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解密+手作体验,把千年历史带回家

来源:齐鲁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13    
  当博物馆的千年文物遇上充满奇思妙想的小学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三年级“省博终极挑战:硬核解密,国宝手作”项目式研学活动,让同学们跳出课本,化身“文物侦探”“古代工匠”,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齐鲁文明的密码,真正把跨越千年的历史智慧“带回家”。
 
  精心筹备,让文物“活”起来
 
  一场高质量的研学,背后是周密的筹备。从主题确定、方案打磨,到实地勘查、安全预演,老师们全程精心设计,为这场知识探险保驾护航。
 
  研学伊始,氛围感直接拉满!定制动画《文物救援令》中,红陶壶、青铜小钺的“求助”瞬间抓住了同学们的心。伴随着文物的“委托”,山东省博物馆讲解员王泽甲老师登场用生动的故事揭秘红陶兽形壶“三足稳如泰山”的古老智慧,解读银雀山汉简中的兵法玄机,探索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悄然种下。
 
  分组挑战,解锁文物“新玩法”
 
  真正的探索从踏入省博开始!同学们分为五支小队,带着任务卡,在真实的文物面前观察、思考、记录,为接下来的创作积攒灵感。
 
 
  “泉城印记侦探”仔细研究不同时期的汲水器具,分析其结构特点,为设计“济南小名片”搜集素材。“陶器发明家”专注观察大汶口文化的红陶、白陶与黑陶,认真记录下陶器颜色与烧制温度的关联。“青铜裁判官”围着亚丑钺、颂簋等国之重器,对照“寻宝图”分析纹饰、猜测用途,并将神秘的青铜纹样仔细临摹下来。
 
 
  “兵法小诸葛”在银雀山汉简展区,他们热血沸腾地诵读经典语句,认真甄选可用于“安全兵法册”的智慧箴言。“瓷器设计师”在清代郑燮《双松图轴》和琳琅满目的瓷器前驻足,用心感受古典美学,描摹青花瓷的经典纹样。
 
  这场研学不仅让同学们在互动中增长知识,更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做到了“研有所获,学有所乐”!
 
  创意爆棚,文化传承有新招
 
  带着从博物馆收集来的第一手资料和满满灵感,同学们回到课堂,开启了真正的创作之旅。之前的观察与记录,此刻在指尖绽放为一件件独特的作品。
 
  研究的陶器化作了手中的“史前厨房三件套”;临摹的青铜纹样变成了威严的面具;描摹的青花图样在瓷盘上勾勒出典雅之美……古老的历史,不再是玻璃展柜后遥远的影像,而是化为了每个人掌心可触可感的生动创造。
 
 
  研学之旅的终点,是一场“国宝创意嘉年华”。展示大厅内,同学们亲手制作的软陶器物、陶土冰箱贴、3D打印复刻的“亚丑钺”等作品整齐陈列,琳琅满目,宛如一个充满童趣与创意的“小小博物馆”。
 
  此外,同学们还通过一场文物修复体验,亲身感受了文物修复的严谨。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拼合瓷片,于方寸之间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温度,让文明传承的使命感在心中悄然生根。
 
  从观察探究、动手创作,到亲身体验文物修复,这场超硬核的省博研学,不仅让千年文物走进了同学们的视野,更让文明的温度在他们手中延续。历史不再静默,它正在新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