春阳教授的文章《来自媒体深融前线的创新报告》,文章认为:在媒体融合存量改革的“三国前夜”,需要树立三个维度,打通四道关口。

来自媒体深融前线的创新报告

——评《融中对:市县融媒体中心全景实战12讲》

朱春阳

  时代大潮,波澜壮阔,浩浩荡荡。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的时代,也是一个良机倏忽的时代;这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更是一个后浪竞卷的时代……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迭代的浪潮中,媒体融合已进入第10个年头。和中国改革相一致,以媒体融合为标志的传媒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这个10年,边缘突破的增量区域都已基本探索到位,存量改革触及行业深层次矛盾,很多媒体还在河里徘徊摸石头,而用户借助新媒体的快船已经上了岸。

  用户在哪里?创新之路又在何方?2023年4月,一位媒体深融一线操盘手——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主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周劲博士,推出了他的新作《融中对:市县融媒体中心全景实战12讲》,上市两周就登上了当当网“新书热卖榜”新闻传播出版类第一名。

  这部跨越千年的深融对话,以诙谐、睿智的方式,从千年韬略《隆中对》的视角,创新了融合研究方法论,设计出一整套媒体深融的解决方案。

  这本“有趣又有用”的实操手册,说的是媒体融合如何走进下一个10年,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摸准石头过河”,开启媒体深融的新征程。

  从《隆中对》到《融中对》

  笔者和周劲博士相识已久,他在媒体融合“腰部塌陷”的地市级媒体深耕多年,在困难最多的最前沿,感知春江水暖。

  15年前,周劲博士领风气之先,发起组织了中国报业文化产业联盟,创新推出“传媒+演艺+公益”模式,成为中国报业产业转型的“现象级”创新典范。

  之后,他又在中国报业协会的领导下,启动了全国报业大调研活动,相关成果集结出版为《剑指云天:报业转型风口之战》《王者融归:媒体深度融合56个实战案例》两本厚重的书,前者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社长总编培训班指定教材,后者成为中国报业发展大会指定用书。

  这一次,他再次挑战媒体融合研究的“天花板”,立足媒体深度融合核心问题,跨越千年时空,潜心研究《隆中对》中的战略战术,并以史为鉴、观照当下,为媒体深度融合寻找破解之道。

  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在媒体融合推进10年后,传媒业站上新赛道的交汇点,人工智能突飞猛进,新的战略机遇扑面而来,主流媒体还要经受一系列风高浪急的考验……

  如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以适应现代传播体系的新规则?周劲博士在书中从三个维度予以阐述:

  第一个维度:使命必达

  东汉末年,雄群逐鹿,杂音四起,天下分裂。一心“守正”的刘备肩负“匡扶汉室”的使命,哪怕他当时没有实力,也选择了义无反顾。这就像当下的主流媒体,作为党的喉舌,使命在肩,不容懈怠,唯有一往无前,才是唯一正道。

  第二个维度:中原陷阱

  刘备出生在中原,起家在中原,皇帝在中原,中原也是最繁华的地方,他不知不觉捧起“中原馅饼”,只知道围着“中原”打转。事实上,彼时的中原已是一个“中原陷阱”,实力弱小的刘备不要说发展,就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再审视当下媒体,面对互联网平台的跑马圈地,学着当年的刘备打不过人家就加盟人家,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粉丝再多人家也是说封就封。

  第三个维度:战略规划

  “三国前夜”冒出许多大小诸候,其中不乏诸如刘表、刘璋、袁绍等“尊崇汉室”者,但这些诸候因目光短浅,缺少着眼长远的战略规划,只能零敲碎打,形不成气候,最终摆脱不了被整合的命运。

  当下的媒体深度融合,显然不再是零敲碎打的调整或碎片化的修补,必须如《隆中对》那样进行系统性的战略规划,把媒体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顶层设计。近年来元宇宙的兴起,正是这一趋势作用下,社会关系网络与行动网络的整体性整合趋势。传媒业自然不能脱离这一大环境而偏安一隅。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从《隆中对》到《融中对》,看似一字之差,却绝不是简单的套用。《融中对》这本书,既找出了当下媒体融合与“三国战略”的相似点,又进行了深刻的行业反思。翻阅这部40万字容量的书稿,可以发现,周劲博士的“着力点”找得稳、准、狠。

  “融合进行时”的“四道关口”

  这些年,笔者一直在关注“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特征”这一传媒业的时代创新命题,并提出应从“政治沟通的框架变迁”视角理解“媒体融合”的观点。具体来说,政治沟通框架的演进带来了传媒领域的核心概念与价值取向的变迁,只有理清概念变迁的逻辑,才能理解“媒体融合”。

  针对这一变化,周劲博士则在《融中对》中通过另一种途径进行了回应。笔者是理论研究,他是操盘实践,在媒体融合时代却不约而同发现了这一创新线索。虽殊源却同归,这份共识也是我对《融中对》极感兴趣的重要原因。

  周劲博士在他所著的《融中对》中一再强调了“存量改革”这一关键词,“存量改革”是与“增量改革”相对应的。“增量改革”靠的是政策红利、政府扶持。众所周知,媒体融合10年来增量改革中低垂的果子已被采摘完毕,媒体也进入了一个分岔路径,有的把增量改革的果子当成种子,催生新的生命果园。而有的却把增量改革的果子一口吞下,导致今天吃饱了,明天的餐食还不知道在哪里,更有的甚至连增量改革的果子都没吃上,饥肠辘辘地疲于奔命。

  不管是吃到果子还是没吃到果子的,都同样面临着不断迭代的新传播技术带来的生存危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ChatGPT,每一轮新传播技术的驱动,对于主流媒体而言都是一阵阵壮士断腕的剧痛。要想生存下来,只有一条创新路径:转换思路,进行结构化的存量改革,这时的存量改革不仅是解决生存的果子,更是要钻到灵魂深处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周劲博士擅长跨越时空推演战略对话。例如,他把时光回转到公元207年,尚无任何增量空间的果子可吃的刘备,在《隆中对》规划下,眼光向内展开了存量改革,进而将“三国前夜”变成了“三国进行时”。

  《融中对》这本书,对“融合进行时”也进行了战略规划,其路径明确而清晰,要过“四道关口”:

  第一关是在大变局中规划蓝图。

  周劲博士提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要从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入手,立足长远的制度性变革,把媒体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谋求基于整体设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详见《融中对》第一篇第1讲顶层设计、第2讲战略规划、第3讲传媒治理)。

  第二关是夺取主阵地打造深融格局。

  他强调与用户、客户重新建立链接,同时吸引人才加盟,优化移动化、平台化、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融合生态,构建开放共享、合纵连横、与区域各业态内外相融的媒介生态圈,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详见《融中对》第二篇第4讲区域门户、第5讲融合生态、第6讲人才培养)。

  第三关勇闯深水区进行全面革新。

  他认为媒体融合迈入深水区后,走“修修补补”的老路已毫无意义,需要组织再造、流程再造、薪酬再造,更需要政府支持、资本助力、技术支撑,实现由局部探索、分步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改(详见《融中对》第三篇第7讲全面深改、第8讲评估考核、第9讲三驾马车)。

  第四关开启新征程实现王者融归。

  他提出媒体转型的出征之路有两个方向:盈利模式创新和融合运营创新。出征路上能走多远,取决于媒体融合运营的变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关键在泛媒体产业如何布局;面向未来的新赛道,还需要全面拥抱智媒体,占领元宇宙的新阵地(详见《融中对》第四篇第10讲盈利模式、第11讲融合经营、第12讲王者融归)。

  四道关口,“四步走”的战略规划,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娓娓道来,为主流媒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深融过四关”创新路线图。

  事关全局的总结研判

  朱·弗登博格、让·梯若尔在《博弈论》中,根据博弈后的总收益提出正和博弈、负和博弈和零和博弈的概念。很显然,媒体融合的存量改革的博弈,应为总体利益总是为正的正和博弈。

  事实上,大时代的大变局,负和博弈和零和博弈比比皆是,如何做到正和博弈,首要条件就是博弈参与者要设身处地从对方的立场想问题。

  这一点,在《融中对》中体现得很明显,周劲博士在书中既提出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对战略蓝图、传媒治理、深改步骤、组织构架进行总体规划,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同时,又自下而上进行实证研究,对薪酬考核、流程再造、盈利模式、融合经营进行归纳总结,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很显然,这种博弈的结果必然是正和博弈。

  另外,《融中对》对事关全局的媒体战略作前瞻性布局,针对复杂难题提供破解性对策,总结研判新情况新趋势,还结合自身操盘的案例,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归纳分析。

  特别让笔者眼前一亮的是,书中附录的“数字密码图”,是一张媒体深融的全景图,按图索骥,可以快速复制落地。书中附录的25张架构图和模型图,使实战要素一目了然。

  有情怀者,自带光芒,成非凡之事。周劲博士素怀大志,善举非凡之事,并且为着理想一直努力不懈。《融中对》花了他5年的调查研究和写作时间,这用智慧、心血、汗水浇灌的书香,让媒体人“阅”见美好,“阅”见未来。

  而我透过这一行行文字,仿佛看到了正黄灯漫卷、挑灯夜战的中心主任,看到了风尘仆仆、扎根调研的报社记者,看到了踱步托腮、锁眉沉思的学界博士,看到了坐镇指挥、气定神闲的媒体总编……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传统媒体能够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朱春阳,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金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