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探囊”除闭塞 IVUS引领“心”未来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8    

近日,成都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再次突破技术壁垒,在血管内超声(IVUS)这一尖端“侦察兵”的精准引导下,成功为一名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患者实施了介入治疗,实现了“看得清、打得准、放得好”的良好效果。这标志着我院在冠心病精准介入诊疗领域再上新台阶,正式迈入了“精准介入”的新纪元。

传统造影显局限,“迷雾重重”迎挑战

患者为一名67岁男性,因反复胸闷6个多月,胸痛伴心累气紧近一周,遂前来我院就诊。经过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后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发现该患者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血管存在闭塞,传统的介入手术中,医生主要依赖冠状动脉造影来引导操作。然而,造影提供的仅是二维的血管“影子”,对于血管壁的内部结构、斑块的性质、闭塞段的真实长度及原因,如同“雾里看花”,难以精确判断。这使得手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在处理完全性闭塞等复杂病变时,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导丝能否成功通过、支架尺寸选择是否最佳、贴壁是否完美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术前造影

术后造影

引入IVUS“火眼金睛”,实现血管内“三维透视”

面对这一挑战,医院心血管专家团队决定启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作为本次手术的“导航核心”。IVUS堪称介入医生的“第三只眼睛”,它能将一枚微型超声探头通过导管直接送入血管内部,从管腔内进行360度全方位扫描,生成高清的血管横断面图像。

IVUS术前

(IVUS术后)

“如果说造影是看一条隧道的平面轮廓,那么IVUS就是派出了一个探测机器人,进入隧道内部,将隧道的壁厚、内部堵塞物的成分、大小,乃至哪里的墙壁需要加固,都看得一清二楚。”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派驻心内科专家刘火军主任解释道。

手术全程精准可控,攻坚克难化险为夷

在IVUS的全程引导下,手术团队展开了一场精准的“攻坚战”:

·术前明察: IVUS首先精准评估了闭塞病变的“真面目”,明确了斑块的成分(是否为易破裂的软斑块或坚硬的钙化斑块),为选择最合适的介入器械提供了决定性依据。

·术中导航:在导丝通过最艰难的闭塞段时,IVUS实时成像如同“GPS定位”,帮助医生辨别真腔、规避夹层,确保了导丝始终行进在正确的路径上,极大地提升了安全性。

·术后优化:在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后,团队再次利用IVUS对结果进行了“质检”。通过评估支架的贴壁情况、扩张是否充分以及是否完全覆盖病变,确保了支架植入的“完美无瑕”,从根源上降低了术后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最终,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患者血管血流恢复通畅,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康复出院。

精准医疗生动实践,复杂心脏病患者迎来新希望

此次IVUS引导下介入手术的成功,是成都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践行“精准医疗”理念的又一里程碑时刻。这不仅体现了医院心血管团队高超的技术水平,更彰显了现代医学从“经验治疗”迈向“精准诊断、靶向治疗”的大趋势。

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IVUS、OCT等前沿精准技术在复杂冠心病、钙化病变等领域的应用,以更尖端的技术、更精准的策略、更安全的疗效,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筑起一道更为坚实的生命防线。(付叶梅)
 

(广告)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