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博聚力已投企业中科宇航完成IPO辅导备案,蓄梦“大国竞逐”

来源:周口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21    
  商业航天是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入口产业,以火箭、卫星、发射场为“三大件”,在技术突破与规模爆发的双引擎助推中,推动太空经济从梦想照进现实,成为太空新基建的排头兵。随着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崛起,头部企业也竞相逐鹿资本市场。
 
  2025年8月12日,由中博聚力参与C轮融资的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在广东证监局进行了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
 
  “捕获”一只商业航天独角兽
 
  公开资料显示,中科宇航成立于2018年12月,是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培育孵化的国内领先商业航天企业,主要从事系列化大中型火箭研制、定制化宇航发射、亚轨道科学实验及太空旅游等业务,为广东省首家商业航天独角兽。

  当大国竞逐将商业航天视为新焦点,中国也在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成长中强势崛起。从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首次提出“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到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作为“新兴产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十年的时间里,一批优秀的商业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逐渐形成多层次、多主体的市场格局。
 
  一早嗅到商业航天投资良机的中博聚力,经过长达数月的深度调研后,将目标锁定在了中科宇航。

  好的标的,往往逃不过“猎手”的敏锐嗅觉。投资中科宇航,不外乎其符合中博聚力对项目评判的“真一新”标准,商业化模式经得起考验,技术壁垒高,核心竞争力强,牢牢站稳第一梯队,是公认的中国商业航天行业领头羊。
 
  符合“真一新”标准
 
  在“真”的维度上,中科宇航是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商业航天企业,也是商业航天“国家队”的混改样本,已拥有成熟固体火箭力箭一号,且开始商业化运营,液体火箭力箭二号计划2025年9月首飞(不回收)。其位于广州南沙的产业化基地,是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基地,总规划占地面积600亩,完全建成后有望实现年产30发火箭的能力。
 
  在“一”的维度上,身为中国科学院在空天飞行科技领域的成果转化平台,中科宇航发挥灵活机制,稳居行业技术高地,在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占据独特优势。其核心产品遵循“固体先行、液体跟进”的技术路线,旗下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已成功完成6次发射任务,共将63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入轨载荷总质量超6吨,是我国唯一连续发射吨级以上载荷的民商火箭。2023年以来,中科宇航在我国民商火箭发射服务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一。

  在“新”的维度上,中科宇航以我国宇航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深耕在行业技术最前沿。除了上述两项旗舰产品外,公司在研产品还包括力箭二号运载火箭、力箭二号重型运载火箭、力箭三号运载火箭和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按设计均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同时,公司亦积极布局亚轨道飞行器,计划2027年载人首飞、2028年开放太空旅游。
 
  具稀缺性溢价空间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数据,于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中科宇航分别实现收入约人民币2.43亿元、3624.13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20.7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人民币8.01亿元。
 
  胡润研究院2025年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中科宇航以110亿元人民币估值上榜。

  今年被誉为商业航天“拐点年”,6月18日,证监会重新打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闸门,为符合条件的商业航天企业登陆A股市场创造黄金窗口期。
 
  另据兴业证券测算,国内两大低轨星座将在未来三年带来年均180亿元人民币的发射与配套需求,而现有民营火箭+卫星载荷有效供给不足60亿元。
 
  供需缺口决定了第一波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将享受稀缺性溢价,实现边际递增的价值升阶。

  目前,国内尚未有商业航天企业完成A股上市,中科宇航率先起跑,冲在了IPO前列。按下IPO启动键后,续写浪漫主义的飞天梦,助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大国竞逐贡献商业航天力量,是中科宇航的征程所向。
 
  于投资机构而言,中博聚力对“太空基建”的长期主义坚守,也将逐步迎来瓜熟蒂落的丰收期。
 
(广告)
 

责任编辑:夏天 审核:张珺洁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